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8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科学技术最新发展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声体健康、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路与系统高素质专业人才。
掌握电路与系统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不仅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能力。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论文。
研究方向
1、 成像技术
主要进行隧道显微镜、光隧道显微镜、图像信息处理等方面研究,本专业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今后研究重点是:图像识别与压缩、视频技术、新型微观非接触型探针研究等。
2、 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进行Linux系统及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自动程序控制,无线遥测、遥控,微控制模块,PLC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应用等研究。本方向已有较成熟的技术设备,可进行工业机电一体化技改工程。
3、 生物电子学及其应用
主要进行生物电信号检测、处理,生物电机理模型仿真,信息压缩、传输等研究。本方向研究整体水平在高校中处于国内领先,今后目标是:拓宽生物电信号研究范围,从高频心电图向多导联心电图,心向量图研究,建立完整心电诊断数据库,开拓研究人体热象信息研究和远程异地诊断系统的开发。
4、 数字信号检测与处理
主要进行微弱信号放大、噪声抑制、微弱信号相干检测,雷达信号检测等研究。今后目标是:开展FPGA应用于自适应滤波,实现相干检测技术虚拟化多功能化智能化。
招生对象
大学本科毕业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学习年限
三年
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2学分
英语 4学分
B类: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 3学分
C类:
电子学进展 3学分
数字图象处理 3学分
通信工程 3学分
D类:
近代电子学 4学分
DSP与微控制器 4学分
生物医学电子学 4学分
成象技术 3学分
数学工具软件MATLAB及其应用 2学分
第二外语
培养方式
1、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 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作开题报告。经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3、 A类、B类、C类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D类课程则采用各种方式,如课堂讲授,自学,实验课堂讨论,由学生作专题报告等,并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专业文献。
考核方式
1、 A类、B类、C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 D类课程可采取笔试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 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建议。
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调研,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体现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选定研究课题后,作开题报告,由有关专家审议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
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