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先后十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五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文明逐渐内化为校园基因,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
立德树人,筑牢思想之基
“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应如何做?我以为,要心系国家富强、肩负历史职责、勇担社会重任。”在2017级研究生第一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校党委华桂宏书记正与同学们论使命、谈担当,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没想到大书记来给我们上课,没想到这节课学到这么多。”刚下课,新入学的研究生钱思衡就跟很多同学分享“书记课堂”的收获。在江苏师大,校领导带头上好新生思政课,为他们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这一传统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江苏师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体现到校风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从统筹校内外各类党建资源的“佳壹度·党建创新空间”,到首创“四抓四强化”党建工作法的第四教工党支部,从师生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纽带的“咖啡时光·教授有约”“润德讲堂”,到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品牌“榴光溢彩”引领工程,突出思想内涵,鲜明价值导向,打造了一批思政工作品牌。
“如何培养人”则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江苏师大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较早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大力关心一线教师,连续18年举办师德建设月活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涌现出以平民音乐家费承铿教授为代表的众多师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教师见贤思齐,把教书育人的使命职责亮在明处、落到实处。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责任担当,江苏师大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筑牢思想之基。
春风化雨,凝聚文化之魂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伴着雄浑慷慨的汉乐,台上两排身着汉服的学生正深情吟唱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仿佛穿越过两千多年的岁月,传递出昔日大汉雄风。这是江苏师大刚刚落幕的中华经典吟诵大赛上的精彩一幕。“诵经典传雅言 兴文化”,这是学校近年来依托经典诵读这一模式打造诗词校园的初衷。参加过海峡两岸高校吟诵大赛的高文心同学告诉记者:“每到传统节日,热爱诵读的同学都会自发举行读诗会,在风雅馥郁中共度佳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师大学子中已成常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江苏师大所在的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文化遗产众多,如何将核心价值观和地域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围绕这一思路,学校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从连续举办6年的汉式研究生毕业典礼到编创汉舞汉乐和中华五禽操;从成立国内和海外孟子学院到担纲赓续千年文脉的云龙书院……在传承与创新中,师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树立起文化自信,并用以辐射社会,服务地方。
文化滋养心灵,家风涵育德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好家风,家风文化也是江苏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之一。学校设有中华家文化研究院,依托于此,学校大力培育家风文化,编撰《中华家训文献集成》,开展“写家书、集家训、传家风”活动,拍摄廉洁微电影《家风》,成立中华家文化研究院,家风文化涵育了学子的家国情怀。
以核心价值观为遵循,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家风文化,江苏师大为塑造自信、自觉、自励的中国新青年凝聚文化之魂。
知行合一,引领文明之风
2016年12月,浙江宁波,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江苏师大“麦田艺术家”团队最终脱颖而出,斩获金奖。成绩的背后,是来自田野乡村的志愿精神在熠熠闪光。30多名师大的志愿者以秸秆、稻草、废旧塑料袋等为原材料,通过“麦田艺术课堂”“麦田艺术展”“麦田艺术剧场”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带来有趣的艺术和环保公开课,燃起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也让“艺术源于生活,情怀温暖生命”的理念生根发芽。这是江苏师大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帧生动写照。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细、落小、落实,是高校文明创建中的难点之一。学校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不仅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更外化为行动自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引领文明之风,凝聚青年力量。
学校有这样一个研究生支教团,从青海省海南州到陕西省三原县,边远地区处处都有他们的课堂。在青春和汗水的挥洒间,研究生志愿者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用自己的所学建设西部,也在西部收获学习和成长。“一年的支教结束了,但我挂念着那片土地,毕业后我还要回去!”刚从三原县回来的研究生张吉说。
近年来,学校依托教师志愿者服务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学雷锋、进社区、三下乡等形式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参加苏北计划、西部计划的人员常年居全省前列,一些志愿者还到在海外进行支教,其中大部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育青年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社会责任感,江苏师大为培育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时代弄潮儿引领文明之风。
“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鼓励更是鞭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文明内化为校园基因,用文明的校园培养文明的学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