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医科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玉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3-06


孙玉娥
专业学位硕导

--> 职称:副教授

学院:鼓楼临床医学院
**@126.com

专业:麻醉学





个人简介
本人为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孙玉娥,博士,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社会任职。自2009年入院工作以来,在科室领导马正良教授及顾小萍教授的指导下,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临床方面,能够熟练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从医十年来,无任何医疗事故和差错、无不良医疗行为。在教学方面,承担本科室实习生、规培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从学习、工作、生活及心理各方面全方位的指导。在过去的一年中,担任科室科研助理,负责科室研究生及实验室管理工作,辅导研究生完成基础实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esthesiology, Anesthesia & Analgesia,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并积极总结经验完成教育类文章,辅助科室完成硕士、博士研究生复试及答辩等工作。在科研方面,受过严格的研究生教育,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3余项,其中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国自然科学基金面青年1项,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重点项目1项,南京市医学发展科技一般项目1项、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第三层次,积累了厚实的学术与技术基础;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 7 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 7 篇),并辅助科室获得3项科技奖项和7项专利,具有较完善的学术思维。同时,基于硕、博士期间的训练积累了扎实全面的实验技能,包括:熟练掌握动物模型的制备、临床疼痛、焦虑、认知量表评估、熟练掌握免疫荧光共聚焦方法、 Western-blot、 CHIP、 RT-PCR、电生理、蛋白组质谱 mPDP 检测方法、质粒的构建、扩增、抽提、转染等实验技术;具备完成课题及学生指导能力。
一、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序;请列出攻读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姓名):
(1) 2013-9至2016-7, 南京大学, 麻醉学, 博士, 导师: 马正良
(2) 2006-9至2009-07, 徐州医学院, 麻醉学, 硕士, 导师: 申文
(3) 2001-9至2006-7, 徐州医学院, 麻醉学, 学士
二、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如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曾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请列出合作导师姓名):
(1) 2019-1至现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2) 2012-12至2018-1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3) 2009-8至2012-1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麻醉科, 住院医师
三、主持科研项目(课题)(按时间倒序排序):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RSK4-USP48调控MrgC-K63泛素化修饰稳态性在骨癌痛形成中的机制研究,2021-01至2024-12,55万元,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脊髓水平RNF31通过泛素化MrgC 介导偏向性激动Gαi信号通路调控骨癌痛的机制研究,2019-01至2022-12,56万元,在研;
3. 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项目,重点项目,ZKX18018,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在老年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POD中的研究,2019-01至2021-12,20万元,在研;
4. 南京市青年人才第三层次,QRX17138,ACC区AS-Ca2+-D-serine-NR1/NR2B-Ca2+-神 经元LTP信号通路在骨癌痛形成中的调节机制,2017/01-2020/12,12万元,在研;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脊髓水平MrgC-Gi-NR1/NR2B-nNO S信号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015-01至2017-12,25万元,已结题,主持;
6. 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项目,一般项目,YKK13068,胶质细胞中的NR2B-细胞因子-p 38MAPK恶性循环信号通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作用,2014-01至2016.12,8万元,已结题;
7. 南京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无,脊髓水平AS-NR2B信号转导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 用,2011-05至2012-05,4万元,已结题;

8. 鼓楼医院青年启动基金,QJ**,胶质细胞-细胞因子-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2010-01至2012-12,2万元,已结题。
四、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1. Chenchen Wang, et al.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2020;0:1-9. 2020 Aug 12. (并列通讯作者, IF: 7.015)
2. Ming Jiang, et al.BMC Anesthesiol, 2020; 04 22; 201(1).(并列第一作者, IF:1.695)
3. Yu e Sun, et al. Neurochemical Research, 2019;44:2527-2535.(第一作者, IF: 2.79)
4. Yu e Sun, et al.Am J Transl Res, 2016; 8(2):1144-1154. (第一作者, IF: 3.56)
5. Yu e Sun, et al.PLOS ONE, 2016; 11(5):e**. (第一作者, IF: 3.32)
6.Yishan Lei, et al.Reg Anesth Pain Med, 2016; 41(6):744-749. (并列第一,并列通讯, IF: 3.49)
7.Yu e Sun, et al.Int J Clin Exp Med, 2015; 8(11): 20178-20187. (第一作者, IF: 1.25)
8.Yu e Sun, et al.anesthesia & analgesia, 2014; 118(4): 841-53.(第一作者, IF: 3.58)
9.Yu e Sun, et al.Plos One, 2012; 7(6):e39897. (第一作者, IF: 4.092)
10.孙玉娥,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8; 35(5):902-904.
11.孙玉娥, 等.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06(15):902~907.
12. 孙玉娥,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 35(7): 827-830.
13.孙玉娥,等.实用老年医学, 2015; 29(8):649~652.
14.孙玉娥,等.《 2015 麻醉学新进展》第五部分,疼痛诊疗学 124.
15.孙玉娥,等.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4):306-310.
16.孙玉娥,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3(32):334-337.
17.孙玉娥,等.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0; 31(2):105-109.
18.孙玉娥,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4):433-436.
19.孙玉娥,等.肿瘤学杂志, 2009; 15(10):903-907.
20.专利:中国实用新型专利6项(排名第三), 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三).
21.科研奖励:
(1) 孙玉娥 (4/9), 脊髓水平 NR2B 转运和调控在急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干预:基础和临床研究, 江苏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 省部二等奖, 2016.02.19.
(2) 孙玉娥 (3/5), 围术期优化镇痛策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 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类, 三等奖, 2018.08.























发表论文:

教材专著:

科研成果: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
相关话题/南京医科大学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