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Joule》刊登吴兴龙教授团队“电致应力诱导双金属Janus纳米片高效电催化产氢”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5

最近,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兴龙教授课题组在电致应力诱导双金属Janus纳米片发生结构扭曲实现高效电催化产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Electric Strain in Dual Metal Janus Nanosheets Induces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Cell 旗下新增重要刊物《Joule 》(2019, 3, 586)。物理学院博士生扶瑶、晓庄学院副教授单云、河海大学副教授周钢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兴龙教授、刘力哲副教授和河海大学副教授周钢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利用电催化技术通过水分子裂解获取清洁氢能源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新型催化剂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由于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其催化性能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增强催化剂性能,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大量关于微结构调控的策略,但是众所周知电催化产氢性能强烈依赖于催化剂的本征物理特性。基于以上考虑,吴兴龙教授课题组创新地设计了一套利用纳米材料自身特有的非对称特性产生的自发极化调控载流子的二次分布,从而利用载流子非对称分布产生的结构应力触发催化剂材料结构相变,以实现高效电催化产氢。

图1 T’-T”结构相变原位拉曼表征
研究团队通过配位自组装的方法,将半层的Td相ReS2键合到畸变的T相MoS2层去形成一种新型的具有反对称面外结构的Janus (双面神)MoReS3 的T’相结构,此结构易受外加电场影响产生结构转变,形成能快速实现载流子转移和同时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新T”相结构。通过原位拉曼检测E2g和A1g模,发现在1.3V电压下E2g和A1g分别发生偏移和消失,证明了复合MoReS3-纳米片产生了从T’到T”的结构转变。理论计算表明,特有的结构非对称引起的自发极化使得载流子滞留到ReS2/MoS2 界面产生电致应力,由此有效地降低了T’到T”的相变势垒,施加很小电压即可实现电子结构调控。此种仅依靠电极电压实现催化剂微结构和物理特性的调控方法,为新型多功能电极设计提供了可能。

图2 电催化性能测试
通过对表面硫(S)位点的DFT计算,发现S位点的活性随着相变程度的增加成线性变化,随着T’ (0 %) 到T”(100%)的转变,吉布斯自由能ΔGH线性降低,最终接近0 eV,具备优异的催化活性。电催化性能测试发现,T’到T”的相变使得体系有更高的电导率和本征催化活性,电催化产氢效率明显提高,在189 mV的过电势下,其电流密度可达150 mA cm-2,可和商用的Pt/C电极相媲美。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都表明该催化剂遵循Volmer-Heyrovsky反应机制。该项工作不仅深化了水裂解与微结构调控之间的反应动力学过程,而且为利用单原子构筑Janus型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项研究得到了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连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542435119304660
(物理学院 科学技术处)
鐎殿喒鍋撻梺顐g濠€鎵博濮楃P闁挎稒鐭粩瀛樼▔閸モ晩娼氶柤鏉垮暟閻栫儤绋夐幘鑼懝閻犲洦宕橀~瀣紣閹达附顓瑰〒姘虫硶濠€鍛存晬鐏炲墽妲ㄩ柡鍫厸缁楀宕氭0浣侯伇闁告帒妫濋幐鍫曟晬娴h櫣鍗滈悗鐢垫嚀閸ㄦ繄绮诲Δ瀣<
547闁圭鍋撻梻鍕╁灪閻楀酣鎳撻崘顏嗗煛闁兼澘鍟畷锟�1130缂佸绉电€垫氨鈧纰嶉弳鈧柡澶嬪姉濞堟垿宕¢崘褏绋囩紒澶婄Ч閸樸倖绺藉Δ鍜佹毌閹煎瓨鎸堕埀顑挎祰椤锛愰幋顖滅婵炴垹鏁稿ú濠囨嚐鏉堫偒鍤旈柕鍡曡兌缁€趁规惔娑掑亾娴g晫妲堥柛鎺撴偠閳ь兛绶氶崳楣冩懚瀹ュ啠鍋撴担鐑樺€炵€规悶鍎埀顑胯兌椤撴悂鎮堕崱鎰ㄥ亾娴f亽浠﹀ù鍏煎搸閳ь兛娴囬崒銊﹀濮樸儮鍋撴担瑙勬畬闁煎弶褰冪缓楣冩偠閸℃劏鍋撴担鐤幀闁哄倸娲㈤埀顑挎祰婢规捇寮甸妯峰亾娴h鐓€闂傚倽顔婄槐鍫曞箻椤撴壕鍋撴担鍦€婇悗娑宠礋閳ь兛绀佺亸鎵偓娑宠礋閳ь兛娴囬鍝ョ不濡や焦绨氶柕鍡曠瀹稿宕g仦鍌楀亾娴e憡鍕鹃柣鐐叉閳ь兛鐒﹂弬鍌氣柦濮瑰洠鍋撴担鍛婃噸閻庢冻璐熼埀顑挎缂嶅鎳栭懠顒冾潶缂佹冻鎷�28缂侇偉顕ч鐔虹矓閹搭垳纾�
相关话题/结构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