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秦顺全院士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6

秦顺全,男,四川德阳人,1963年出生,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及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获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大型桥梁设计、理论研究、科研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持了多座大桥的设计施工,提出斜拉桥安装无应力状态控制法新理论。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996年荣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3年获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顺全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身兼大桥院董事长和大桥局总工,他对于大桥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一套独特的思路:大桥局的人才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一代是已经去世的梅旸春、汪菊潜这些国内鼎鼎有名的专家;第二代就是陈新、方秦汉、杨进等还在工作着的老专家;第三代就是现在40多岁的大桥局的中流砥柱。因为桥梁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并不是在大学学了4年,读了博士,把桥的技术全学完了就会做桥了,对桥的把握,在实践中的处理还是需要经验的,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的教,会比较好。大桥局最 有力的优势就是有一批老的专家,这是大桥局宝贵的资源。在这里,规划启动了内部研究生制度,老一辈专家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建桥功力深厚,通过让老专家带学生,学生可以直接得到嫡传。每个老专家带着弟子,手把手的教,把技术上的绝招传递下来,这就形成了大桥局独特的优势。一个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建桥的技术就在老专家脑袋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出来。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人是最重要的。
  一生爱桥
  秦顺全是个爱桥、为桥痴迷的人,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桥梁设计和施工组织工作。
  他首创了斜拉桥无应力状态控制安装计算的新理论,在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上取得突破,研制的斜拉桥安装计算及施工控制系统,应用于多座大桥获得显著技术经济效果。
  他曾主持我国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桥--芜湖**大桥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这座桥采用了主跨312米的低塔斜拉桥结构,正桥大规模采用钢桁梁和混凝土公路桥面板结合的板桁组合体系。同时还首创了钢梁主桁厚板焊接整体节点技术等,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鲁班奖。  2001年,秦顺全主持了跨海大型桥梁箱梁整体架设成套技术创新研究,目前其技术成果正在实施,这项技术首次提出海上中等跨度连续梁采用整孔预制架设等技术方案,解决了跨海大桥施工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为了配合东海大桥和杭州湾大桥施工,秦顺全主持研制了国内首条2500T运架梁浮吊,填补了国内空白。

  设计应同施工相结合
针对全国桥梁发展动态,秦顺全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事必谈桥的跨度,认为桥的跨度大就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用很传统的技术做一个超纪录的跨度,当然跨度的增加,是人类对江河湖泊跨越的一种追求,但这并不是技术的指标,有的用过的技术也可以作支撑。”
  他希望设计能够同施工很好的结合起来。他不主张技术设计人员关在家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这样设计出的桥有些在施工技术上根本就无法支持,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外的桥梁是概念设计在先,在国外概念设计阶段,就整体承包,承包商承接后,聘请设计单位,形成联合体,可以改变所有设计方案,可以不用原来的方案,只要满足原来的功能和安全要求就行。
  米约桥虽然跨度不大,但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桥现在的方案是承包商提出来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设计和施工的联系比较紧密,设计的意图在施工上可以比较好的实施,施工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设计提出比较好的建议,结合之后桥的效果就比较好。这就是为什么米约桥获得了国际桥协的技术成就奖。他觉得可能再过几年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从今年开始建筑行业国外的承包商可以进驻中国,桥梁行业也能够放开了,他相信中国最终会走这一步。

相关话题/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