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资格考核办法

南京大学 /2013-12-02

 根据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入学关、准备阶段-论文阶段转换关、贯通阶段准入评价、论文答辩共4个关口。其中“入学关”主要在招生阶段完成。

(一)资格考核:准备阶段-论文阶段转换
1、考核时间和考核次数
学院每年9月组织考核,即在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一年后进行,所有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年级的第一次资格考核,如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的博士生作暂缓通过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
2、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包括开题报告和知识考查两部分。有已发表论文成果的学生可以申请知识考查的免考。
1)开题报告考核:主要考察博士生的论文选题、知识准备、研究技能训练和研究能力等。
考核工作由二级学科(群)、学院两个层面组织。首先,以二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群为单位组织开展,参加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少于10人,考核小组不得少于7名教授、副教授,由教研室主任或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任组长。博士研究生必须充分阐述文献调研情况和选题依据、研究计划和预期目标等,报告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考核小组提问和答辩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考核小组依据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和答辩情况予以打分、排序。然后,每个考核组排名最后2名的研究生将在一月后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二次考核,考核小组由学位委员会和二级学科带头人组成,考核小组依据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和答辩情况予以打分、排序。
2)知识考查: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研究动态的情况,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知识考查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学院统一组织。学院按照一级学科组织命题,以学生所在一级学科以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为考查内容,以近年来基础课程的期末试题作为基础题库,同时将一年内学院举办的重要学术报告作为考核内容。知识考查以题量大、覆盖面广为特点。目的在于引导博士研究生更多关注基础知识,避免知识面过窄、学术发展空间小的缺陷。知识考查将根据考试成绩排序。
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免考。
3)考核成绩
知识考查成绩排名后5%的博士研究生和学院组织的开题报告考核排名后10%的博士研究生视为“暂缓通过”。
每个二级学科(群)考核小组推荐排在前2-3名(知识考查成绩不在后5%)的博士研究生作为考核成绩“优秀”。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暂缓通过及不通过四类。考核优秀者不高于总人数的15%,暂缓通过及不通过者不低于15%。
相关话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