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上,医学院的维吾尔族学生麦尔哈巴·买提亚森表示,学校根据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的专项课程令她受益良多,同时也很感激学校公平公正的奖学金评选机制,使包括她在内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赴牛津大学等国外名校交流学习。商学院的刘铭丞、环境学院的沈鉴翔、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于俊岚、工程管理学院的黄鑫豪等同学表示,非常感激学校搭建的科研、实习、就业指导等平台,深切体会到学校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对自己成长道路的选择带来的影响,同时对学校开设的DIY课程、实践课程和正在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等举措也十分认同。其他毕业生代表们回忆了美好而充实的大学学习生活,畅谈在校求学的感悟和丰硕收获,表达了对学校的眷恋之情,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王志林认真听取了毕业生代表的发言,对同学们给予学校事业发展的热忱关心表示感谢。他对会上就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应,从大类招生培养、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叮嘱相关部门要尽快汇总、努力协调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志林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态势,需要不断调整、平衡“小我”和“大我”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发展与集体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他对毕业生们提出四点期望:一要学会认知,尤其是认知自我,认清自己想要什么、现有的基础是什么、准备怎么做和需要从外界获取哪些帮助。二要学会做事,在实践中获得主动学习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要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四要学会生存,主动适应所处环境的变化,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场的毕业生代表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南大精神,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母校和社会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