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2
一、 历史沿革
机械学院的前身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机械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上海同济大学高级工业学校。曾拥有机械制造、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模具多个机械类专业。自1993年起,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现在的江苏大学)联办机电一体化、汽车技术本科专业,2000年两个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机械制造、机电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汽车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同时开办了工业设计新专业。200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了城市轨道车辆、机械设计两个专业新方向,工业工程新专业也开始面向社会招生。2003-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又增设了过程装备与控制本科新专业。2000年前后热加工类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脱离机械系,另组材料系和设计系(即现在的材料学院和设计学院)。2007年初原机械系更名为机械学院,同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汽车技术和城市轨道车辆两个专业方向脱离机械学院(专业隶属关系不变),另组车辆工程系。2007年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开始以独立专业对外招生。机械学院现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6个专业方向)、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1685人。
二、 师资队伍
目前机械学院各专业专任教师(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汽车技术和城市轨道车辆专业方向教师13人及在校级部门任领导职务的本院教师3人)64人,实验人员6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7%。实验人员中有高工1名,工程师2名,助工3名。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3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64%。实验人员中有硕士3人,占实验人员比例50%。目前有9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教师中有2位分别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带头人,3位教师曾为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位教师曾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三、 主要成果
(一)学科与专业建设成果
2002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梯队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荣获省级特色专业和南京工程学院品牌专业称号。
2004年和2005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以高分通过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估。
2005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系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二)教学成果
2001年以来机械学院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同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和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荣获江苏省第六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材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和省级精品建设教材。2门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建设课程,1门教材被遴选为校级精品建设教材。
主编或副主编教材34部,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发行。发表教研论文55篇。
获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江苏省高校自制实验设备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三)科研成果
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纵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28项通过国家、省部和市厅级鉴定或验收,21项通过校级验收。目前承担省重点建设学科项目1项,省厅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校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
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部厅级其它科技成果奖13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受理发明专利3项。
发表科研论文294篇。有40篇论文分别或同时被SCI、EI、ISTP收录,有5篇论文荣获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南京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
(四)人才培养
本院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机械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区域以江苏省为主,包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欢迎。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院毕业生思想稳定,敬业勤奋,富有团队意识,上岗能力和转岗能力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工程、汽车技术方向第一志愿报录比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年达100%。
本院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学校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课题58项,验收48项。累计获校级以上奖励37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银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校级特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8项,校级二等奖7项,校级三等奖1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