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1-02

 0829 林业工程

学科(中文)名称:林业工程

学科(英文)名称:Forestry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林业工程创建于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院校的森林利用相关专业合并重组、逐步发展而成,20078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包括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1981年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3年和1986年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森林工程增列为硕士点;1998年林业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均于1989年和2002年两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森林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自主设置)两个学科分别为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两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一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速生木材和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制浆造纸工程产学研基地等研发平台。建有国家林业局南京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站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等多个部省级机构。林业工程学科所支撑的木材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艺与设备)、森林工程和林产化工四个本科专业分别被确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学科拥有一支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学术水平高、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现共有成员163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2人,国外特聘教授2人,教授55人,博导40人,副教授69人。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占65%。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林业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17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8人。4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科研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二级学科梯队曾4次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研究生招生人数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招收的硕士、博士生比十五期间扩大了2倍以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有较大突破。2005年本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长期建设,林业工程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研究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十五以来,学科承担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15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多项,地方政府项目20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973”“863”、行业社会公益专项课题等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课题经费达到1.2亿元。通过鉴定和主管部门结题验收的科研成果达80余项,相当一部分成果已经转化为生产力,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申报专利100余项,其中70%为发明专利,有50余项已获授权。多项课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其中被SCIEICA收录的论文200余篇,为国内外学术会议提交论文200余篇。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零的突破。

本学科的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非常活跃。除了踊跃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以外,还独立主持了10次国际研讨会,其中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本学科成功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制浆造纸和植物纤维生物技术学术会议第一届采运与工业生态学国际会议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年来学科共接待来华讲学外国学者100余人次,每年派出30余人次到国外合作科研或进行学术交流。分别与加拿大UBC、加拿大UNB、 加拿大林产品研究所、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农业部马里兰州研究所、美国田纳西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日本近畿大学、日本岛根大学、日 本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法国南希第一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林业工程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曰建筑工程大学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辽宁省能源研究所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相关学术交流,与日本东京大学等5所院校签订了姐妹学校协议或国际合作协议,在日本、加拿大和法国都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国外工作点。

现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达18000m2,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其中单价百万元以上的设备超过10台。有些实验室仪器的先进性、利用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等水平,受到了国外同行的肯定。学科还注意加强科研成果中试基地的建设,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学科在30个人造板厂、20个地板厂、15个家具厂和一大批纸浆造纸厂、林产化学加工厂以及森林工程企业单位建立了大学生和研究生科研、实验和实训基地。

随着行业的发展,学科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加大木质资源新材料、生物质能源、清洁生产和林产品安全、先进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方向的科研攻关力度。在申请重大课题、承担重点项目、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突出的业绩,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得到提升。

 

二、学科内涵

 “木材科学与技术二 级学科:研究人工速生林、竹材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材料的材性、改性和加工技术;探讨节省能源、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纳米材料、木基 复合材料和其他新型生物质材料的制造工艺;研究木制品的制作工艺以及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丰富的物质基 础。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二 级学科:研究植物提取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探索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方法,应用化学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各种现 代科学技术,对它们进行提取、纯化、改性和深度加工,研制开发如乙醇、色素、香料、树脂、纸产品、活性炭、功能性低聚糖、生物活性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以 及化工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化工平台化合物、生物质能源和材料。

森林工程二级学科:研究森林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模式与技术;研究生态采运技术,包括机械设备、作业工艺;研究林区土建结构,包括地基、道路、桥梁、竹木和混凝土结构;研究林区运输网络、物流设施与技术;研究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及其治理。

 

三、学科范围

1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

主要涵盖竹材工程材料、农作物秸秆材料、木材构造与改性、制材与木材干燥、木质复合材料、家具设计与制造等六个研究方向:

1)竹材工程材料

       重点研究竹材的表面特性、基本材性及受压缩后材性变化规律,竹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改性竹炭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竹木复合结构材料以及柔性大幅面竹装饰单板的制造技术等。

  2)农作物秸秆材料

系统研究各种农作物秸秆的表面理化性能与调控理论和技术,开发农作物秸秆深度加工工艺及成套设备,推广农作物秸秆复合材料工程化建设。

 3)木材构造与改性

根 据我国木材资源由传统天然林木材向速生人工林木材的变化特点,开展人工林木材(南方型杨树、桉树、马尾松、湿地松、杂交鹅掌楸等)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如 人工林木材的纤维形态变化、幼龄材与成熟材的材性差异,幼龄材向成熟材树龄的转变等)研究,人工林林木生长环境(如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培育措施(种植 密度、间伐措施、施肥、灌溉等)对材性影响的研究;结合国内木材贸易和加工企业,开展热带进口木材的构造、材性与鉴定识别的研究。

 4)制材与木材干燥

围 绕国内广泛使用的带锯机和圆锯机的改进与革新,重点研究带锯条的运行条件有关装置和三开材锯切生产工艺,研究原木形状的检测和最佳下锯图设计,以及原木断 层图象扫描信息处理技术、木材切割技术,引入扫描技术、计算机优化技术、超高压水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提高锯材质量和出材率。研究木材干燥理论与高 效干燥工艺技术;在木废料炉气和热水干燥炉前期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木材超高温炭化技术和对流加热单板干燥关键技术。

5)木质复合材料

在 木质人造板传统产业基础上,综合运用复合材料设计理论、胶合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重点开发新型木质结构材和环保用材。继承和发扬木质人造板研究优势, 加强学科交叉,开展木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木材与无机材料、木材与塑料、木材与秸秆等复合材料的混熔机理、界面特性、复合工艺及材料性 能。

  6)家具设计与制造

研 究家具设计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中外家具风格特征与艺术比较、古旧家具的修复与保护、家具产品造型艺术、家具材料与结构力学、家具创新设计与产品开发、家 具文化、家具与室内环境等,通过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采用体压分布测试系统、脑波仪和眼动仪等现代实验手段,对家具形 态特征与人的视觉反应、家具配色与人的感知、座具设计与坐姿人体受力特性、室内家具配置与环境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重点研究了现 代家具制造技术的新理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家具与木制品的加工原理、制造技术、生产现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家具 产业、家具工业信息化、家具与木制品现代生产工艺的设计与规划、绿色技术体系等。

 

2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二级学科

主要涵盖林产生物化学加工、植物提取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以及木材化学与工程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内涵:

       林 产化学加工工程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研究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和植物提取物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分布特点,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和工 程技术,结合各种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提取、纯化、改性、合成、转化和深度加工,探索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方法,研制开发色素、香料、树脂、活性 炭、生物质能源、生物活性物质、林产精细化学品、平台化合物和新型材料。通过进一步开发,将它们应用于环境、能源、医药、农药、化工、轻工和电子等领域。

学科范围: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的前身是新中国首任林业部长、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希先生于1929年在浙江大学和1933年原中央大学创建的森林化学室。1952年院系调整时,在我校设置了林产化学工艺学专业,并于1957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建成林业部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998年成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和2007年南京林业大学的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被江苏省批准建立江苏省生物质绿色燃料与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林 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包括植物提取物化学与工程、林产生物化学加工、林产精细化学品、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炭材料、生物基化工材料和木材 保护与改性等七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提取物化学与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植物提取物的分布、化学组成与结构以及构效关系的基础理论,林源性药物开发高效绿色提取 工艺技术,制取高效生理活性物质。林产生物化学加工方向主要研究植物纤维资源的生物降解和转化基础理论,开发微生物基因改良、植物纤维原料预处理、生物制 品分离纯化等技术,制取燃料酒精、化工原料、蛋白饲料、功能性低聚糖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林产精细化学品主要是以天然树脂、栲胶、精油等林产初级产 品为原料,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各种可应用于化工、轻工、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助剂和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是以生物质及其组分 为原料,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合成和制备包括酒精、生物柴油在内的新型生物质气体和液体燃料以及糠醛、1,3-丙二醇、丁二酸和3-羟 基丙酸等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和炭材料是以热化学为基础,研究热转化过程中生物质热分解机理和各种产物的组分与性质的调控机制,开发生物质热解 气化和液化技术;研究炭化过程中生物质基炭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利用活化和纳米技术研究开发可应用于化工、环境保护、医药、能源和电子等领域 的活性炭和新型生物质基炭材料。生物基化工材料是以生命科学、医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交叉学科为基础,研究生物体活性反应器和活性催化剂的功能,生物高 分子材料(如纤维素和蛋白质等)的生成机理,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精确结构与其专一活性和多元功能之间的关系,开发可供工业化应用的脂肪族不饱和聚酯、聚乳 酸、纤维素、蚕丝蛋白等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并为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仿生合成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木材保护和改性主要是运用生物、化 学和方法研究木材防腐、木材阻燃、木材尺寸稳定化、木材强化、木材漂白和染色等方面的木材保护与改性处理的基础理论,开发新的木材保护工艺技术。

3森林工程二级学科

主要涵盖森林作业系统、林区土建工程、林区运输工程和工程与环境等四个方向:

1)森林作业系统

研 究生态采运技术,推动森林采运作业向生态型、集约型发展。研究南方速生丰产人工林的采伐运输模式、工业用材林定向利用模式、人工林采伐更新设备技术、竹林 采运技术等,为人工林的更新、培育、采伐、运输和高效利用提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研究面向人工林作业,以综合、集成林区资源、环境、作业机械、生产 工艺的生态协调型技术为重点。在人工林、竹林采运技术,精准林业技术上保持优势。

2)林区土建工程

研 究林区道路设计和施工技术。重点推出新型沥青混凝土材料施工、林区高等级公路建设、景观和生态道路设计等技术。研究环境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治和冻结法技 术等。研究木竹结构建筑模式和力学体系、木竹材抗震房,开发新型复合竹材料抗震民居。研究面向林区与区域的土建工程建设,以综合、集成林区工程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适用技术为重点。研究成果应用于林区土建工程、高等级公路、城市地下工程等建设中。

3)林区运输工程

研 究木材运输工艺结构和运营组织管理。研究水运工艺和工程设施、木材过坝、水运船舶和水运生态环境。探索林区木材物流系统、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 领域,优化林区物流和林区水陆运输系统。研究面向林区和区域水陆运输技术,以综合林区资源、环境、运输设施、运输设备、运输作业机械、运输生产工艺的现代 林区物流为重点,解决林区交通运输瓶颈问题。

4)工程与环境

研 究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探索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对水土、空气、生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工程生态系统、 工程清洁施工技术。研究公路边坡生态防治技术、排水防护工程及环境美化设计技术等。研究面向林业工程、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以工程、环境、生态相互交 叉、融合为特点,立足于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开辟森林工程的研究新方向。

四、培养目标

学士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业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硕士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型林业工程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博士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林业工程创新复合型高层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相关话题/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