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任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3-06
任平,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56年10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专家(2004),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1999),中国马哲史学会马恩哲学研究分会会长(2018),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2000、1999、2003),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2014),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2007),江苏省“领军人才”(2007)、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9),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全国优秀教师(2001),江苏省教学名师(2008),江苏省优秀社科工作者(2004),首届苏州优秀社科专家(200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2)等。《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学术界》等刊物专栏或题封重点推介名家,2016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介绍的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现代哲学》等刊物特邀学术编委,曾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南京大学等10多个高校客座教授、特聘研究员或兼职教授,中山大学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宣部重点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地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4项,江苏省重点项目5项。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主编30余种(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高校学报文科学术文摘》等报刊转载(摘)90余篇(次)。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政治哲学、出场学。
一、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主要有: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2012-2018)。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21世纪哲学走向”(2001-2003)。
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1996-1999)。
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都市体育圈的理论与实践”(2004-2008)。
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2010-2016)。
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广义认识论:多元主体间认识交往关系的哲学研究”(1988-1993)。
7、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2005-2009)。
8、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苏南21世纪初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1998-2004)。
二、主要著作:
(一)专著
1、《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广义认识论原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4、《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交往实践的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创新时代的哲学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时尚与冲突》,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任平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版。
(二)主编
1、《悄悄的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全球发展:模式、理论与选择》,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版。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丛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卷。
5、《第二波:昆山走向科学发展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丛书》,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6卷。
7、《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21世纪中国新发展哲学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5卷。
9、《新全球化语境中的苏南发展研究丛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卷。
10、《21世纪新概念城市研究丛书》,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版,8卷。
三、主要论文
1、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年1期,《新华文摘》1999年4期题封并全文转载。
2、交往实践观: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视域,《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2期。
3、《论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6期。《新华文摘》2007年6期全文转载。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
4、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哲学视域,《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4期。《新华文摘》2008年23期题封并全文转载。
5、马克思的反思的问题视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期。
6、系统创新、全面发展、走向世界: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2年2期。
7、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 《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2期全文转,题封;上海《社会科学文摘》文摘。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2017年第5期全文转。
8、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哲学研究》1991年10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9、新全球化时代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哲学研究》2000年12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10、主题、交往与交汇点:生存哲学转向的三重意义,《哲学研究》2001年123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11、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哲学研究》2002年12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12、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路径,《哲学研究》2004年10期。全国首届哲学大会主题报告。
13、重构文本与创新解读:走向结构解释学的哲学探索,《哲学研究》,2009年8期。
14、论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哲学研究》2012年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5、论资本创新逻辑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当代视域,《哲学研究》2014年10期。
16、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7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17、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马克思主义研究》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18、论差异性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19、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辩证视域,《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10期全文转载。
20、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出场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6期。
21、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与当代使命,《吉林大学学报》2017年6期,《新华文摘》 2018年第7期题封并全文转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8年第1期转。
文中历史、笔下人生:(年选一篇作为年度代表作)
1982:试探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方法论 论文 《苏大学报》1982年1期
人大复印报刊《马恩列斯生平、事迹与著作》1982年2期全文转
1984:论列宁《唯批》中的辩证法问题 论文 《苏大学报》1984年4期
人大复印报刊《马恩列斯生平事迹与著作》1984年第10期全文转
1985:论行为方式的变革 论文 《光明日报》1985年2月11日哲学版
《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全文转,题封
1986:行为周期与改革 论文 《人文杂志》1985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社会学》1986年全文转 1986年日本《行为科学》刊物全文转并进入SSCI检索
1987:广义认识论:基础、目标与模式 论文 《光明日报》1987年7月9日版
《新华文摘》1987年第9期全文转,题封,钱学森写信称之为是“社会思维学”的典范。
1988:认识论:模式变革及其趋向 论文 《福建论坛》 1988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 1988年第4期全文转
1989:道德哲学:模式变革及其趋向 论文 《江海学刊》1989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0年第2期全文转
1990:交往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创刊号)
1991: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 《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哲学研究》为此文加编者按,并开辟专栏,一年内刊载7篇相关论文。
1992:交往实践的三重结构 论文 《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1期
《文摘报》1992年2月16日李哲 摘刊;《新华文摘》1992年第4期摘编。
1993:广义认识论的中心视界 论文《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1994年第2期全文转。
1995:当代发展哲学:问题、构架与前景 论文 《苏大学报》1995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1995年第9期全文转
1996:划界思维:哲学发展的重构机制 论文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1997年第1期全文转,《新华文摘》1997年第3期文摘
1997:论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论文《哲学动态》1997年第10期
1998:21世纪发展哲学 论文 《江海学刊》 1998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1998年第4期全文转 《新华文摘》1998年第5期全文转。
1999: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全文转,题封加编者按;《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2期文摘。
2000:新全球化时代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论文 《哲学研究》2000年第12期
2001:主题、交往与交汇点:生存哲学转向的三重意义 论文 《哲学研究》2001年第12期
2002: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 论文 《哲学研究》2002年12期
2003:交往实践观: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视域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004: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路径 论文 《哲学研究》2004年第10期:
2005: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的建构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全文转;人大复印报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全文转。
2006:论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2007年第3期全文转。
2007:论空间生产与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 论文 《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2007年第6期全文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4期全文转。
2008: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 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全文转,题封,《马克思主义文摘》2008年第9期全文转,《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2日文摘。
2009: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2010:论差异性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未来 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0年12期全文转。
2011:走向差异之途的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视域 论文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
2012: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论文 《哲学研究》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 题封。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2012年第7期全文转。
2013:资本创新逻辑的当代阐释 论文 《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3期。
2014:论资本创新逻辑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当代视域 论文 《哲学研究》2014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2015年第2期全文转。
2015:生态的资本逻辑与资本的生态逻辑:“红绿对话”中的资本创新逻辑 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6年第3期全文转,《马克思主义文摘》2016年第2期转。
2016:新型举国体制助力重大科技创新 论文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6日版。
2017: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范式图谱 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2期全文转,题封;上海《社会科学文摘》文摘。人大复印报刊《哲学原理》2017年第5期全文转。
2018: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坐标与原则 论文《江海学刊》2008年1期。
四、主要获奖
1、《广义认识论原理》,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994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交往实践与主体际》,专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1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马克思“反思的问题学”视域及其当代意义,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2009年获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创新时代的哲学探索》,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1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论文,《哲学研究》2012年第3期,2014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关话题/苏州大学 政治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红霞
李红霞LIHONGXIA出生日期:1983-09毕业院校:武汉大学学历:博士研究方向:西方哲学与美学、中西美学比较;老子与海德格尔比较。政治哲学,海德格尔、尼采、马克思,卢梭。联系方式:邮箱:hongxiali_1022@qq.com微信:nancy_p1999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西方哲学史》、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庄友刚
庄友刚,江苏连云港人,哲学博士,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圣·丹尼斯)哲学系高访****。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苏州大学“东吴****计划”高层次人才,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有影响力青年****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静
杨静,苏州大学讲师、博士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莱布尼茨哲学、科学哲学。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继堂
李继堂,男,1967年生,四川西昌人,曾获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特别是科学方法论、当代知识论、科学形而上学、科学思想史,目前正在研究“科学理论的结构”、“量子场论解释与当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忠伟
吴忠伟,1970年生于赣之豫章。南京大学哲学博士、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出版论著有《结盟之心——“己”与早期中国哲学》、《宋代天台佛教思想研究》、《圆教的危机与谱系的再生——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研究》、《善与恶——天台佛教思想中的遍中整体论、交互主体性与价值吊诡》(译著)、《中国天台宗通史》(合著)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思基
杨思基,男,山东临沂人,1958年生,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唯物史观、社会生产与社会发展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可真
周可真(1958-),男,江苏宜兴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85年7月南开大学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后,进入苏州大学执教至今。曾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長,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学术道德和学术仲裁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亮
张亮,1987年生,南京大学逻辑学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逻辑学博士后,主要领域为哲学逻辑,研究方向为真理论与悖论,目前已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等杂志发表文章五篇,主持博士后研究基金一项。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高山
高山,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师。2002年,她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得到美国北德州大学哲学系的全额奖学金,攻读环境哲学。201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14年被苏州大学引进,直聘为副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中西哲学史,中西比较哲学,环境伦理与环境美学。AshortBiography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姚兴富
--姚兴富,男,1965生,辽宁省盖州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中西宗教文化比较、宗教学、基督教(圣经)哲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苏基督教历史和现状研究”(编号09B ...苏州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