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何华春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2
首页>>师资队伍>>教师简介
何华春
个人简介
何华春,女,湖南省长沙市人,1975年11月生,汉族,博士,讲师。1998年、2002年在中南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1月~2005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UniversityofWaterloo进行合作研究。2006年3月至今,任职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海洋科学系,承担科研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
海岸带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研究
海洋水色遥感与环境演变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课程《卫星海洋学与GIS》
参与研究生课程《海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制图》
科研项目
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及地方性项目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04)“河海交互作用与苏北平原成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006)“江苏圆陀角附近潮滩近期快速淤涨的沉积记录与形成机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149)“江苏圆陀角附近岸滩动态、海岸侵蚀风险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海洋局“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JS90专项)第一专题:近岸海域基础调查”(2006-2009);江苏省海洋局“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JS90专项)第二专题:海岸带与海岛调查(2006-2009)江苏省海洋局“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JS908专项)第五专题: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专项调查与评价”(2006-2009);中国南海研究院(外交部项目)“数字南海”项目;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改革局“唐山市曹妃甸信息系统研制与建设”、“曹妃甸工业区GIS系统与海洋监测”项目;主持完成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土地利用遥感分析”项目指导本科生完成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091028405)“如东紫菜养殖对潮滩地貌以及沉积作用的影响”
发表文章
范亚民,何华春*(通讯作者),吴涛等.2010.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水域动态变化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12):1397-1403何华春,李海宇,高萱等.2009.渤海曹妃甸深水港老龙沟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数字海洋技术的应用.海洋通报,28(4):154-163范亚民,何华春,崔云霞等.2008.洪泽湖水域的环境演变遥感分析.污染防治技术,21(6):29-34何华春,许叶华,杨競红等.2007.洪泽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记录分析,第四纪研究,27(5):766-774何华春,邹欣庆,李海宇.2005.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烂沙洋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海洋科学,29(1):12-15何华春,丁海燕,张振克等.2005.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地理科学,25(5):590-596何华春,王颖,李书恒.2004.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地理学报,59(6):938-947何华春,石军南.2003.基于GIS系统的旅游区研究.经济地理,23(6):840-843ZhenkeZhang,HuachunHe,HaiyanDing,etc.2007.DiscoveryofMioceneAeolianSedimentsanditsPaleoenvironmentalSignificancesatLingyanHillofNanjing.EastChina.QuaternaryInternational,167–168(suppl):472(INQUA2007Abstract)LIShuheng,GUOWei,HEHuachun.2007.EnvironmentalchangesduringmodernperiodfromtherecordofGaoyouLakesediments,Jiangsu,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17(1):62-72张振克,谢丽,丛宁,何华春等.2010.近期长江北支口门圆陀角附近潮滩地貌动态变化.地理研究,29(5):909-916张宁,殷勇,潘少明,何华春等.2009.渤海湾曹妃甸潮汐汊道系统的现代沉积作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29(6):25-34张振克,李彦明,孟红明,王万芳,何华春等.2008.江苏圆陀角附近潮滩沉积岩芯粒度变化及其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28(4):690-694张振克,何华春,李书恒等.中国东部中新世风尘沉积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沉积学报,2007,25(1):116-122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邮编:210093
电话:025-83592717
Email:hhc@n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