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00610165217_48647微信图片_20200610165217](https://news.nju.edu.cn/DFS//file/2020/06/10/20200610165726330rth2bp.jpg)
我校13项成果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吕建出席奖励大会
![微信图片_20200610165202](https://news.nju.edu.cn/DFS//file/2020/06/10/20200610165116715r65shj.jpg)
祝世宁院士获得首届“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本年度共评选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73个项目,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47项;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南京大学共获得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人获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为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增设“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我校祝世宁院士获此殊荣。他及其团队对微结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系统理论发现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用材料微结构对经典光场和量子光场的有效调控,发展了光学超晶格和超构材料两种材料体系,发明的新材料被成功用于新波长激光器开发、高性能光电芯片研制和新原理成像器件设计等,在激光技术、量子信息、光学成像、环境监测和广义相对论模拟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研究成果曾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获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两次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叶保留教授牵头项目“面向云端融合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支撑平台及产业化应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晓昭教授牵头项目“浅层地热能高效可持续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钱邦平教授牵头项目“成人胸腰椎后凸/侧凸畸形躯体平衡重建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及刘宝瑞教授牵头项目“基于分子标志的胃癌精准医疗新发现及其转化研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校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施松涛(Shi Songtao)教授获得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也是我校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南京大学近年来开展“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卓越研究计划”,以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自我变革,秉持特有的内涵式发展,走向高层次的质量提升,更多地面向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建立从基础研究到创造技术再到成果转化的高质量、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以更多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创新成果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需求,为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早日实现“第一个南大”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南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