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由于结合了有机高分子和金属的特性在柔性导体、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行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很少关注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主要是因为金属和高分子仅仅只是通过简单的物理共混,金属在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只起到一个导电填料的作用,性能上缺乏变化。

图1.温度响应的发动机内部结构。

图2.温度响应的发动机,发动机在室温及以上工作,在低温下停止。
针对这些问题,李全团队首次将二元金属引入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通过二元金属的相变在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形成动态导体。聚合物的使用温度与二元金属相变温度非常匹配,从而提供了将金属相变与聚合物科学联系起来的机会。研究发现,二元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导体的电学和机械性能与二元金属的动态固液相平衡密切相关。根据相图杠杆原理,通过温度或原子组成可以方便而精确地调节这种平衡。根据温度响应这一特性,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温度响应的发动机(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将其中的一段电极用相变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BMPC)代替,这样发动机在室温及以上温度可以工作,在低温下停止工作(如图2所示)。这项工作成功地建立了金属相变与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之间的密切关系,最终形成了动态软导体。通过不同的金属相图,二元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将为下一代柔性导体提供新的方向,从而拓宽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东南大学博士生刘怀志和辛雨萌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东南大学李全和张久洋教授为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ma.202104634
供稿: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李震 审核:宋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