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次音乐会融合了讲座与演奏为一体,形式新颖,孙老师的演奏提升了讲座的现场展示感,精彩的演奏又是理论讲述的完美诠释。讲座中,孙老师紧紧围绕音乐调性色彩、主题形象呈现、乐思发展手法等内容娓娓道来,每次讲解和理论阐释都有演奏举例加以支撑,让聆听讲座的人既能从局部把握作品的细节,又能从整体概览作品的全貌。

整场音乐会孙老师选取了四首极具代表的钢琴作品,以阐释“声音·心情·图案”的主题构思。她从巴洛克时期斯卡拉蒂的奏鸣曲(K 380 )到浪漫时期肖邦升C小调夜曲(BI 49) 和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Op.47),再到中国当代作曲家汪立三的《涛声》(选自组曲《东山魁夷画意》),通过作品背景描述、调性色彩分析、主题呈现和贯穿特点,以及织体运用、力度和速度表现、结构张力等细节讲解和剖析作品的声音和情感状态。引导聆听者通过声音细节传递的动态感,进而体会作曲家的情绪变化。引导观众从作品《涛声》中体味鉴真东渡的艰辛过程,感受作曲家对“钟声”和“鼓声”及行船、海浪的画面想象,进入理解声音传递情绪和情态的同时,还可通过通感想象传递图案和画面信息。音乐情绪在体现方式中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作曲家的个人印迹。观众不仅可以体会到作曲家的情态,还可以领悟他们所处时代赋予的精神样貌。音乐会的最后,孙老师对全部作品的完整演奏赢得了全场喝彩。

讲座音乐会还包括了与我校师生的互动环节。孙老师就同学们提出如何更好地理解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术语,室内乐队选曲与编曲,器乐演奏中的情感演绎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解答。最后,孙老师非常耐心地还就几位工科学生在钢琴学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单独辅导和示范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