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4
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专业介绍
“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是2008年依托本校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点,以经济管理学院为牵头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共同自主设置的学科点;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托学校气象学科优势,综合人文管理学科,适应国家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新拓展的交叉性学科发展方向。“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2009年度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
本学科是以发展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学科为目的,培养既具有气象专业背景,又具有人文经管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本学科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素质,掌握广泛而坚实的气象专业理论基础和人文经管的专门知识和扎实的公共气象的实践能力,能熟练并敏锐掌握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的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从事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踏实的科学工作作风。
本学科要求毕业生具备气象学、气候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气候变化条件下公共气象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基础理论分析气候变化和公共气象领域的自然社会现象,通过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知识的后续创造和应用,成为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实际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组织决策和管理等方面高级人才。
研究范围:
本学科主要从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出发,研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以及相应的政策性启示等,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国家的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和公共政策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政策性启示,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研究;②公共政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③不同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利益博弈和政策选择;④国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构建与我国相关立法完善问题研究;⑤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研究;⑥气候变化与法治建设;⑦气象与劳动。
2、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气象科技进步的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和气象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②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③科技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④科技创新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研究。
3、气候变化与气象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气候变化和工程管理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对与气象相关的重大工程管理和重大产品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各类气象重大工程管理和重大产品生产的影响以及相应政策性启示等,具体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气候变化对气象重大工程管理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②气候变化对气象重大产品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③气象重大工程对局部气候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④气象重大产品生产对局部气候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4、气象经济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国家在开放条件下气候谈判战略和策略等,具体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政策研究; ②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及政策选择研究;③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气象事业绩效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④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国际气候谈判战略与对策研究。⑤气候变化与能源产业发展; ⑥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政策;⑦气象金融。
5、人文气象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对气象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规范研究,研究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和人文规律,具体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世界气象史研究;②中国气象史研究;③气候变化和文化变迁研究;④气候变化与社会价值体系的互动机理研究。
“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是2008年依托本校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点,以经济管理学院为牵头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共同自主设置的学科点;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托学校气象学科优势,综合人文管理学科,适应国家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新拓展的交叉性学科发展方向。“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2009年度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
本学科是以发展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学科为目的,培养既具有气象专业背景,又具有人文经管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本学科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素质,掌握广泛而坚实的气象专业理论基础和人文经管的专门知识和扎实的公共气象的实践能力,能熟练并敏锐掌握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的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从事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踏实的科学工作作风。
本学科要求毕业生具备气象学、气候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气候变化条件下公共气象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基础理论分析气候变化和公共气象领域的自然社会现象,通过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知识的后续创造和应用,成为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实际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组织决策和管理等方面高级人才。
研究范围:
本学科主要从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出发,研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以及相应的政策性启示等,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国家的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和公共政策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政策性启示,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研究;②公共政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③不同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利益博弈和政策选择;④国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构建与我国相关立法完善问题研究;⑤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研究;⑥气候变化与法治建设;⑦气象与劳动。
2、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气象科技进步的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和气象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②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③科技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④科技创新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