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金丽馥教授
江苏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22
金丽馥教授发布日期:2012-5-8【点击:1105】【字体:大中小】金丽馥,女,1961年生,吉林长春人,满族,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曾任江苏大学人文学院社科部主任、江苏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江苏大学发展与对外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江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社会兼职有: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市场营销学会理事、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副会长、江苏大学现代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镇江市社会科学专家协会常务理事、镇江市首批价格决策听证专家、镇江市京口区廉政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学术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宏观经济管理》、《经济问题》等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5篇被CSSCI收录、1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4部、编著2部、副主编及参编书籍8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30项。曾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成人教育教师”、“机械部教书育人优秀奖”、“江苏省大中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江苏理工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大学优秀班主任”、“江苏大学首届优秀教师”、“江苏大学首届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一、所授课程研究生课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专业基础课)2.邓小平经济理论(工程硕士必修课)本科生课程: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专业基础课)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课)二、著作1.1993.8,法律基础案例分析,《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2.1995.3,法律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副主编);3.1996.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论纲,《河海大学出版社》(副主编);4.1996.9,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参编);5.1996.7,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参编);6.1997.9,现代市场经济通论,《山西经济出版社》(编委、参编);7.1997.12,原理制度运行发展—政治经济学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二人合著教材);8.1999.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程,《中国矿大出版社》(参编江苏省统编教材);9.2003.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河海大学出版社》(参编江苏省统编教材);10.2000.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二人合著);11.2004.5,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二人合著);12.2007.8,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独著);13.2009.6,当代中国“三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二人合著)。三、论文(部分作品)1.1993.9,加快双轨价的并轨建立市场价格体制,《江苏工学院学报》,独撰;2.1994.9,把握产品整体概念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独撰;3.1995.8,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长白论丛》,独撰;4.1996.11,关于“诸城”现象的理论思考(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唯实》,第二;5.1997.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江苏财会》,独撰;6.1997.11,关于国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的再思考(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经济学动态》,第二;7.1998.6,产业结构调整中职工下岗现象剖析,《江苏经济探讨》,独撰;8.1999.1,浅谈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独撰;9.2000.3,论农民负担沉重的体制和制度根源(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独撰;10.2001.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与现状问题与出路(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经济体制改革》,独撰;11.2001.5,面向WTO的中国农产品市场(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经济体制改革》,独撰;12.2001.8,论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唯实》,独撰;13.2002.10,应对WTO:中国农业与科技创新(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经济问题》,独撰;14.2002.12,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发展的理论探析(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江西社会科学》,第一;15.2003.1,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农村经济》,独撰;16.2003.2,江泽民“三农”思想探要(两本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独撰;17.2003.3,加入WTO对我国农民生活的若干影响,《农业经济》,独撰;18.2004.11,农村经济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人大复印资料摘编),《宏观经济管理》,独撰;19.2005.4,农村分配制度改革刍议(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农村经济》,第一;20.2005.12.5,当前我国“三农”问题面临五大挑战,《经济日报》,独撰;21.2006.1,邓小平“三农”思想探要(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独撰;22.2006.3,“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江淮论坛》,独撰;23.2007.6,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人大复印资料摘编),《宏观经济管理》,独撰;24.2007.5,免除农业税后的乡村组织管理职能:困境与对策,《理论探索》,独撰;25.2008.6,土地征用听证会:化解农村征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术界》,独撰;26.2008.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要,《高校教育研究》,独撰;27.2009.1,新时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探析(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当代经济研究》,独撰;28.2009.2,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的新思考,《江海学刊》,第一;29.2009.6,构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青海社会科学》,第一;30.2010.5,新农村建设中农地经营机制创新路径分析,《学海》,第一;31.2010.11,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探究,《经济纵横》,第一;32.2011.7,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继续教育研究》,独撰;33.2011.5,InquiryintoProblemsofFarmers''''''''''''''''EmploymentundertheConditionofLandTransfer,《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34.2011.26,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创新研究,《人民论坛》,独撰;35.2012.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研究,《江苏高教》,独撰;……四、研究课题1.1995—1996:镇江市职工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已完成;2.1997—1998:产业结构调整中职工下岗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镇江市科委项目,主持人,已完成;3.1998—2000:农村基层制度创新与税费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子课题),主持人,已完成;4.1999—2001: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研究,江苏理工大学,主持人,已完成;5.1999—1901:社会系统的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苏省教委项目,第三,已完成;6.2000—200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00SJD840001),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第二,已鉴定;7.1999—2001:乡镇村债务的现状、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99BJY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子课题),主持人,已鉴定;8.2002—200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YJ2002012),镇江市软科学项目,主持人,已完成;9.2002—2004: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与中国农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02SJD790030),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主持人,已完成;10.2002—2004: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W2—027),第二,已鉴定;11.2004—2006:高校“两课”创新教育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滚]B/2005/01/010),主持人,已鉴定;12.2005—2006: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地制度研究,镇江市软科学项目(RK2005030),主持人,已完成;13.2005—2007:以人为本: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扬农[2005]30号),镇江市横向课题,主持人,已完成;14.2006—2008:新开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构建,江苏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主持人,已结题;15.2006—200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制度研究(06SJB790021),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主持人,已完成;16.2006—2007:江苏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研究(06JSBYJ019),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主持人,已鉴定;17.2006—20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问题研究(JDR2006A07),江苏大学2006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主持人,在研;18.2007-2008: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研究(JS112),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主持人,已结题;19.2008—200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镇江市横向课题,主持人,已结题;20.2008—2009:新农村建设中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08BJY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已结题;21.2008—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08SJB7900004),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主持人,已结题;22.2008—2010:保障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财政厅);主持人,在研;23.2008—2010: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YKJ08_03x),2008年度校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人,已结题;24.2010—2010:土地流转条件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造发展研究,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主持人,已结题;25.2010—2011:网络信息化时代创新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研究,江苏省学校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主持人,已结题;26.2011—2011: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江苏省哲规办课题,排名第三,已结题;27.2011—201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11BSH06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排名第二,在研;28.2011—2013: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社会保障与农地制度改革研究(2011ZDIXM02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人,在研;29.2011—2014: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1GLB005),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30.2011—20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研究(D/2011/01/02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在研;31.2012—2014: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12YJA790060),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五、获奖和荣誉(部分)1.1994.9,江苏理工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996.6,江苏理工大学94—96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3.1996.8,机械部教书育人优秀奖;4.1998.4,《现代市场经济通论》获第十届山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5.1998.8,江苏省优秀成人教育教师;6.1999.4,《浅谈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获江苏省教委优秀论文二等奖;7.1999.12,《关于国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的再思考》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1999.12,江苏省大中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9.2001.2,《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10.2001.7,江苏理工大学1999—200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11.2001.7,《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获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2.2001.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13.2002.12,《邓小平理论概论》评为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排名第一);14.2003.10,《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与现状、问题与出路》获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5.2003.12,江苏大学首届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6.2004.1,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系列论文)获镇江市第8届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7.2004.8,江苏大学首届优秀教师、“两课”课程带头人;18.2004.11,江苏省高校第二届“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三等奖(排名第三);19.2005.8,《“邓论概论”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获江苏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2005.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1.2005.9,《江泽民“三农”思想探要》获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2.2006.1,《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获常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3.2007.9,《“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获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4.2008.3,江苏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获江苏省2007年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25.2008.9,《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获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6.2008.12,获批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财政厅“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荣誉称号;27.2009.7,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8.2009.12,专著《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和《当代中国“三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均获得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9.2009.12,“以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获江苏大学2009年度党建研究论文一等奖;30.2010.3,获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江苏大学2010年度优秀教学团队,任带头人;31.2010.12,专著《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获江苏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2.2010.12,“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研究报告)获江苏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33.2010.12,专著《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4.201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研究,获江苏大学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5.2011.12,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获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