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肖振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27

肖振军
基本信息




姓名:肖振军;
职称:教授
职务/兼职: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学****;
博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理论物理”省级重点学科第一带头人;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第一带头人。
Tel: (office)
Fax:
E-mail:xiaozhenjun@njnu.edu.cn


个人简历

肖振军,男,汉族,1957年2月生,河南省沈丘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1983、1987年,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参加工作,1992年任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2001年,先后任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1年以来,任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学****。先后任"江苏省理论物理重点学科"、"江苏省物理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理事。被聘请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多家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审稿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还被聘请为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客座研究员。1996-1997年赴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理论部合作研究,多次赴美国、英国、意大利、埃及和台湾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



教学与教材
1988年以来,致力于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讲了《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等本科生课程,主讲了《粒子物理学》,《规范场理论》,《量子色动力学》、《B介子物理与CP破坏》和《标准模型理论》等研究生课程。
1994年以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人,其中8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49人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博士生刘新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优博论文奖和2013年度国家教育部优博论文提名奖,毕业博士生王文飞获得2014年度江苏省优博论文奖。
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生10人。
1993年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两次获得省级科研一等奖,200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和南京师范大学第七届“教书育人奖”,2013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




科研与代表作

近30年来,主要从事B介子物理唯象研究、新物理量子修正计算和新物理探索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肖振军教授与合作者基于标准模型、最小超引力模型和双希格斯模型,采用低能有效哈密顿量方法和微扰QCD因子化方案,通过对费曼圈图的解析计算和数值分析,对300多个B、BS 和BC介子衰变过程做了系统研究。对这些衰变道的分支比、CP破坏等可观测物理量给出了理论预言,为B介子工厂实验数据的唯象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Rev.D”等著名国际学术刊物上,被BaBar、Belle、CDF、LHCb等大型国际合作组引用300多次,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肖振军教授与合作者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Phys.Rev.D70 (2004) 034009)中对BS →π+π- 纯湮灭衰变过程做了细致研究,给出了与众不同的大分支比理论预言。该预言在2011年被美国费米实验室的CDF实验组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b实验组的实验测量结果所证实,在他们的“Phys.Rev.Lett”论文中、相关学术会议报告和博士学位论文中多次引用了我们2004年的论文结果。
1995年以来,肖振军教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国家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以指导****身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肖振军教授还带领南京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团队,参加了中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SIII国际合作组的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分析工作。

1989年以来,肖振军教授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201篇(含BES-III国际合作组署名论文74篇)。其中17篇发表在“Phys.Rev.Lett”上,98篇发表在“Phys.Rev.D”上,21篇发表在“JHEP”、“Nucl.Phys.B”、“Phys.Lett.B”和“Eur.Phys.J.C”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被BaBar, Belle, CDF, L3, D0, LHCb等国际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组和国内外学术同行引用2000多次。







一、目前主持和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学科建设项目

[1] "LHC时代重味物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3.1-2017.12, 280万元,肖振军,主持人;
主要成员:吕才典,黄涛,李作宏,李营,
郭立波,金立刚,王琦。
[2] 不同超对称破缺机制中较轻超对称粒子衰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研修计划),
**, 2012.1-2014.12, 20万元,
徐庆君(主持人);肖振军(指导****)。
[3] 江苏省物理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11.1-2015.12, 1000万元,主持人。

二、1995年以来主持、参加的重要科研和学科建设项目:
[1] "理论物理省级重点学科"
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2006.1—2010.12,
275万元,肖振军教授,主持人。

[2] "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若干前沿问题"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二层次),
2007.01-2011.12, 250万元,肖振军教授,主持人。

[3] "B介子物理高阶QCD修正计算和唯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1-2012.12, 36万元,
肖振军教授,主持人

[4] "B介子衰变与新物理圈图修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研修计划), **, 2010.1-2012.12, 14万元,吕林霞(主持人);肖振军(指导****)。

[5] "北京谱仪粲物理研究"\\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S-III国际合作组项目,
2009.9.1- 2012.8.31, 25万,
平加伦,肖振军,罗成林,郭立波。

[6] "重味物理中若干疑难问题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8.1-2011.12,
180万元,吕才典(主持人),肖振军(子课题负责人,25万)

[7] “B介子物理研究”
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高级客座项目
(2006.1-2011.12), 7250欧元。主持人。

[8] “B介子衰变与衰变过程和新物理探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6.1-2008.12,
27万元,主持人。

[9] “B介子物理、CP破坏与超对称唯象学”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 , 2006.1-2008.12, 6万元,主持人。

[10] “在LHC上的超对称唯象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7.1-2009.12,
21万元,第二申请人(金立刚副教授主持)。

[11] “B介子衰变唯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 2003.7-2003.9, 0.8****民币+0.5万欧元。
意大利ICTP, Senior Guest Scientist.


[12] “B介子衰变、幺正三角形相角抽取与新物理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3.1-2005.12, 16万元;主持人。

[13] "重味物理及其CP破坏理论研究"高级研讨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 A**,
2005.1-2006.12, 8万元,
主要成员(合作组由中科院高能所吕才典研究员主持)。

[14] "B介子衰变中QCD计算"高级研讨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 A**,
2003.1-2004.12, 8万元,
主要成员(合作组由中科院高能所黄涛研究员主持)。

[15] "理论物理省级重点学科"
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
2001-2005, 94万元,主持人。

[16] "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若干前沿问题"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二层次), ,
2000.01-2005.12, 200万元,主持人。

[17] “B介子系统的混合与衰变过程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214080A916,
2001.9-2006.9, 25万元; 主持人。

[18] “B介子系统CP破坏与新粒子圈图效应唯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1.1-2003.12, 12万元;主持人。

[19] “重味介子衰变与新物理量子修正唯象研究”
国家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基金项目(1998),
1999.1-2001.12, 7万元, 主持人。

[20] “B介子衰变和CP破坏中的人工色量子修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996.1-1998.12, 6.5万元,主持人。

[21] “人工色理论与顶夸克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998.1-2000.12, 8万元,主要成员。

三、2014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8篇)
[1] Study of \bar{B}_s^0 \to (D_s^+,D_s^{*+}) l^-\bar{u}_l decays in the p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Ying-Ying Fan, Wen-Fei Wang, and Zhen-Jun Xiao,
Phys.Rev. D89, 014030 (2014).

[2] The left-right twin Higgs model confronted with the latest LHC Higgs data
Yao-Bei Liu, Shan Cheng, Zhen-Jun Xiao,
Phys.Rev. D89, 015013 (2014);

[3] The production and decays of a light \phi^0 in the LRTH model under the current LHC Higgs data
Y.B. Liu and Z.J. Xiao, JHEP 02 (2014) 128.

[4] NLO twist-3 contributions to $\pi$ electromagnetic form factors in k_{T} factorization
Shan Cheng, Ying-Ying Fan and Zhen-Jun Xiao,
Phys.Rev. D89, 054015 (2014)

[5] \bar{B}^0_s \to K\pi,KK decays and effects of the next-to-leading order contributions
Jing-Jing Wang, D.T.Lin, W.Sun, Z.J.Ji, S.Cheng and Z.J.Xiao,
Phys.Rev. D89, 074046 (2014)

[6] NLO twist-3 contributions to B \to \pi form factors in k_{T} factorization
Shan Cheng, Y.Y. Fan, Xin Yu, Cai-Dian Lu, and Zhen-Jun Xiao,
Phys.Rev. D89, 094004 (2014)

[7] Axial-vector f_1(1285)-f_1(1420) mixing and B_s \to J/\psi (f_1(1285), f_1(1420)) decays
Xin Liu and Z.J. Xiao, Phys.Rev. D 89, 097503 (2014)

[8] B\to \pi\pi decays and effects of the next-to-leading order
contributions
Ya-Lan Zhang, X.Y.Liu, Y.Y.Fan, S.Cheng,and Z.J.Xiao,
Phys.Rev. D90, 014029 (2014);

[9] Perturbative QCD factorization of \rho \gamma^{\star} \to \pi
Shan Cheng, and Z.J.Xiao, Phys.Rev.D90, 076001 (2014)


[10] The semileptonic decays B_c^+\to D^{(*)}_{(s)} (l^+u,l^+l^-, u\bar u )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Wen-Fei Wang, Xin Yu, C.D.L\"u, Z.J.Xiao,
Phys.Rev. D90,094018 (2014)

[11] Penguin-dominated B\to \phi K_1(1270) and \phi K_1(1400)$ decays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Xin Liu, Zhi-Tian Zou, Z.J.Xiao, Phys.Rev. D90,094019 (2014)

[12] The three body decays B^+ \to \pi^+\pi^-\pi^+ in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Hui-sheng Wang, S.M. Liu, J.Cao, X.Liu and Z.J.Xiao,
Nucl.Phys. A 930 (2014) 117

[13] Semileptonic decays B \to D^{(*)} l^-\bar{u}_l in the p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Ying-Ying Fan, W.F.Wang, s.Cheng, and Z.J.Xiao,
Chin.Sci.Bull. 59 (2014) 125-132.

[14] The loop effects on the chargino decays $\tilde{\chi}_1^\pm \to \tilde{\chi}_1^0 f f'in the MSSM
Qing-jun Xu, Shu-sheng Xu, Zhen-jun Xiao, Li-gang Jin,
Chin.Sci.Bull. 59 (2014) 1968-1977

[15] The two-body hadronic decays of B_c meson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A short review
Z.J. Xiao, and Xin Liu,
Chn.Sci.Bull. 59 (2014) 3748-3759;

[16] The semileptonic decays of B/B_s meson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A short review
Z.J. Xiao, Y.Y. Fan, W.F Wang and S.Cheng,
Chin.Sci.Bull. 59 (2014) 3787-3800

[17] Revisiting $K\pi$ puzzle in the p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Wei Bai, Min Liu, Y.Y.Fan, W.F.Wang, S.Cheng and Z.J.Xiao,
Chin.Phys. C38 (2014) 033101;

[18] B \to K \etap decays in the SM with fourth generation fermion
Shan Cheng, Ying-Ying Fan, and Zhen-Jun Xiao,
Chin.Phys. C38 (2014) 083102

五、学术专著:
[1] B介子物理学,
肖振军,现代物理基础丛书,科学出版社,2013年


六、20篇代表性论文(1994-2013):


[1] Effects of Virtual Charged PG Bosons on the Zbb Vertex
Z.J.Xiao et al., Phys.Rev. D49 (1994)5949.

[2] Constraints on Masses of Charged PGBs in Technicolor from
decay b→sγ
C.D.L\"u and Z.J.Xiao,Phys.Rev.D53 (1996)2529;

[3]Charm multiplicity and branching ratios of charmless b quark decays in the general two-Higgs-doublet models
Z.J.Xiao, C.S. Li and K-Ta Chao, Phys.Rev. D62, 094008(2000)};

[4]Gluon penguin enhancements to inclusive charmless decays of b quark in the 2HDM with flavor changing couplings
Z.J. Xiao, C.S. Li and K.T. Chao,
Phys.Lett. B473(2000)148-156;

[5]Branching ratios and CP-violating asymmetries of B_s→h_1 h_2
decays in the general two-Higgs doublet models
D.Zhang, Z.j.Xiao and C.S. Li, Phys.Rev. D64,014014(2001);

[6]Charmless hadronic decays B→PP, PV, VV and new physics effects in the general two-Higgs doublet models
Z.J Xiao, C.S. Li and K.-T. Chao, Phys.Rev. D63, 074005 (2001);

[7]Constraint on the angleαfrom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direct CP violation of Bππdecay
Cai-dian Lu and Zhenjun Xiao,
Phys. Rev. D66, 074011(2002)

[8]B^0-\bar{B}^0 mixing and B→X_sγdecay in the third type 2HDM: effects of NLO QCD contributions
Zhenjun Xiao and Libo Guo, Phys.Rev. D69, 014002 (2004);

[9]Branching ratio and CP asymmetry of B_s→\pi^+ \pi^- decays
in PQCD approach
Ying Li, C.D.L\"u, Z.J.Xiao and X.Q.Yu,
Phys.Rev. D70, 034009 (2004);

[10]Charmless B→PP decays and the new physics effects in the minimal supergravity model
Z.J.Xiao and Wenjuan Zou, Phys.Rev. D70, 094008 (2004);

[11]The Charmless B \to PV, VV decays and new physics effects in
the mSUGRA model\\
Wenjuan Zou and Z.J.Xiao, Phys.Rev. D 72, 094026 (2005);

[12]Branching Ratio and CP Asymmetry of B \to \pi \eta^{(\prime)}
Decays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H.S. Wang, Xin Liu, Z.J. Xiao , Libo Guo and Ca-iDian L\"u,
Nucl.Phys. B738 (2006) 243-268;

[13]Branching ratio and CP Asymmetry of B \to \rho \etap decays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Xin Liu, Huisheng Wang, Zhenjun Xiao, and Libo Gu, Phys.Rev. D 73, 074002 (2006).

[14]Branching ratio and CP asymmetry of $B \to K K^{*} $ decays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Libo Guo, Qian-Gui Xu and Zhen-jun Xiao,
Phys.Rev. D 75, 014019 (2007);

[15] BR and CP asymmetries of B \to K \etap decays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Z.J. Xiao, Z.Q. Zhang and X. Liu,
Phys.Rev. D78, 114001 (2008).
[16] Pure annihilation type B_c \to M_2 M_3 decays in the pQCD approach
Xin Liu, Z.J. Xiao, and C.D. Lu,
Phys.Rev. D 81,014022(2010)

[17] Revisiting the pure annihilation decays $B_s\to \pi^+ \pi^-$ and $B^0 \to K^+ K^-$: the data and the pQCD predictions\\
Z.J. Xiao, W.F. Wang, Y.Y.Fan , Phys.Rev.D 85, 094003 (2012)

[18] Implications on \eta-\etap-glueball mixing from B_{d/s}\to \jpsi\eta’ Decays
Xin Liu, H.N. Li, Z.J. Xiao, Phys.Rev.D 86, 011501(R) (2012),

[19] The semileptonic decays B/B_s \to (\pi,K)(l^+ l^-,lu,u \bar{u})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approach beyond the leading-order
W.F. Wang and Z.J.Xiao, Phys.rev. D86, 114025 (2012);

[20] Anatomy of $B \to K \eta^{(\prime)}$ decays in different mixing schemes and effects of NLO contributions in the pQCD approach\\
Y.Y.Fan, W.F. Wang, S. Cheng, and Z.J.Xiao,Phys.Rev. D 87, 094003 (2013).


照片
照片1[fig62b ]: 1997年6月摄于英国牛津大学三一学院
(爱人、女儿和我)。
照片2[fig01b ]: 1997年6月摄于英国伦敦Tower-Bridge。
照片3[fig42b ]: 1996年10月摄于英国牛津Abingdon。
照片4[fig39b ]: 1996年11月摄于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办公室。
照片5[fig73b ]: 1997年10月摄于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
照片6[802-0005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照片7[802-0006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ICTP。
照片8[802b-0001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ICTP附近的
Miramare Park。
照片9[802b-0003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ICTP附近的海滨。

照片10[827-0016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照片11[827-0029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威尼斯海滨。
照片12[827-0040 ]: 2003年8月摄于意大利威尼斯运河之滨。
照片13[926-0014 ]: 2003年9月摄于意大利ICTP
附近的Miramare Park。

照片14[928-0015 ]: 2003年9月摄于意大利米兰国际机场。
照片15[103-0348 ]: 2003年11月摄于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照片16[103-0353 ]: 2003年11月摄于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
----------------------------------------------------------------------------------------
照片17[131-3114 ]: 2007年3月,埃及斯芬克斯像。
照片18[131-3104 ]: 2007年3月,埃及金字塔。
照片19[130-3063 ]: 2007年3月,埃及BUE大学。

照片20[133-3331 ]: 2007年6月,台湾故宫博物院。
照片21[133-3304 ]: 2007年6月,台湾中正广场。
照片22[134-3429 ]: 2007年6月,台湾清华大学。

照片23[italy-0063 ]: 2007年8月威尼斯,与张会一家意外重逢。

照片24[Princeton-0007 ]: 2008年8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照片25[bell-0020 ]: 2008年8月,费城自由钟。
照片26[hu-0055 ]: 2008年8月,哈佛大学。
照片27[hu-0065 ]: 2008年8月,MIT。
照片28[Albany-0029 ]: 2008年8月,与妹妹、女儿在哈得逊河畔。
照片29[albany-0003 ]: 2008年8月,在哈得逊河边的酒馆小酌。
照片30[121]: 2008年8月,华盛顿国会山。
照片31[076]: 2008年8月,华尔街。

----------------------------------------------------------------------------------------
----------------------------------------------------------------------------------------

照片32 [UCSB-毕业照-1306]: 2013年6月,女儿博士毕业照,
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
照片33 [旧金山-1306a]: 2013年6月,旧金山渔人码头。
照片34 [旧金山-1306b]: 2013年6月,旧金山渔人码头。
照片35 [旧金山-1306c]: 2013年6月,金门大桥北岸。
照片36 [洛杉矶-1307a]: 2013年7月,和女儿在洛杉矶盖蒂艺术博物馆。
照片37 [洛杉矶-1307b]: 2013年7月,家人在盖蒂艺术博物馆。
照片38 [SB-1308]: 2013年8月,在加州圣塔巴巴拉观看花车游行。
照片39 [NY-1406a]: 2014年6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照片40 [NY-1406b]: 2014年6月,在纽约哈得逊河的游船上。

照片41 [NY-1406c]: 2014年6月,在游船上拍摄的夕阳下的曼哈顿岛。
最高的楼是新落成的世贸大厦
照片42 [Los-1406a]: 2014年6月,访问Los Alamos。
照片43 [Los-1406b]: 2014年6月,访问Los Alamos核物理博物馆。
背后是Los Alamos生产的投到日本的原子弹模型。
照片44 [阿布-1406]: 2014年6月,在阿尔布克基居住的小区。
照片45 [阿布-1408]: 2014年8月,阿尔布克基的夕阳。
照片46 [UNM-1407]: 2014年7月,在新墨西哥大学访问。
照片47 [UNM-1408]: 2014年8月,新墨西哥大学,Duck pond。
照片48 [大峡谷-1406a]: 2014年6月,科罗拉多大峡谷。
照片49 [大峡谷-1406b]: 2014年6月,科罗拉多大峡谷。
照片50 [大峡谷-1406c]: 2014年6月,大峡谷中的科罗拉多河。





相关话题/南京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