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国际贸易学导师——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24

一、基本情况◆张为付:男,1963年出生,江苏睢宁人,中共党员。◆数学专业学士学位、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国际经贸学院院长。联系方式:电话:(025)84028880;Email:cwf-01@163.com二、学习简历◆1983年9月—1987年7月: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获学士位;◆1987年9月—199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6月:南京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08年9月:分别在美国长岛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三、工作简历◆1990年9月—199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训练部工作;◆1998年10月—2001年8月:南京市财政贸易委员会(南京市商业贸易局)工作;◆2004年7月—至今: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工作。四、主要讲授课程◆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区际贸易五、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世界经济六、获奖情况◆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专著获江苏省第三届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首届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2007年度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公开赛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2007年度南京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 获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与变迁机理研究》论文获第五届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获南京财经大学第六届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获江苏省第二届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论文获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与变迁机理研究》论文获江苏省外国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目录张为付: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2010);宣烨、张为付: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综合规划,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10);张为付:中、美相互直接投资比较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9-2010);张为付:滁州市市区商品交易市场及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滁州市商务局招标课题(2009);张为付: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社模式创新研究,山东省供销合作总社招标课题(2009);张为付:泰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预研究,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张为付:泰州市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张为付:南京都市圈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研究,南京都市圈招标课题(2009);韩耀、张为付:泰州市海陵区城东市场集聚区规划研究,泰州市海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招标课题(2009);徐从才、张为付: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张为付:江苏省OFDI模式创新研究(08SJB790000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8-2010);张为付:南京都市圈政策差异与要素流动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课题(2008);张春法、张为付:江苏省典当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经济与贸易委员会委托课题(2008);张为付:兴化市现代粮食物流园规划,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2008);张为付: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与工业制造业互动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7);张为付:江苏省房地产市场调研,张家港卓立房地产公司(2007);张为付:我国利用外资效益与评价指标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A790051),(2007-2009);张为付:南京都市圈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6);张为付: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路径安排,南京财经大学(2006);张为付:常州市民营经济国际化战略研究,常州市政府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局(2006)张为付:泰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泰州市政府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2006);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办学特色研究(一),南京财经大学(2006);张为付:南京都市圈产业转移与产业发展,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6);徐从才,石奇,张为付: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途径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2006);徐从才,张为付,张春法,韩耀: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江苏省经贸委委托课题(2006);徐从才,张为付,原小能:基于流通创新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032)(2006-2009);张春法,张为付,刘宁,韩耀: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委托课题(2006);张为付:“国际制造中心”转移规律与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04EYB00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2005-2007);张为付:《国际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05);张为付: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05);徐从才,张为付:滁州市未来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滁州市政府委托课题(2005);徐从才,张为付:江苏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江苏省社科联课题(2005);王维,张为付:江苏服务业国际化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2005);刘志彪,张为付:外资托起的长三角制造业,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课题(2005);张二震,张为付:贸易投资一体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7);刘厚俊,张为付:全球视角下南京开放经济研究,南京市社科院课题(2003);张二震,张为付: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研究,国家经贸委委托课题(2002);刘志彪,张为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2002);张二震,张为付: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南京市科委课题(2002)。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一、学术论文张为付:《国际直接投资特点的历史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5期;张为付:《国际经济分工与企业边界》,《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张为付:《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传导机理与对我国启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张为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张为付:《基于绩效视角的我国利用FDI最佳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金砖四国”国际直接投资比较研究》,《国际贸易》,2008年第7期;张为付:《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1期;张为付:《从碎片化到一体化—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变化》,《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张为付,朱志刚:EmpiricalanalysisontheeffectofeconomicopeningonChina’seconomicgrowth”,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2007,4Pages:623-643.张为付:《我国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替代弹性的实证研究:1990—2004年数据》,《财贸经济》,2007年第7期;张为付,潘颖:《能源税对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张为付,武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5期;张为付,盛朝迅:《市场机制、产权制度与社会和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与趋势》,《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冯海华,张为付:《网络经济下模块化价值创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3期;张为付,胡昊:《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张为付:《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综述》,《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张为付:《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比较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4期;张为付:《加入WTO对我国垄断竞争产业影响----对垄断竞争产业企业数量、规模、产品价格的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张为付:《服务贸易发生与发展机理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路径安排》,《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张为付:《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特点与趋势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张春法,张为付:《渠道结构变迁与网络背景下的营销渠道》,《财贸经济》2006年第12期;潘颖,张为付:《我国外贸企业海外呆账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国际商务》2006年第4期;张为付,钱钟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与选择》,《郑州航空工业管理》2006年第5期;徐从才,张为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与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张为付,武齐:《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基础、规律及趋势》,《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3期;张为付:《中国世界制造中心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SA8000标准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张为付:《出口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国际商务》2005年第4期;张为付:《ThebaseandmodelofEast-Asiaeconomiccooperation》,《China-USABusinessReview》,2005.8;张为付,张二震:《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张为付:《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区域集聚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徐从才,张为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经济学家》2005年第3期,(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3期摘登);张为付、武齐:《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张为付:《商品贸易、要素流动与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5期;张为付:《技术成本、生产规模与利润》,《镇江船舶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张为付,武齐:《中国利用FDI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与时代特征》,《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张为付:《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与变迁机理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马野青:《商贸流通业应对入世发展对策研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吴进红,张为付:《对不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研究—兼论劳动生产率不同计算方法的意义》,《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5期;吴进红,张为付:《从贸易保护到投资保护》,《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张为付,谢科进,吴进红:《10+3机制下中国、日本、东盟的作用与地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3期;张为付,张二震:《世界制造中心转移与长江三角洲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张为付:《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1期;张为付,张二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张为付:《南京产业竞争力研究与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张为付,张二震:《南京市外向经济竞争力研究与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增刊;张为付,吴进红:《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吴进红,阎浩,张为付:《长江三角洲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张为付:《南京市外向经济竞争力研究与对策》,《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2期;张为付:《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贸易保护政策的困境》,《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6期;张为付,吴进红:《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研究》,《上海经济》,2002年7-8期;二、专著(含合著)张为付:《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独立)张为付:《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独立)徐从才,李廉水:《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合著)徐从才,毕美家,张为付:《追赶与超越---安徽省滁州市未来发展战略研究》,安徽人民出版,2005年12月版。(合著)洪银兴,刘志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机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合著)刘志彪:《长三角托起中国的制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合著)。
相关话题/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