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张永光教授课题组,在陆地碳循环遥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实现了基于直接观测的全球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模拟。相关成果"Reduction of structural impacts and distinction of photosynthetic pathways in a global estimation of GPP from space-borne 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和"From canopy-leaving to total canopy far-r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for remote sensing of photosynthesis: first results from TROPOMI" 分别发表于地学领域权威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人类活动排放CO2的30%左右,在全球碳循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初级生产力(GPP)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总量,如何准确模拟植被GPP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全球碳源汇的优化计算至关重要。植被光合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模拟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光合作用活动有助于解决陆地碳收支的难题,也是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方向的重要途径和科学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的重要前提。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遥感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遥感技术,SIF与光合过程的紧密联系使得其成为指示植被光合变化的有效探针,也是监测GPP强有力的手段。减少冠层结构和SIF的方向性效应对SIF~GPP模型的影响,提高卫星SIF模拟GPP能力,如何利用SIF模拟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植被GPP遥感模型,显著提高了模型的普适性,实现了基于直接观测的全球尺度陆地生态系统GPP模拟。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冠层结构、观测角度、土壤背景等因素对不同生态系统SIF和GPP关系模型的影响,改进了冠层叶片总激发SIF(SIFtotal)计算方法,对于利用全球卫星SIF遥感数据提高全球GPP模拟精度、预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工作当中,研究人员结合四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和光谱不变理论可以计算冠层SIF逃逸概率和叶片总激发SIF(SIFtotal),减少了冠层结构、观测角度和土壤背景对SIF观测的影响,估算了消除土壤背景影响的SIF冠层逃逸概率和叶片总激发SIFtotal,成功应用于卫星SIFtotal的全球估算。以2018年TROPOMI SIF数据为例分析SIFobs和SIFtotal的空间分布,相比于原始观测SIFobs,SIFtotal真实反映出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光合作用差异,与GPP的空间分布图更加一致,尤其是北方寒温带针叶林地区(图1)。
图1(A)TROPOMI SIFobs全球分布图;(B)TROPOMI SIFtotal全球分布图。(C-F)分别是目前一些算法估算的全球植被GPP的空间分布。(G-L)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的SIF以及GPP的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冠层结构对SIFtotal~GPP关系模型影响明显降低,所有C3植物的SIF-GPP模型趋近于一个统一的模型。并且冠层结构影响校正前后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下SIF ~ GPP模型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应用SIF模拟GPP时,需要分别考虑C3和C4植被SIF ~ GPP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构建了不随植被类型变化的普适GPP遥感模型,基于C3和C4植被SIFtotal ~ GPP模型模拟的全球GPP可以很好地描述GPP的空间分布,模拟的2015-2017全球陆地生态系统GPP年平均为129.56±6.54 PgC/year(图2)。
图2 (A)全球OCO-2 SIFtotal ~ GPP空间分布图(2015-2017),(B-D)不同GPP产品空间分布(2015-2017)
该工作实现了基于直接观测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GPP模拟,显著提高了全球植被光合作用的估算精度。将以往陆地碳循环遥感中常用的基于不同植被类型构建模型的方法拓展到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的统一植被GPP遥感模型,显著提高了植被GPP遥感模型的普适性,极大地促进了SIF遥感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改进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对减少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计算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明确植被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为论文第一单位。本文第一作者为2016级博士生章钊颖,张永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rse.2020.111722
https://doi.org/10.1029/2019GL084832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际地球所张永光课题组在全球植被光合作用模拟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5
相关话题/遥感 观测
李建龙教授团队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定量监测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李建龙教授团队从1998年起,经多年努力攻关利用自主研发建立的天-地-空-高-多光谱监测系统(生态眼)及5S(RS-GIS-GPS-ES-IDSS)高新智能遥感技术在张家港市、兴化市和宜兴市等地广泛应用,在实现了主要农作物长势与生产力智能化定量监测与精准预报的基础上;进而又利用高-多光谱遥感技术在土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李建龙教授团队在全球草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质量定量评估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李建龙教授团队在蒙古高原及全球草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质量定量评估研究中再次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利用遥感、气象(气温、降水和辐射数据)、土地覆盖(IGBP)和统计数据(人口、经济和牲畜数据)及自主研发的5S技术,分析了2001-2014年期间蒙古国和内蒙古草地的转入及转出情况并做定量统计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刘永学教授课题组在南沙群岛珊瑚礁遥感监测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刘永学教授课题组在南沙群岛珊瑚礁遥感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CoralreefgeomorphologyoftheSpratlyIslands:Asimplemethodbasedontime-seriesofLandsat-8multi-bandinunda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刘永学教授课题组在全球海洋油气开发平台遥感监测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刘永学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再次在全球海洋油气开发遥感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Geometricaccuracyofremotesensingimagesoveroceans:Theuseofglobaloffshoreplatforms为题发表在地学与资源环境遥感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我校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近日,科技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共69个)。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推荐,我校以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为基础组织推荐的“长三角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野外科学观测研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2019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11月28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童站)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2019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校召开。天童站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委员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监测与数据中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8月31日,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传来喜讯,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海底科学观测网监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已成功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是我国海洋领域在建的唯一海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监测与数据中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监测与数据中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8月31日,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传来喜讯,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海底科学观测网监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已成功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是我国海洋领域在建的唯一海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监测与数据中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野外站布局。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名单共涉及全国69家野外站,其中,依托复旦大学建设的“长江河口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复旦大学获批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开展野外观测、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和技术示范的重要基础性平台。为推动高校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加强高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能力建设和科学数据积累,提升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实训水平,教育部近日组织认定一批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37所高校共52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