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时间:三年
二、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具体要求见总则)
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外语、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各学院或附院统一组织考核。
三、临床技能训练
要求参加肿瘤内科专业基础培训及普通内科培训,要求掌握内科及肿瘤内科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临床实践期间书写完整病历,要求能准确询问并记录病史,准确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在各轮转科室管理6~9张床位,重症监护病房管理1~3张床位,熟悉各科诊疗常规及诊疗技术。了解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掌握常见肿瘤的治疗原则,常用抗癌药的作用机理及毒副作用的防治,放疗、化疗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掌握内科常见疾病、临床危重症的诊和治疗。
(一)相关科室轮转安排
临床轮转(11个月) |
专科训练(不少于12个月) |
|
心血管内科 (含CCU) |
2个月 |
专科训练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在肿瘤内科和部分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包括放射治疗科等) |
呼吸内科 (含RICU) |
2个月 |
|
消化内科 |
2个月 |
|
血液科 |
2个月 |
|
ICU |
1个月 |
|
病理科 |
1个月 |
|
医学影像科 |
1个月 |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心血管内科 (含CCU)
①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分类。
②掌握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③掌握常用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常见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常见的心脏病急诊,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和阿斯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低钾或高钾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掌握心电、血流动力学监护技术。
④了解心包疾病的诊治,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
⑤掌握12导联心电图操作,识别心电图伪差情形假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左右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塞、低血钾、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症、逸搏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周围静脉压测定、常见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
⑥了解电复律术、心包穿刺、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等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
⑦工作量的要求:同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第一阶段轮转本科要求的同时间间期的工作量。
(二)呼吸内科(含RICU)
①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
②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真菌性感染、肺部良性肿瘤、肺间质纤维化、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胸膜炎、气胸、咯血、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③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给氧、吸痰的使用、呼吸机的调节、体位引流、胸透、胸部X线读片、胸腔穿刺。
④了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活检、胸膜活检。
⑤工作量的要求:同内科学专业研究生轮转本科要求的同时间间期的工作量。
(三)消化内科
①掌握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生化功能(消化、内分泌、免疫);慢性胃炎的病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溃疡病的关系;胃粘膜保护剂、组胺H2 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肝硬化的发病机理,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的产生机理 ,腹水形成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鉴别方法和处理。
②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结肠癌、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③了解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的诊治,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及常见疾病。
④掌握腹腔穿刺术、三腔管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常规操作方法,了解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肠引流、胃镜、乙状结肠镜、ERCP、肝穿刺活检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腹水浓缩回输、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
⑤工作量的要求:同内科学专业研究生轮转本科要求的同时间间期的工作量。
(四)血液科
①熟悉血液病特点及出凝血机制。
②书写大病历不少于3份。
③熟悉各种常见病的特点如贫血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掌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诊治,DIC的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措施,成分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
④掌握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淋巴瘤分类、分期诊断及治疗原则,骨髓抑制发病原因及处理。
⑤掌握骨髓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技术及细胞形态学。
(五)ICU
①掌握休克的类型和处理原则;掌握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心脏呼吸骤停等的病因鉴别、临床表现及处理规范。
②掌握急救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具体应用方法(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强心利尿剂、解痉平喘药、止痛药、止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③了解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病因、诊断与处理。
④掌握心肺复苏、导尿术、腰椎穿刺术、电击除颤术、动静脉穿刺插管术等。
⑤了解肝、肾替代治疗技术的应用指征和方法。
(六)病理科
①了解病理诊断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肿瘤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良、恶性肿瘤病理特征的主要区别(包括大体的和组织学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常规病理技术。
②完成肿瘤的大体观察,大体特征描述,标本的处理、取材;参加30-40个标本的检查、处理、取材;病理标本制备、操作步骤、常规病理技术。
③掌握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学表现、区别。了解常见肿瘤(乳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的主要组织学表现,在病理医师指导下,每种肿瘤观察学习10例左右。
(七)医学影像科
①了解放射诊断技术、各种检查常规和放射防护知识,初步掌握透视技术、胸部X线诊断和CT诊断技术。
②掌握胸、腹部常见疾病和良、恶性肿瘤的X线、CT征象。
③完成例胸、腹部X线诊断报告和胸腹部CT报告。
④了解盆腔脏器CT影像结构和良、恶性肿瘤征象。
(八)本学科(肿瘤科)内培训内容与要求
1、肿瘤学(化学治疗)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软组织肿瘤、恶性淋巴瘤、常见肿瘤急症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疾病的药物治疗及化疗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化疗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分度标准及处理方法。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常见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及常用化疗方案。乳腺癌、大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征,肺癌、乳腺癌的TNM分期。疼痛的三阶梯止痛。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及其意义。细胞增殖周期理论,肿瘤耐药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肿瘤的病理学分类、分型、分级方法。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方法。常见肿瘤综合治疗方法及指征,常见肿瘤的TNM分期,常见肿瘤初治失败后的处理。抗肿瘤药物比较少见的副作用。副肿瘤综合征。
2、了解
肿瘤耐药的原因及克服耐药的方法,细胞增殖周期理论,肿瘤病因学及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常见肿瘤病理学分类、组织分型及分级。肿瘤的基因治疗、导向治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骨髓穿刺、胸腹腔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胸部X光片、胸腹部CT片、盆腔CT片的阅读,细针穿刺及涂片检查操作。
(2)规范、准确地书写肿瘤内科专科住院病历。
2、了解
浆膜腔置管引流术、肾部肿瘤穿刺活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头颈部CT片的阅读。
①熟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外科解剖相关知识及基本内容。
②熟悉肺癌(如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③熟悉常见消化道肿瘤(如胃癌、大肠癌)的化疗原则和方案。
④熟悉常见血液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的化疗方案。
⑤熟悉乳腺癌化疗方案及内分泌治疗原则。
⑥熟悉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的治疗方案。
2、肿瘤学 (放射治疗)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四原则、常见肿瘤的TNM分期。
(2)鼻咽癌、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大肠癌等常见肿瘤的淋巴引流特点、临床表现、放射治疗原则、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时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
(3)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2、了解
(1)高能X线及电子线的物理特性、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下咽癌、喉癌、上颌窦癌等头颈部肿瘤、神经系统肿瘤、软组织肉瘤、儿童肿瘤、妇科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放疗适应证以及放射治疗技术。
(3)常见肿瘤的化疗原则,常用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及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临床技能
l、掌握
(1)胸部X线片,头颈、胸、腹、盆腔CT的正确阅片方法。
(2)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及淋巴结穿刺等技术。
2、了解
(1)锁骨下静脉穿刺、深部肿瘤穿刺活检术。
(2)常见肿瘤MRI的正确阅片方法。
五、科研训练(具体要求见总则)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能力训练中,要求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病例讨论、大会诊、讲座、读书报告、学术会议等)。其中病例讨论在本学科本人至少组织完成1次,读书报告在本学科本人至少完成1次。通过阅读文献、书写文献综述,掌握选题思路方法,学会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工作,完成一篇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的学位论文,并在统计源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含文献综述)病例分析报告。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不安排脱产时间做学位论文。
六、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要求后,临床综合技能考核合格,本人提出答辩申请,报研究生处备案,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