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3-28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朱佳,硕士生导师。1990年5月生,籍贯江苏南通。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得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

姓名:朱佳
出生年月:1990年5月8日
性别:女
最高学历:博士
所属系部:环境科学系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
办公地点:学科一号楼 S209
邮箱:jiazhu@nuist.edu.cn
主讲课程:大气化学、专业英语
主要研究领域: 空气质量与天气气候的相互作用、臭氧和PM2.5的协同控制、空气质量预估

教育背景:
2012.9 — 2017.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博士
2008.9 — 201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17.7 — 至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术兼职:
2020年,“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编写成员
学术期刊审稿人: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

荣誉获奖:
2020年,研究成果“我国近地表臭氧污染加剧成因及协同控制策略”入选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三

近期主要论著:
[15]秦卓凡,廖宏,陈磊,朱佳,钱静. 汾渭平原空气质量及气象要素对其日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大气科学, 2021.
[14] Dai H., J. Zhu, H. Liao, J. Li, M. Liang, Y. Yang, and X. Yue. Co-occurrence of ozone and PM2.5 pollu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ver 2013–2019: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tmos. Res., 249, 105363, doi:10.1016/j.atmosres.2020.105363, 2021.
[13] Zhu J., L. Chen, H. Liao, H. Yang, Y. Yang, and X. Yue. Enhanced PM2.5decreases and O3increases in China during COVID-19 lockdown by aerosol-radiation feedback. Geophys. Res. Lett.,48(2), e2020GL090260, doi:10.1029/2020GL090260, 2020.
[12] Chen L., J. Zhu, H. Liao, Y. Yang, and X. Yue. Meteorological influences on PM2.5 and O3 trends and associated health burden since China's clean air actions. Sci. Total Environ., 744, 140837, doi:10.1016/j.scitotenv.2020.140837, 2020.
[11] Tan J., J. S. Fu, G. R. Carmichael, S. Itahashi, Z. Tao, K. Huang, X. Dong, K. Yamaji, T. Nagashima, X. Wang, Y. Liu, H.-J. Lee, C.-Y. Lin, B. Ge, M. Kajino, J. Zhu, M. Zhang, H. Liao, and Z. Wang. Why models perform differently on particulate matter over East Asia? – A multi-model intercomparison study for MICS-Asia III. Atmos. Chem. Phys., 20(12), 7393–7410, doi:10.5194/acp-20-7393-2020, 2020.
[10] Li K., D. J. Jacob, H. Liao, J. Zhu, V. Shah, L. Shen, K. Bates, Q. Zhang, and S. Zhai. A two-polluta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ozon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air quality in China. Nature Geoscience, 906–910, doi:10.1038/s41561-019-0464-x, 2019.
[9] Zhu J., L. Chen, H. Liao, and R. Dang. Correlations between PM2.5 and ozone over China and associated underlying reasons. Atmosphere, 10(7), 352, doi:10.3390/atmos**, 2019.
[8] Chen L., J. Zhu, H. Liao, Y. Gao, Y. Qiu, M. Zhang, Z. Liu, N. Li, and Y. Wang. Assess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s of severe haze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process analysis. Atmos. Chem. Phys., 19, 10845–10864, doi:10.5194/acp-19-10845-2019, 2019.
[7] Chen L., Y. Gao, M. Zhang, J. S. Fu, J. Zhu, H. Liao, J. Li, K. Huang, B. Ge, X. Wang, Y. F. LAM, C. Y. Lin, S. Itahashi, T. Nagashima, M. Kajino, K. Yamaji, Z. Wang, and J. Kurokawa. MICS-Asia III: Mult-model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aerosol over East Asia. Atmos. Chem. Phys., 19, 11911–11937, doi:10.5194/acp-19-11911-2019, 2019.
[6] 唐颖潇,邱雨露,朱佳,陈磊,廖宏. 基于模式分析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沙尘表面非均相化学过程对中国地区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气候与环境研究,23 (4): 413–428, doi:10.3878/j.issn.1006-9585.2017.17028, 2018.
[5] Chen L., M. Zhang, J. Zhu, Y. Wang, and A. Skorokhod. Modeling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 mitigation on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and air quality in Beijing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J. Geophys. Res. Atmos., 123, 4323–4344, doi:10.1002/2017JD027501, 2018.
[4] Zhu J., H. Liao, Y. Mao, Y. Yang, and H. Jiang. Interannual variation, decadal trend, and future change in ozone outflow from East Asia. Atmos. Chem. Phys., 17, 3729–3747, doi:10.5194/acp-17-3729-2017, 2017.
[3] Chen, L., M. Zhang, J. Zhu, and A. Skorokhod. Model analysis of soil dust impacts on the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and air quality over East Asia in April 2015. Atmos. Res., 187, 42–56, doi:10.1016/j.atmosres.2016.12.008, 2017.
[2] Zhu J., and H. Liao. Future ozone air quality and radiative forcing over China owing to future changes in emissions under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J. Geophys. Res. Atmos., 121, 1978–2001, doi:10.1002/2015JD023926, 2016.
[1] Li K., H. Liao, J. Zhu, and J. M. Moch. Implications of RCP emissions on future PM2.5 air quality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China. J. Geophys. Res. Atmos., 121, 12985–13008, doi:10.1002/2016JD025623, 2016.

近期科研项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1-2023,项目负责人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19YFA**,2019-2024,子课题负责人
[3]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8KJB170012,2018-2020,项目负责人
[2] 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8B33,2018-2018,子课题负责人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经费资助项目,2018r007,2018-2021,项目负责人

迷你公告板:
欢迎对大气环境及气候变化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咨询报考。
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同时欢迎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期待你的加入!



教育经历
[1] 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方向)|大学本科毕业|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1] 2017.7-至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方向
[1]空气质量预估
[2]臭氧和PM2.5的协同控制
[3]空气质量与天气气候的相互作用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暂无内容

论文成果
暂无内容

专利
暂无内容

著作成果
暂无内容

科研项目
暂无内容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共0条0/0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共0条0/0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共0条0/0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
暂无内容

授课信息
暂无内容

教学成果
暂无内容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


共0条0/0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课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授课信息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


共0条0/0









+


个人信息MORE +
朱佳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所在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获奖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获奖信息


共0条0/0



相关话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