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克谦(博导、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27



徐克谦,男,汉族,1956年4月出生于江苏六合,籍贯江苏江都。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
1974年至1978年3月在六合县国营平山林场劳动;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
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读硕士;
1984年底开始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
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2年至1994年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访学;
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读博士;
1999年始任硕士生导师;
2000年晋升为教授;
2000年至2007年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长;
2004年始任博士生导师;
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访学;
2007年至2011年出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情况
曾经讲授的课程有:中文系本科生必修课《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古代文学作品选》,中文系本科生选修课《先秦诸子概论》、《文化人类学导论》、《中国文化史》、《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等。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课程《先秦诸子研究》。并曾为其他院系及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过《大学语文》《中国哲学史》、《先秦诸子精华》等公共课、博雅课。另外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用英语讲授《初级中文》、《中国文化》,为本校留学生、研究生开设过英语或双语《先秦诸子》课程并入选教育部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所讲授的《先秦诸子精华》《先秦文学》《先秦法家》以视频公开课、在线课程(慕课)等形式在教育部“爱课程”、超星学术视频、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向社会开放。其中《先秦诸子精华》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所讲授《先秦诸子引论》《韩非子》被收入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公益项目“中华经典资源库”。经常应邀赴兄弟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先秦诸子思想的讲座,并曾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四套“文明之旅”栏目。
科研情况
个人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先秦诸子思想、先秦哲学、早期儒家、庄子、孟子、中西思想传统比较等方面。先后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1项。已出版有专著、译著、个人论文集、古籍整理著作、教材、普及读物等20多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多篇。
主要学术著作(除特别注明外,本人皆为唯一作者)
1. 《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中华书局2005年版;
2. 《先秦思想文化论札》,中华书局2007年版;
3. 《荀子:治世的理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4. 《孟子入门》(第一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 《孟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 《韩非子现代版》(第一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 《品鉴识人智慧书:评说刘卲与<人物志>》(第一作者)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8. 《先秦诸子精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9. 《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修订版;
10.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 《南齐书选译》,巴蜀书社1994年初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再版;
12. 《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13. 《人类文化启示录:20世纪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成果》(译著、第二作者),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4. 《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
15. 《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 《诸祖耿先生传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7. 《中华国魂》(先唐卷),江苏少儿出版社,1992年;
18. 《先秦法学思想资料译注》(第二作者),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除特别注明外,本人皆为唯一作者)
1. “The Unique Features of Hui Shi's Though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Hui Shi and Other Pre-Qin Philosophers”.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A&HCI)vol.24, no.2(June 1997):231-253.
2. “Early Confucian Principles: the Potential Theoretic Foundation of Democracy in Modern China”.Asian Philosophy(A&HCI)vol.16, no.2,(July 2006): 135-148.
3. “A Different Type of Individualism in Zhuangzi”,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A&HCI) vol. 10, no.4(December 2011): 445-462.
4. “Netherworld Marriage in Ancient China: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 ”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s and Ideologies(A&HCI) vol. 13, no. 38(2014): 78-109.
5. “China: A Cultural Shift for Science”.Nature, vol. 483, no. 7390(22 March 2012):407-407.
6. “Ren Xing: Menci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 and Human Becoming”.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vol.25,no.2(2015):29-39.
7.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Zhongdaology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solving Conflicts”.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vol. 26, no.4(2016):187-199.
8. “A Synthetic Comprehension of the Way of Zhong in Early Confucian Philosophy”.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7, n. 3(September 2012): 422-438.
9. “The Priority of ‘Liberty’ or ‘Ping An’: Two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 Priorities and Their Impacts”.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10, no. 4(December 2015): 579-600.
10. “Chinese ‘Dao’and Western ‘Truth’: A Comparative and Dynamic Perspective”.Asian Social Sciencevol. 6, no. 12(December 2010):42-49.
11. 论荀子的“中道”哲学,《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期;
12. 论作为道路与方法的庄子之“道”,《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
13. 从《庄子?天下篇》看先秦学术史中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1990年12月中国哲学史研究专辑增刊;
14. 郑玄《尚书?金滕》注探微,《孔子研究》2011年第3期;
15.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孔子研究》2009年第2期;
16. 论儒学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17. 孟子“义内”说发微,《孔子研究》1998年第4期;
18. 先秦儒家人际关系学说浅论,《孔子研究》1988年第1期;
19. 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台湾]《孔孟月刊》第37卷第4期1998年12月;
20. 儒家性善说衍论,[台湾]《孔孟月刊》第33卷第8期,1995年4月;
21. 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台湾]《孔孟月刊》第33卷第9期1995年5月;
22. 梭罗与庄子的比较,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69期1993年11月;
23. 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对“不朽之名”的追求, 《东方文化》1998年第5期;
24. 平安与自由:中西文化价值优先度的一个比较,《雅集》(伍)2013年第1期;
25. 董仲舒与中国经学传统,《中国儒学》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26. 试论《中庸》基本思想的产生年代,《齐鲁学刊》1989年第2期;
27. 先秦儒家义利观小议,《齐鲁学刊》1987年第4期;
28. 《中庸》思想体系试析, 《齐鲁学刊》1986年第4期;
29. 庄子与儒家,《齐鲁学刊》1985年第3期;
30. 先秦诸子的学术品格及其现实意义,《齐鲁文化研究》第十三辑2013年;
31. 从社会控制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与法及其演进,《国学学刊》2016年第2期;
32. 私德、公德与官德——道德在韩非子法家学说中的地位,《国学学刊》2013年第4期;
33. “道”与“真理”,《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34. 论庄子式的个人主义:兼论东、西方“个人主义”传统之异同,《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5. 论《易传》和《老子》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36. 《庄子》美学观艺术观散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
37. 庄子学说与个性自由,《社会科学》1999年第7期;
38. 论先秦“小说”, 《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5期;
39. 中道:“中”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11日(总第425期)A05版;
40. 儒家“中道”哲学的丰富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潘富恩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41. 孔子学院,以“文化方式”与世界沟通,《新华日报》2011年6月8日第B07版整版;
42. 国学中的价值优先观,《光明日报》2007年2月1日第9版(《国学》第5期);
43. 先秦儒家关于“欲”的理论, 《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
44. 论惠施思想的独特个性,《中州学刊》1999年第2期;
45.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
46. 中庸新探, 《学术月刊》1984年第10期;
47. 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学术论坛》2006年第11期;
48.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学习论坛》2005年第4期;
49. 儒家义利之辨对市场经济社会的启示, 《黄淮学刊》1994年第4期;
50. 论庄子的语言怀疑论,《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51. 战国社会的仁道危机和孔孟仁学的思想贡献,《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52. 论庄子哲学中的“真”,《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3. 杨朱思想探源, 《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54. “道言悖论”及庄子对言说方式的怀疑、改造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55.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探微,《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2期;
56. 中国哲学之“是”与“实”“事”“史”“时”“势”,《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57. 哲学问题的审美解答——论庄子把握哲学问题的特殊方式,《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
58.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59. “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60. 从《〈精神现象学〉序言》看黑格尔的哲学概念,《南京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61. 试论儒家学说的现代化阐释与改造,《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
62. “易”三义发微,《南京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
63. 韩非子管理思想浅论,《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64. 论孔墨的天命鬼神观,《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
65. 荀子的“先王”“后王”说与辩证道统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66. 燕王哙让国事件与战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权交接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67. 儒家仁义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取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8. 君子与“中道”,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69. 论先秦道家的道德哲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0. 孟子义利观的经济伦理学意义,《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71. 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古代的宇宙解释系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72. 庄子与老年孔子,《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
73. 高校人文学科教学改革刍议,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第2期
74. 西方****道教研究现状综述(译文)《国际汉学》第六辑,大象出版社2000年12月;
75. 美国汉学家对先秦思想文献的翻译阐释和研究,《文史知识》1997年第2期
76. 曹操为什么写诗讥讽郑玄之死?《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2期;
77. 古代“五礼”中的宾礼,《古代文化基础》,岳麓书社1995年8月;
78. 古代夫妻离异问题,《古代文化基础》,岳麓书社1995年8月;
获奖情况
199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优”一等奖;
199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工作学习双优一等奖;
1993年《中华国魂》(先唐卷)作为《爱我中华》丛书之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9年10月获复旦大学董氏东方奖学金;
2011年《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获南京师范大学精品教材二等奖;
201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2009-2010年度“优秀教师奖”
2003年《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获2001-2002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论儒学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获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1年“中国文化系列课程课件”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多媒体课件遴选一等奖;
2014年Netherworld Marriage in Ancient China: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获《宗教与意识形态研究杂志(JSRI)》年度优秀论文奖;
2016年Confucian Philosophy of Zhongdaology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solving Conflicts”. 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获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SUD)雅克布森研究奖;
2018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一届教书育人奖;
2018年获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及《光明日报》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三等奖。
社会兼职
江苏中华文华学院****(2011),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2017),第二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2007),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3),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讲解专家(2016),中国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民学堂”主讲人(2014),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三届理事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niversal Dialogue)理事(2014-2016),国际普世对话学会副主席(2016-2018),《宗教与意识形态研究杂志(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s and Ideologies)》顾问委员会委员(2015-)。

相关话题/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