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杜红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3-27

杜红伟
博士生导师

职称:教授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hwdu@xzhmu.edu.cn







个人简介
本人,杜红伟,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于2021年1月入职徐州医科大学,并被聘任为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主任。本人于2013年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Rongfu Wang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开发TCR-T免疫细胞疗法;2015年6月,加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Lineberger癌症研究中心,先后任职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师从CAR-T细胞治疗研究国际知名专家Gianpietro Dotti教授。
近年来,本人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 治疗实体瘤领域,以及自噬和溶酶体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首次研发了靶向B7-H3的CAR-T,并发现该CAR-T具有被广泛应用于实体瘤临床治疗的潜力(Cancer CellIF=26.6,2019,第一作者),CAR-T的专利已被美国知名生物医药公司Bluebird Bio收购,并已支付首付款10万美元。
2首次揭示了CD28和4-1BB作为共刺激分子,为CAR-T提供不同强度的激活效应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双CAR双刺激分子共享CD3ζ”的新概念,并申请美国发明专利一项(Nature Cancer, 2021, accepted,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3首次发现了溶酶体膜上的碱性氨基酸转运蛋白—LAAT-1,并据此揭示了半胱胺治疗胱氨酸贮积症的分子机制(ScienceIF=41.8,2012,共同第一作者)。
4发明了三种新的方法用于提高CAR-T在实体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1成功研发了仅含人源抗体重链的CAR分子,并构建了同时靶向多个实体瘤靶点的CAR-T(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10.25,2021,共同通讯作者,最后通讯);2成功研发了一种计算机3D蛋白结构模拟的计算机算法,可用于优化CAR的特异性和亲和力(Molecular Therapy-Oncolytics,2019,共同第一作者);3首次提出在CAR-T中共表达CCR2b,从而增强CAR-T穿过血脑屏障,浸润脑部肿瘤的能力(Nature Communication IF=12.1,2021,under revision,共同通讯作者,最后通讯)。
综上所述,本人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ence IF=41.8),Cancer Cell (IF=26.6)Nature Cancer(新杂志,尚无IF可供参考)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IF=10.25)等一系列原创性学术研究论文;此外,本人在美国工作期间曾主持科研基金两项;获批美国发明专利2项;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2次;担任Frontiers in Oncology和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9种学术刊物的特约审稿人。
本课题组经费充足,研究课题前沿、有趣、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肿瘤微环境,尤其是抑制性免疫微环境,抑制CAR-T细胞功能和存活的分子机制;2)致力于CAR-T/TCR-T细胞的优化改造,从而增强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3)探索发现在肿瘤中特异高表达的抗原,并研发靶向该类抗原的抗体、CAR-T、TCR-T等免疫治疗药物;4)将积极推进临床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论文情况(近五年)
本人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治疗实体瘤领域,以及自噬和溶酶体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首次研发了靶向B7-H3的CAR-T,并发现该CAR-T具有被广泛应用于实体瘤临床治疗的潜力(Cancer CellIF=26.6,2019,第一作者),CAR-T的专利已被美国知名生物医药公司Bluebird Bio收购,并已支付首付款10万美元。
2首次揭示了CD28和4-1BB作为共刺激分子,为CAR-T提供不同强度的激活效应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双CAR双刺激分子共享CD3ζ”的新概念,并申请美国发明专利一项(Nature Cancer, 2021, accepted,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3首次发现了溶酶体膜上的碱性氨基酸转运蛋白—LAAT-1,并据此揭示了半胱胺治疗胱氨酸贮积症的分子机制(ScienceIF=41.8,2012,共同第一作者)。
4发明了三种新的方法用于提高CAR-T在实体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1成功研发了仅含人源抗体重链的CAR分子,并构建了同时靶向多个实体瘤靶点的CAR-T(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10.25,2021,共同通讯作者,最后通讯);2成功研发了一种计算机3D蛋白结构模拟的计算机算法,可用于优化CAR的特异性和亲和力(Molecular Therapy-Oncolytics,2019,共同第一作者);3首次提出在CAR-T中共表达CCR2b,从而增强CAR-T穿过血脑屏障,浸润脑部肿瘤的能力(Nature CommunicationIF=12.1,2021,under revision,共同通讯作者,最后通讯)。
综上所述,本人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enceIF=41.8),Cancer Cell (IF=26.6)Nature Cancer(新杂志,尚无IF可供参考)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10.25)等一系列原创性学术研究论文;此外,本人在美国工作期间曾主持科研基金两项;获批美国发明专利2项;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2次。
本课题组研究课题前沿、有趣、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肿瘤微环境,尤其是抑制性免疫微环境,抑制CAR-T细胞功能和存活的分子机制;2)致力于CAR-T/TCR-T细胞的优化改造,从而增强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3)探索发现在肿瘤中特异高表达的抗原,并研发靶向该类抗原的抗体、CAR-T、TCR-T等免疫治疗药物;4)将积极推进临床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发表论文:
Antitumor Responses in the Absence of Toxicity in Solid Tumors by Targeting B7-H3 vi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LAAT-1 Is the Lysosomal Lysine/Arginine Transporter That Maintains Amino Acid Homeostasis
教材专著: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相关话题/徐州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