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于汉寿

南京农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29

主要从事资源微生物学、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植物内生菌和砖茶微生物等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10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课题。主要研究课题有(1)“西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江苏省科委以及江苏省农科院院基金资助项目);(2)“小麦纹枯病发生的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江苏省九五科技重大攻关项目);(3)“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壳素衍生物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江苏省九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4)低氟砖茶产品质量的加工技术的研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资助项目子专题);(5)新型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国际合作项目);(6)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我国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分类、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昆虫和植物花螺原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参编专著2本,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结果有:(1).螺原体(spiroplasma)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少,除蜜蜂以外其他昆虫螺原体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近几年,致力于调查我国昆虫和植物花螺原体的资源,系统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学特性,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奠定了基础。(2).通过从蟹壳、虾壳等废弃物制备出在医学、化工、食品工业、环保和农业等各方面用途十分广泛的系列甲壳素衍生物,首次应用水溶性壳聚糖(chitosan)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病害抑制剂应用于大田农作物,明确了壳聚糖在水稻和油菜上的防病增产作用,初步阐明了其作用机制。(3).调查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e)资源,研究了它们的多样性、起源和可能的利用特性。(4).研究了我国特有的砖茶(茯砖、康砖、青砖茶等)微生物资源及其对砖茶风味、品质的影响。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微生物学》、《病毒学》、《应用真菌学》、《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等课程。

研究方向:1.昆虫和植物螺原体(spiroplasma)2.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关系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昆虫螺原体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分类、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参加)
3.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菊酯类、黄酰脲类农药残留原位降解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参加)4.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小麦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发生关系的研究(横向)

主要论著目录:
1于汉寿,陈永萱.壳聚糖对水稻恶苗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作用.植物保护学报,2002,29(4):255-299
2于汉寿,张益明,陈永萱,吴汉章.水溶性壳聚糖对油菜生长及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上海农业学报,1999,15(2):80-83
3于汉寿,张益明,陈永萱,吴汉章.水溶性壳聚糖对小麦和油菜几丁质酶的诱导作用.江苏农业学报,1999,15(2):67-70
4于汉寿,张益明,吴汉章,陈永萱.油菜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在抗菌核病中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3):41-44
5于汉寿,王金生,方中达.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物的相互作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17:1-6;7-12
6于汉寿,张益明,吴汉章,陈永萱,吴川德.新型植物病害抑制剂—壳聚糖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298-302
7于汉寿,张益明,吴汉章,陈永萱.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5):33-37
8于汉寿,张益明,吴汉章,陈永萱.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病学会青年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编),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45-49
9于汉寿,吴汉章.壳聚糖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展望.世界农业,1999,3:30-31
10于汉寿,吴汉章,杨冰.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害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2(3):93-96
11纪燕玲,于汉寿,王志伟.分离自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aceaSchreb.)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uncinatum.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47-50
12王志伟,纪燕玲,于汉寿等.东营市盐碱地区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检测与分布特征.草业科学,2005,22(2):60-63(通讯作者)
13曹启光,陈怀谷,杨爱国,张银贵,林玲,于汉寿.稻秸秆覆盖对麦田细菌种群数量及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土壤,2006,38(4):432-436(通讯作者)
14陈云兰,于汉寿,吕毅,金磊,纪燕玲,王志伟.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茶叶科学,2006,26(3):232-236(通讯作者)
15李伟,纪燕玲,于汉寿,莫凌霄,李飞凤,王志伟.中国产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rDNA-ITS系统发育分析.菌物学报,2006,25(2):217-226
16李伟,纪燕玲,于汉寿,王庆亚,吴坤,王志伟.长江中下游地区Epichlo?属真菌的分布及形态特征.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39-44
17LiWei,JiYan-ling,YuHan-shou,WangZhi-wei,ANewSpeciesofEpichlo?SymbioticwithChineseGrasses,Mycologia,2006,98(4):560-570
18.阮康勤,周秀文,张晶,于汉寿,纪燕玲,王志伟,陈永萱.蜜蜂螺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695-699(通讯作者)
19.阮康勤,于汉寿,张晶,纪燕玲,陈永萱,王志伟.蜜蜂螺原体南京分离株M10形态的多样性.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3):58-62(通讯作者)
20.纪燕玲,于汉寿,汪素美,赵明文.《基础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设计性实验的探索.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09-1010
21.于汉寿,阮康勤,纪燕玲,陈永萱,王志伟.3种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微生物学报,2008,48(9):1141-1146
22.熊桂林,陈怀谷,李伟,张爱香,于汉寿.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江苏农业学报,2008,24(4):414-418(通讯作者)
23.杨冰,于汉寿,孙国华,潘辉.江苏茶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初探.江苏农业科学,2008,(6):298-300
24.亢燕,李伟,纪燕玲,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Epichloeyangzii的人工杂交.菌物学报,2008,27(6):852-862
25.陈永敢,纪燕玲,亢燕,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5.中国产部分epichlo?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菌物学报,2008,27(6):863-872
26.詹漓晖,纪燕玲,亢燕,孙相辉,于汉寿.王志伟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3.产生子座而无有性孢子的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拂子茅属植物新共生体.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55-6027.孙相辉,纪燕玲,詹漓晖,亢燕,于汉寿,王志伟.部分禾本科植物麦角病的发生及其病原真菌的特征.草业科学,2008,25(12):104-110
28.亢燕,纪燕玲,詹漓晖,孙相辉,李伟,于汉寿,王志伟.部分禾本科植物Neotyphodium属真菌的分布和形态特征.草业科学,2008,25(12):111-11629.张益民,于汉寿,张永忠,王定胜.构树叶发酵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变化.饲料工业,2008,29(23):54-55
30.王波,于汉寿,纪燕玲,王志伟.散囊菌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生物学杂志,2009,(3):(通讯作者)
31.于汉寿,刘淑园,阮康勤,陈永萱,王志伟.螺原体的分类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报,2009,49(5):567-57232.刘淑园,于汉寿,苏萌,陈永萱,贺子义,王志伟.黄道蚜蝇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报,2009,49(6):786-791(通讯作者)33.Yan-lingJi,Li-huiZhan,YanKang,Xiang-huiSun,Han-shouYu,Zhi-weiWang.Anewstromata-producingNeotyphodiumspeciessymbioticwithclonalgrassCalamagrostisepigeios(L.)Roth.growninChina.Mycologia,2009,101(2):200-20534.KangYan,JiYanling,SunXianghui,ZhanLihui,LiWei,YuHanshou,WangZhiwei.TaxonomyofNeotyphodiumendophytesofChinesenativeRoegneriaplants.Mycologia,2009,101(3):211-21936.詹漓晖,纪燕玲,于汉寿,亢燕,孙相辉,王志伟.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8.中国部分地区拂子茅属植物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分布和形态学特征.草业科学,2009,26(1):13-1837.Chen,YG(Chen,Yong-gan),Ji,YL(Ji,Yan-ling),Yu,HS(Yu,Han-shou),Wang,ZW(Wang,Zhi-wei).AnewNeotyphodiumspeciesfromFestucaparviglumaSteud.growninChina.MYCOLOGIA,2009,101(5):681-68538.Chen,H.G.,Cao,Q.G.,Xiong,G.L.,Li,W.,Zhang,A.X.,Yu,H.S.andWang,J.S.Compositionofwheatrhizosphereantagonisticbacteriaandwheatsharpeyespotasaffectedbyricestrawmulching.Pedosphere.2010,20(4):505-514
相关话题/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