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首批(1981年)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点。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5年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在验收评估中获得A级评价,2001年再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目前拥有比较先进和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环境。

  本学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航空动力特色的内涵建设,形成了若干在国内具有z重要影响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大量的国防和航空预研课题以及与型号研制紧密联系的课题,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国防和航空工业建设的技术骨干,同时也孕育了若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郭荣伟、高德平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梁德旺教授为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另有4人进入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老中青结合的学科梯队,其中教授17人(含博导12人),副教授21人。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1)推进系统气动力学;2)推进系统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3)推进系统燃烧、传热与红外特征控制;4)推进系统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5)新型动力装置技术。

  本学科目前年招收硕士、博士生90余人,本科生180余人。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都有较大提高。

  本学科承担的8911工程中关键部件冲压空气涡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防重点8911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反映了本学科叶轮机械气动力学和结构强度、疲劳与可靠性研究方向的实力和水平。8911工程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冲压空气涡轮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推进系统气动力学与性能研究的特色鲜明,在航空航天飞行器推进系统进、排气内流研究,特别是进气道畸变流场模拟技术研究、进气道隐身技术研究、埋入式进气道研究、航天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以及航空发动机进/发匹配研究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在推进系统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研究和推进系统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研究,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期研究的推进系统性能寻优控制和鲁棒自适应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已用于国内研制的新发动机中。研制成功的10号工程EPU控制系统获得了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该研究方向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推进系统燃烧和传热研究:在脉冲燃烧机理和控制、低频振荡燃烧机理和抑制技术、燃烧数值分析和热端部件的强化冷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推进系统红外辐射目标特征控制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方向;微小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和磁悬浮全电发动机等新型动力装置是未来航空技术发展和开拓的新领域,本学科立足于学科的前沿和创新,对上述新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起步早,目前在微细通道流动、脉冲爆震机理和磁悬浮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十五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220余项,科研经费247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4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准专利7项。

  本学科在推进系统进、排气内流研究,发动机稳定性设计技术,结构疲劳寿命与可靠性技术,粉末冶金、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智能容错控制技术,隐身技术以及新概念发动机技术研究等方面特色显著,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在人均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上居同类学科前列。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通过今后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以新型发动机的研究为牵引,实现全面带动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发展本学科的特色,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