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全国范围均采取“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的方式。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登录指定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填写报名信息、选择“报考点”,根据要求进行现场确认、缴费照相。在报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及时查看我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了解报考条件、报名程序、报名时间、考试安排及其他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条对照、严格审查,按时登陆相关网站进行网上报名,防止出现误报、漏报。
1)网上报名时间:
2)网上预报名时间:
3)现场确认时间:
(2)认真填写网报个人信息,其中考生姓名、身份证号、学历学位证书号、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电话)、考点、报考专业、考试科目等非常重要,网报结束后不允许修改,必须反复校对、确保无误。
(3)2014年 教育部在学历(学籍)审查方面将加强管理,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网报成功后,应 及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如未通过校验,须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在现场确认时向报考点递交认证报告,在招生单位核查报名信息 时,向招生单位递交认证报告。
(4)牢记网报的注册账户、密码、报名号,报考信息打印留存备份。
(5)仔细查看考点公告,了解现场确认的具体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何区别?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有毕业证书吗?
学 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都采取全日制攻读的方式,处于同一层次,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是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 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 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国民教育序列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在修完学校规定的学位课程、通过论文答辩后,毕业时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俗称“双证”)。
3、如何确定研究生导师和研究方向?学制几年?
我校硕士生按专业招生,在复试阶段由学院安排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导师简介在研究生院网页查看。报名时可参考我校“专业方向介绍”,填写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半。
4、复试科目能否与初试科目相同?如何确定复试科目?
复试科目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你可在初试后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确定自己的复试科目,报名时无需在“备注”中填写。
5、报考类别是什么意思?
研 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非定向”类别,入学时将户口、档案转入我校,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由研究生本 人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定向”类别,在正式录取前必须由考生本人、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培养合同,研究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档案和工资关 系,按定向合同就业,不参加“双向选择”就业。
6、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是多少?
我校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招生目录中公布的各学院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专业招生计划在复试前公布。
7、如何获取复习资料?
我校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真题,考试内容以《考试大纲》为准。
8、复试有什么要求?复试比例是多少?
我校硕士研究生执行教育部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差额复试比例原则上为1:1.2,具体的复试工作办法在研究生院网页公布,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
9、2014年研究生培养收费机制改革后,学校研究生待遇如何?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需缴纳学费。学校将按照国家和江苏省的规定收取学费。
为 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激励研究生珍惜机会潜心学习,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学校共同出资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 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向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硕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发放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0.6万元。在修业年限内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评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符合规定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最高标准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2万元。
我校还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三助岗位(“助教”、“助管”和“助研”岗位)、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确保来我校就读的研究生不会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10、研究生培养特色是什么?
我校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是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11、就业形势如何?
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10万余名,很多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我校毕业生以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就业前景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