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胡恒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3
胡恒副教授
AssociateProf.HUHeng
电话Tel:+862583597353
传真Tel:+862583595673
电邮Email:huhengss@163.com
学业
•1995.7,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学士)•1999.7,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硕士)•2006.7,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工作
•1999-2001,武汉理工大学大学建筑系助教•2001-2003,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2006-2007,南京大学建筑系讲师•2008年至今,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2009年-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兼职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访问学者淡江大学工学院访问研究员
论著
•《不分类的建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暗房》,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不分类的建筑2》,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待出)•《快感、创伤、受虐狂——空间的回忆与遗忘》,北京三联书店,待出•译著:•《收缩的城市》,PhilipOswalt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与史永高、诸葛净合译)•主编:《建筑文化研究》(第一辑“建构专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建筑文化研究》(第二辑“威尼斯学派与城市”),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建筑文化研究》(第三辑“波利菲洛之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建筑文化研究》(第四辑“当代史1”),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建筑•历史•批评”丛书(共三种),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空间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空间与记忆》,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
论文
•“弱者的游戏——2003年以来南湖新村空间改造的成与败”,《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4卷第3期,2013•“中华路26号”,《文化研究》,第14辑,2013)•“札记:三顾宜兰”,《建筑学报》,第14卷,2013)•“不可能的关系”,《时代建筑》,第128卷,2012)•“意大利建筑师维多里欧•格雷高蒂略述”,《建筑师》,第159期,2012•“建筑的100种死法:一项城市研究”,《建筑学报》,第9卷,2012•“重建‘遗忘之场’”,《学术月刊》,第7期,2012•“当体育大厦成为妇产医院”,《台湾建筑》,第201卷,2012•“历史计划”,塔夫里著,胡恒译,《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2012•“先锋派的历史性:皮拉内西与爱森斯坦”,塔夫里著,胡恒译,《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2012•“VisibleandInvisible”,GA,No.121,2012•“抗争、学术年与展览——塔夫里在IUAV的建筑史教学”,《新建筑》,第2期,2012•“当体育大厦成为妇产医院”,《建筑学报》,第2卷,2012•“《寻爱绮梦》版本源流”,《新美术》,第32卷,2011•“RedefinedArchitecture”,Space,No.528,2011•“寻爱绮梦五百年”,《建筑文化研究》第三辑,2011•“哈德良别墅初探——关于哈德良别墅总体布局及小浴场平面的一些思考”,《建筑师》,第2期,2011•“欲望逻辑中的材料位置”,《世界建筑》第250期,2011•“威尼斯学派的城市研究”,《建筑文化研究》第二辑,2010•“杰斐逊的灰烬”,塔夫里著,胡恒译,《建筑文化研究》第二辑,2010•“回忆与遗忘——空间速度的两种形式”,《文化研究》第10期,2010•“建筑与空间生产”,《文化研究》第10期,2010•“革命史、快感、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第10期,2010•“世博会与大梦幻”,《艺术与设计》(南艺学报)第1期,2010•“材料的观念性——评《材料呈现:19和20世纪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间双重性研究》”,《新建筑》2010年第1期,总第128期,2010•“疯狂的砖头”,《世界建筑》第224期,2009•“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威尼斯梦幻曲——曼弗雷多•塔夫里与《建筑与乌托邦:设计与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2辑,2008•“曼弗雷多•塔夫里: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微观史学”,卡拉•奇瓦莲著,胡恒译,《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2辑,2008•“建筑、爱欲、梦幻”,《读书》第357期,2008•“威尼斯之梦”,《Domus国际中文版》第026期,2008•“建筑中的游牧之人”,《Domus国际中文版》第020期,2008•“作为现在的过去——曼弗雷多•塔夫里与《文艺复兴诠释:君主、城市、建筑师》”,《城市与设计学报》,第19期,2008•“建筑,以及现实的深渊”,《A+U中文版》第020期,2008•“历史即快感”,《时代建筑》,第100期,2008•“对话——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三个断面”,《亚洲新建筑》(台湾),2008•“裂缝的辩证法”,《Domus国际中文版》,第018期,2008•“《球与迷宫》及其他”,《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转载)•“建筑史的极限”,《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转载)•“走向建筑的意识形态批判”,塔夫里著,王群、胡恒译,《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建筑与乌托邦》序言”,塔夫里著,胡恒译,《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实践”,罗萨著,胡恒译,《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论批判性历史”,波菲里奥斯著,胡恒译,《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文化市场”,塔夫里与瓦里著,胡恒译,《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2007•“塔夫里的天鹅之歌”,《Domus国际中文版》,第014期,2007•“拉罗之夜”,约翰•海杜克,胡恒译,《建筑师》第128期,2007•“约翰•海杜克,或画天使的建筑师”,约翰•海杜克,大卫•夏皮罗著,胡恒译,《建筑师》第128期,2007•“建筑史的极限”,《Domus国际中文版》第013期,2007•“建筑及其重影”,屈米著,胡恒译,《Domus国际中文版》第010期,2007•“建筑十书与波里菲利,梦中爱的纷争”,《Domus国际中文版》第009期,2007•“轻松,或最低限度的理性”,《世界建筑》第200期,2007•“《球与迷宫》及其它”,《建筑师》第124期,2006•“先锋派的历史性”,塔夫里著,胡恒译,《建筑师》第124期,2006•“‘越界’的三种形式—对《先锋派的历史性:皮拉内西与爱森斯坦》的解读”,《建筑师》第121期,2006•“观念的意义——对里布斯金的三个作品的分析”,《建筑师》第118期,2005•“观念的教育——匡溪建筑工作室简介”,《设计教育研究》第3期,2005•“功能主义制图术/现实的奇迹”,《时代建筑》第86期,2005•“建筑师约翰•海杜克索引”,《建筑师》第111期,2004•“何为先锋派——先锋派简史”,《时代建筑》第73期,2003•“建筑史中的空间概念史”,第二作者,《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3期,2003•“展览中的建筑,展览中的建筑师”,《时代建筑》第69期,2003•“匡溪历史”,《建筑师》第100期,2002•“第三个阴影”,霍夫曼著,李巨川、胡恒译,《建筑师》第100期,2002•“西方历史学与西方建筑史”,《思想文综》第5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