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聪教授,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第六、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入选广东“珠江人才计划”第五批领军人才。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后(1994-1999),1999-2008在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微电子系任教(获终身教职),2008-2013在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任特聘教授,2013至今在深圳大学任特聘教授。在奇点光学、光学涡旋、新型光束与表面等离子激元调控及其在光学操纵、高灵敏传感、超分辨显微镜成像、新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应用等方面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PRL、Lab Chip等。现任《中国光学》副主编、《Nature》出版社光学新刊《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编委。
![](http://www.njnu.edu.cn/wzattach/t_135555_994197.jpg)
奇点光学(Singular optics)是现代光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基于光场位相或偏振奇点出现的波前位错和波前拓扑结构,光学涡旋(Optical Vortices)及矢量光束是奇点光学的重要成员,它们携带了一种具有螺旋型波前结构和确定的光子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的特殊光场,近年来收到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光学信息传输,光学显微术,生物医学等邻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基于光学涡旋邻域的多年工作基础,分别介绍(1)轨道角动量在大容量光通信中的复用机理,探索面向高性能计算及数据中心光互连的应用可能性;(2)矢量光束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下调控表面等离子激元,构建新一代表面等离子激元显微术。此外,报告还介绍了表面波的概念,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和石墨烯的相关应用,以及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国际上关于该课题的一些重要工作。
![](http://www.njnu.edu.cn/wzattach/t_135616_723965.jpg)
袁小聪教授生动的讲解和大量实例的引用使得本次报告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报告过程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认真聆听袁教授讲解并做笔记,报告结束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就“石墨烯对光的不同偏振分量的吸收原理,显微镜未来的发展趋势,普通光镊和表面等离子激元对粒子作用的区别”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袁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给在场相关方向科研人员以极大的启发。
最后,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