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宗良纲

南京农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28


姓名(职称):宗良纲 教授性别:出生时间:1960.11.16.最高学位:硕士联系方式:025-84396406(Tel) (Fax) zonglg@njau.edu.cn所属单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从事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发表论文:[5]宗良纲、王艮梅等,南京秦淮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卷p81-83[6]宗良纲、丁园,土壤重金属(Cu、Zn、Cd)复合污染研究现状,农业环境保护,2001;20(2):p126-129[7]宗良纲、卢东,有机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64-66[8]宗良纲、马建锋、徐晓炎、曹尧东,红壤施用不同有机酸解铝毒效果的比较,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06-308[9]宗良纲、卢东,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现状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第一期,p30-31[10]宗良纲、卢东,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152-154[11]李玉红、宗良纲,不同有机酸对水稻吸收铅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45-48[12]李玉红、宗良纲、黄耀,螯合剂在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土壤与环境,2002,11(3):303-306[13]丁园、宗良纲,潮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第16卷第3期,p47-50[14]占新华,宗良纲等,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年02期p97-105[15]宗良纲、徐晓炎,土壤中镉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生态环境,2003年第12卷第3期[16]丁园、宗良纲,不同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有效态离子冲量表征.污染与防治[J].2003.6(25):173-175,178[17]宗良纲、徐晓炎、曹尧东、马建锋,红壤施用包膜有机酸对解除小麦铝毒的作用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1):67-70[18]宗良纲、徐晓炎,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及其调控措施,生态学杂志,2004年第23卷第3期:120-123[19]朱雪竹、宗良纲、活性铝对小麦葡萄糖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学报,2004,23(3):452-454[20]王国良、宗良纲、李晓征,不同无土基质对微型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园艺学报,2003,30(5):618-620[21]王国良、汪有良、宗良纲、李晓征,定植密度和盆栽基质对微型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47-51[22]席运官、钦佩、宗良纲,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46-49[23]卢东、宗良纲、肖兴基、杨永岗、周泽江,华东典型地区有机与常规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比较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1):143-147[24]宗良纲、周俊、罗敏、张丽娜.模拟酸雨对茶园土壤中铅的溶出及形态转化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5,36(5):695-699[25]宗良纲,李义纯.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J].生态环境,2005,14(6):976-980[26]宗良纲,陆丽君,罗敏,汤勇华.茶园土壤酸化对氟的影响及茶叶氟安全限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1):100-102[27]宗良纲,李嫦玲,郭巧生.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95-497,499[28]宗良纲;周俊;罗敏;陆丽君;费新东;江苏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61-64[29]宗良纲;刘存丽;董雅文;南京市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3):49-53[30]宗良纲;张丽娜;孙静克;郭敏;沈振国;3种改良剂对不同土壤-水稻系统中Cd行为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4):834-840[31]张丽娜;宗良纲;付世景;沈振国;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在Cd污染土壤上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5):49-52[32]陆丽君;宗良纲;罗敏;汤勇华;江苏典型茶园的茶叶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83-2185[33]李嫦玲;宗良纲;吴小娟;南京菊花脑蔬菜地Cd、Pb、Cu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06,(4):159-162[34]罗敏;宗良纲;陆丽君;黄丹丹;汤勇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6,(2):139-142科研项目:江苏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BE2002315)(主持人)江苏省科技攻关15.0万2002-2004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效益比较研究(主持人)香港绿色和平17.4万2001-2003农田温室气体CH4、N2O排放通量测定(主要参加者)中国科学院30.0万2000-2003“中国初始国家信息通报能力建设(ECPINC)”第三课题(TOR3)的子专题“农田CH4、N2O排放清单—排放因子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学院20.0万2002-2004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安全限量的技术标准研究(2002BA906A19)(主要参加者)科技部100.0万2002-2005不同有机酸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研究(2000-05)(主持人)中科院开放实验室5.0万2000-2002QuantifyingAtmosphericImpactsofRiceAgricultureinChina(主要参加者)国际合作美国航空航天总署资助54.0万1999-2002江苏省典型区域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累积特征研究(BK2006711-1)江苏省科技厅2006-2008荣誉及获奖:1998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正大奖教金奖";1998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黄瑞采奖教金;2000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红太阳奖教金奖";2001年南京农业大学首届“教学质量标兵”;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奖教金奖;2003-2005年度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南京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相关话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