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赵志刚研究员与苏州大学耿凤霞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针对这一领域的基础问题以全新的视角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若干突破性的进展。 最近,该团队的研究人员将研究的重点转移至电解质上,从电致变色机理出发,指出传统的电致变色电解质 (H+、Li+、Na+离子) 并不能使电致变色器件性能达到最优。首次提出了以三价阳离子作为插入离子,并以W18O49纳米线作为宿主结构,验证了传统电解质离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环境稳定性差、对宿主结构破坏严重等,进而采用了一种新的电解质——Al3+离子电解质,并使得电致变色活性材料取得了较快的电致变色速率、较高的生色效率以及更好的循环稳定性。Al3+离子电解质在电致变色领域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电解质离子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使得电致变色活性材料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性能,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致变色领域的发展。
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10.1002/adfm.201502638)上。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2266和5140220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348)以及苏州工业科技计划(ZXG201426)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