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文
教授
海岸海洋科学系
电话:
邮箱:
shaowliu@nju.edu.cn
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办公地址:
昆山楼B222室
邮编:
基本信息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奖励荣誉
社会兼职
通知公告
(一)基本情况:
刘绍文,男,1977年12月生,湖北荆州人,南京大学理学学士(1999年)和博士(2004年),现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海岸海洋科学系副系主任、支部书记,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2011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012),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3)。
从事陆海相互作用的地质过程及资源效应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赫蒂地球观测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Columbia University)、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Seismological Laboratory, Caltech)和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访问****(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科技部973项目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题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1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项目课题4项以及三大石油公司科技攻关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含SCI论文20篇、EI论文10篇),参编6部专著(或章节)。获得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Berkner Travel Fellowship(2014)、世界地热大会(WGC)Fellowship(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2018)、南京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999)和博士学位论文(2005)等科技奖励。
担任IUGG下辖International Heat Flow Commission(IHFC)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理事、江苏省海洋学会理事、江苏省地理学会理事和江苏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以及AAPG、AGU、GSA、EGU、AOGS和IUGG会员。是AAPG, Scientific Reports, Geosphere,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Geological Journal,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Basi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Gondwana Researc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Review,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Renewable Energy, Geothermics, Geothermal Energy等主流国际SCI期刊特邀审稿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二)研究方向:
以地球物理探测为主要手段,结合野外调查、测试分析和数值模拟,重点关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领域若干重要问题:大陆岩石圈张裂和洋盆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等基础问题以及能源地质学应用基础研究。近期研究方向包括:
1. 大陆边缘深部构造
2. 沉积盆地热体制和岩石圈热结构
3. 能源地质学(与油气、地热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相关的应用地热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
1. 本科生课程
①南京大学首批国际化课程:《Marine Geology》(英语授课)(主持)
②大学生先修MOOC课程:《走进地理学》(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与)
③新生导学课程:《海洋科学入门导引》(参与)
④通识课程:《海洋与人类社会》(参与)
⑤通识课程:《海洋、地球与生命》(主持)
2. 研究生课程:
①专业B类课程:《海洋地质学基本问题》(南京大学精品课程、课程思政标杆课程)(主持)
②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地质学》(参与)
(一)代表性论著:
(1)沉积盆地热体制
1. Li X.L., Cai L., Liu S.W.,Li X.D.2020. Thermal properties of evaporitic rocks and its geothermal effects in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northwest China. Geothermics, 88, doi: 10.1016/j.geothermics.2020.101898.
2. Li X. L.,Liu S.W*, Feng C.G.2019. Therm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AAPG Bulletin, 103(7): 1605-1624, doi: 10.1306/.
3. Liu S.W., Lei X., Feng C.G., Hao C.Y.2016. Estimate of subsurface form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or preserv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05(5): 1329-1351.
4. Liu S.W., Lei X., Wang L.S.,2015. New heat flow determinations in the northern Tarim craton, Northwest China.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2): 1194-1204.
5. Liu S.W., Feng C.G., Wang L.S., Li C.2011.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s in Tarim basin, NW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Version, 85(3):598-609.
6. Feng C.G.,Liu S.W.*, Wang L.S., Li C. 2009. Present-day ge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arim basin, NW China.Chinese J. of Geophysics, 52(6):1237-1250.
7. Gong Y.L., Wang L.S., Liu S.W., Li H., Liu B., Cai J.G.,2004.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flow densities in Jiyang Depression, east China,Science in China (D),47(9):804-812.
8. Wang L.S., Li C., Liu S.W., Li H., Wang Q., Ge R.2003.Characteristics of Geotemperature gradient distribution in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of North edge of the Tarim, western China.Chinese J. of Geophysics, 46(3):575-581
9. Gong Y.L., Wang L.S.,Liu S.W., Guo L.Z., Li H., Cai J.G.2003.Distribution feature of Geo-temperature field in Jiyang depression, Shengli oilfield, Eastern China.Chinese J. of Geophysics,46(5): 931-938.
10. 刘绍文, 黄少鹏.2015. 全球热流.见:汪集旸等. 地热学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160-185.
(2)岩石圈热结构和流变学
1. 刘绍文,李香兰,郝春艳.2017.塔里木盆地的热流、深部温度和岩石圈热结构. 地学前缘,24(3):41-55, doi: 10.13745/j.esf.2017.03.004.
2. Mao X.L., Wang Q.*,Liu S.W.*, Xu M.J., Wang L.S.2012.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of the lithosphere of south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Tectonophysics, 550:47-56.
3. Liu S.W.,Wang L.S., Li C., Gong Y.L., Han Y.B., Cai J.G.2005.Thermal-rheological structure of lithosphere beneath Jiyang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Science in China (D),48(10):1569-1584.
4. Liu S.W., Wang L.S., Li C. Li H., Liu B., Jia C.Z., Wei G.Q.2004. Thermal-rh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beneath north flank of Tarim basin, We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geodynamics.Science in China (D),47(7): 659-672.
5. 刘绍文,王良书,贾承造,冯昌格.2008. 中国中西部盆地区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及其对前陆盆地成因演化的制约. 地学前缘,15(3):113-122.
6. 刘绍文,王良书,李成,等.2006.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和新生代热体制. 地质学报,80(3): 344-350.
7. 刘绍文.2015.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见:汪集旸等. 地热学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27-234.
(3)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
1. 李龑,牛雄伟,阮爱国,刘绍文,Haider S.W., 卫小冬.2020. 洋中脊扩张速率对洋壳速度结构的约束. 地球物理学报,63(5): 1913-1926.
2. 蒋伟达,孙永福,刘绍文,董立峰,宋玉鹏.2020.基于IDW的埕岛海域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 海洋科学进展,38(4): 697-707.
3. 甘军,吴迪,张迎朝,刘绍文*,郭明刚,李香兰,朱继田,熊小峰,王辉,尹宏伟. 2019. 琼东南盆地现今地层温度分布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5(6):952-960.
4. 蔡黎,李香兰,刘绍文*,朱继田,熊小峰,尹宏伟.2019.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岩石热物性特征. 高校地质学报,25(4): 538-547.
5. 李旭东,刘绍文*,王丽.2018.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孕震构造分析. 高校地质学报,24(4):551-562.
6. 徐璐,孙永福,刘绍文,张伟朋.2018. 基于GIS实现湿陷作用对海岸带黄土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36(3):423-434.
7. Wang Y.M.,Liu S.W*, Hao F.F., Zhao Y.L., Hao C.Y.2017. Geotherm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gas hydrate stability zone in the north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36(4):72-79.
8. Hu B., Wang L.S., Yan W.B.,Liu S.W., Cai D.S., Zhang G,C., Zhong K., Pei J.X., Sun B.2013.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77: 163-182.
9. Wang L.S., Liu S.W., Xiao W.Y., Li C., Li H., Luo Y.H., Cai D.S.2002.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nsities in the Bohai basin, East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7(10):857-862.
10. 王颖,邹欣庆,殷勇,张永战,刘绍文. 2012. 河海交互作用与黄东海域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研究. 第四纪研究, 32(6): 1055-1064.
11. 刘绍文,施小斌,王良书,等.2006. 南海北部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6(4): 117-124.
12. 张功成,王良书,唐显春,刘绍文,赵志刚,王鹏,钟锴.2011. 试论南中国海盆地新生代板块构造及盆地动力学. 地质科学, 46(3): 638-652.
13. 刘绍文,于堃.2013. 东海海洋地理. 见:王颖,等. 主编. 中国海洋地理(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575-625.
14. 刘绍文,孙祝友、郑彦鹏.2013. 台湾以东海域海洋地理. 见:王颖, 等,主编. 中国海洋地理(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678-704。
15. 刘绍文.2013. 中国海域地震灾害. 见:王颖,等. 主编. 中国海洋地理(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819-831.
16. 郑彦鹏,刘绍文.2012.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 见:王颖,等,主编. 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647-675.
(4)能源地质学
1. 朱戈,刘绍文*,李香兰,吴迪.2020. 长江下游区域地温场特征及其能源意义.地学前缘, 27(1):20-35.
2. 李香兰,刘绍文*,徐明,李旭东,郝春艳.2020. 华南上扬子区深部温度估算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 94(6): 1896-1910.
3. 刘绍文,杨小秋,邱楠生,杨树春,李旭东. 2017. 沉积盆地盐构造热效应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科学通报, 62(15): 1631-1644, doi:10.1360/N972017-00076.(封面论文)
4.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2010.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现今地温场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5(4): 645-656.
5. 贾承造,杨树锋,魏国齐,王良书,刘绍文.2008. 中国环青藏高原新生代巨型盆山体系构造特征与含油气前景. 天然气工业,28(8):1-11.
6. 刘绍文,王良书,刘波.2001. 拉张盆地伸展量的分形分析. 地质论评,47(3):229-233
7. 郭令智,钟志洪,王良书,施央申,李华,刘绍文.2001.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高校地质学报, 7(1):1-12.
8. 王良书,张鹏,刘绍文,韩用兵.2009. 区域地热场特征及其演化和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演化. 见:焦大庆,张洪年,谢晓安,等. 华北南部油气地质条件. 北京:地质出版社, 153-254.
(二)教学论文
1. 刘绍文,殷勇.2018.《海洋地质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与教学方式改革尝试. 中国地质教育,27(1): 57-60.
2. 刘绍文. 2017.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板块构造》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与思考. 中国地质教育,26(3): 95-100.
(三)科普论文
1. 刘绍文. 2011. 浅谈海啸及中国的海啸灾害.科学(上海), 63(3):39-41.
2. 刘绍文.2010. 火山—大自然的烟花. 现代物理知识,22(4):1-9.
(四)科技译文
1. Cui Xiaojun(崔晓军). 亚洲大陆之下碰撞驱动的地幔横向挤出构造?.刘绍文, 译. 见:陈永顺, 主编. 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6-150.
2. Zhao Dapeng(赵大鹏). 地震成像2-岛弧与大陆边缘的地震及火山活动. 刘绍文, 译. 见:张有学,尹安, 主编. 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1-43.
3. Liu Mian(刘勉). 造山带的重力滑塌. 刘绍文, 译. 见:张有学,尹安, 主编. 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77-198.
4. Chen John Yongshun(陈永顺). 海底扩张和大洋中脊动力学问题概述. 刘绍文,译. 见:张有学,尹安, 主编. 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83-318.
5. Burkhart, T. 墨西哥湾South Timbalier 295区块浊积岩储层的4D地震监测. 刘绍文, 译,杨勤勇等, 校. 石油物探译丛. 2001, 1: 63-80.
6. Ecker, C. 利用海洋地震数据估算游离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 刘绍文, 译,张卫华, 校. 石油物探译丛. 2000, 6: 1-10.
A:在研项目
1. 国家科技重大油气专项课题子任务(2016ZX05026-002-007):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构造差异性及构造动力学成因机制,2016.1-2020.12,经费:123万元,副课题长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多板块汇聚与晚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深部过程,2017YFC**):东亚大陆岩石圈热结构,2017.8-2021.8,经费:75万元,专题负责人
3. 国家科技重大油气专项课题子任务(2017ZX05008-001-006):海相克拉通盆地岩石圈热结构与沉降史分析,2017.1-2020.12,经费:75万元,专题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库车前陆盆地多尺度地质过程的热效应研究,2021.1-2024.12,直接经费:61万元,主持
B:结题项目
1.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项目课题(2015D-5006-0105),页岩热屏蔽效应及其对页岩气成藏作用影响的研究,2015.7-2017.7,经费:19万元,负责人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263),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岩石圈热动力学过程与构造响应,2013.1-2015.12,经费:50万元,负责人
3.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项目课题(2012D-5006-0101),塔里木盆地膏盐层的热效应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影响的定量研究,2012.7-2014.7,经费:17万元,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相沉积盆地膏岩层热效应的定量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2013.1-2016.12,经费:85万元,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热流及岩石圈热结构研究,2012.1-2015.12,经费:65万元,负责人
6.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12CB214703),构造热演化与页岩气的改造和保存研究,2012.8-2017.8,经费:125万元,专题负责人
7. 中石化集团公司海相前瞻项目课题(YPH08058),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场与岩石圈热结构,2007.10-2011.12,经费:150万元,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鄂尔多斯东缘-天航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新生代地球动力学,2007.1-2010.12,经费:150万/20万元,专题负责人
9.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07CB411704),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张裂的地球动力学研究,2007.8-2011.10,经费:37万元,专题负责人
10. 国家科技重大油气专项课题子任务(2008ZX05008-002-001),塔里木盆地热状态与油气关系研究,2008.1-2010.12,经费:15万元,专题负责人
11.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项目课题(07E013),中国中西部盆山体系动力学与成藏研究,2007.10-2009.10,经费:10万元,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山及邻区新生代变形的岩石圈流变学制约,2006.1-2008.12,经费:26万元,负责人
13.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委托项目,莺-琼盆地深部构造与热体制,2008.4-2009.12,经费:82万元/20万元,专题负责人
14. 中海油北京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南海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区及断裂活动关系,2008.12-2009.12,经费:68万元/10万元,专题负责人
A:个人荣誉
1.南京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2018)
2.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境外教学研修计划入选者(2015)
3. 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015)
4.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3)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
6. 国家公派访问****资助计划(2010)
7. 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8)
8. International Visiting Professor of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2020)
B:科技奖励
1.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序3)
2. 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
3.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序3)
4.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 Berkner Travel Fellowship(2004)
5. 南京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999)
6.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WGC) Fellowship(2020)
A:学术团体兼职
1. International Heat Flow Commission (IHFC) 委员(2019-2023)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委员(2009-)
3. 江苏省海洋学会 理事(2019-)
4. 江苏省地理学会理事(2017-)
5. 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 理事(2015-)
6. 江苏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2015-)
7.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 会员(2001-)
8.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SA)会员 (2004-)
9.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EGU)会员 (2016-)
10.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AOGS)会员(2016-)
11.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IUGG) 会员 (2017-)
12.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AAPG)会员 (2018- )
13.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会员(2012-)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绍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6
相关话题/地理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磊
马磊副教授地理信息科学系电话:邮箱:maleinju@nju.edu.cn;maleinju@gmail.com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办公地址:南京大学昆山楼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个人简介马磊(1986-),男,四川绵阳人。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劲松
马劲松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电话:邮箱:地址:办公地址: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毛熙彦
毛熙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电话:邮箱:地址:办公地址: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春梅
马春梅博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系电话:邮箱:chunmeima@nju.edu.cn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办公地址:昆山楼B332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个人概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后留校任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德国亥姆霍兹极地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倪天华
倪天华副教授自然地理学系电话:**邮箱:thni@nju.edu.cn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办公地址: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昆山楼360室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倪天华,男,博士,中国致公党党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生态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牛战胜
牛战胜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电话:邮箱:地址:办公地址: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潘少明
潘少明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电话:邮箱:地址:办公地址: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濮励杰
濮励杰教授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电话:**邮箱:ljpu@nju.edu.cn地址: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办公地址: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濮励杰,男,1965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学系自然资源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蒲英霞
蒲英霞副教授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电话:**邮箱:yingxiapu@nju.edu.cn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办公地址: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昆山楼530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蒲英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1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任婕
任婕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电话:邮箱:地址:办公地址:邮编: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奖励荣誉社会兼职通知公告 ...南京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