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 2021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京体育学院是一所既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又为国家造就民族竞技体育精英,具有独特办学模式的省属体育院校。学院地处十朝都会,沐依扬子紫金,坐落于南京东郊中山陵旅游风景区内的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承继了中国近代体育的文脉。校园绿树掩映,建筑错落有致,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环境交相辉映, 是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的摇篮、省级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基地、体育科研和体育科技服务的中心。建校 64 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专门人才,造就了 15 位奥运会冠军、100 多位世界冠军或世界纪录创造者,和袁伟民、蔡振华等一批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以及 100 多位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练员。2017 年获得江苏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训研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育人才夺金牌彰显综合效益”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公认,得到了我校名誉教授、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高度认可和赞扬,目前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进。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是“体育学”一级学科授权点,覆盖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4 个二级学科和 1 个“运动康复学”自设二级学科,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与“运动人体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另设有体育和教育 2 个专业硕士点。学校现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梯队。学校拥有教学、训练、科研、图书等专门设施 20 多座和室外运动场 50 余片;拥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康复、体能训练、非线性编辑和电视演播等 10 多个专业实验室,与南京大学联合建成了国内同类院校唯一的运动生物医学实验室,其中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和“运动与康复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拥有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行动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和体育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学研究中心、近代武术研究中心等数个研究中心,学校建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教育中心、多媒体语音教学中心和千兆校园网。近年来,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下,学校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可以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多种形式助学支持,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多国内外学习、研修机会。学校毕业研究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好评,历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 90% 以上。我校是有志于投身体育事业的广大考生选择报考的理想学府。
2021 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76 名(含教育硕士 10 名),非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75 名(以教育部正式批准计划数为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欢迎体育、教育专业和热爱体育事业的医学、理工以及应用文科等专业的毕业生报考。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考试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
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推免生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三、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确认两个阶段(确认:网上确认或现场确认)。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确认网报 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络报名要求
1. 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0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每天
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0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2.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
“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 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 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 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 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 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 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 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
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确认要求
1.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具体确认方式以报考点规定为准)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 考生进行网上确认的按相关要求操作;进行现场确认的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 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 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 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四、考试时间
考生应当在 2020 年 12 月 19 日至 12 月 28 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 26 日至
27 日(每天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五、录取
以教育部录取工作文件要求为准。
六、注意事项
1. 考生在网上填写信息时必须认真、准确。
2. 为方便我院与考生联系,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填写信息时,一定要认真填写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长期联系电话(固定电话及手机)。
3.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校后续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将在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指导下开展,考生需关注我校及报考点的有关通知。
单位代码:10330
地 址:南京市玄武区灵谷寺路 8 号邮 编:210014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电 话:025-84755772 传 真:025-84755173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学习形 式 |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全日制 |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
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和管理学知识背景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录取。 |
(含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 |
|
②201 英语一 |
||
业发展与管理、体育公共事 |
暂定 13 人 |
③611 体育学综合一 |
||
业管理、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史、体育心理、奥林匹克运动等方向) |
|
复试科目: 511 体育基本理论与体育时事政策 |
||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2 人体运动学综合复试科目: 01 方向:521 生物化学和体育常识 02 方向:522 生物力 学和体育常识 |
|
|
01 生物化学方向 |
|
|
||
(含运动营养与机能评定、运动健身评价与指导、训练监控及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医学等方向) 02 生物力学方向 |
暂定 14 人 |
有运动医学服务背景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录取。 |
||
(含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 |
|
|
||
复生物力学等方向) |
|
|
||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含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表演等方向) |
暂定 20 人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3 体育学综合二复试科目 531 学校体育学 |
报考的考生需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技能基础, 复试时需考核专项 技术。 |
|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 (含武术理论与实践、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等方 向) |
暂定 4 人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3 体育学综合二复试科目 541 武术基础理论 |
报考的考生需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技能基础, 复试时需考核专项 技术。 |
|
|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
|
|
|
|
②201 英语一 |
||
0403Z1 |
运动康复学 |
暂定 5 人 |
③614 运动康复专业综 合 |
||
|
|
|
复试科目: 551 人体运动学 |
||
045201 045202 |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
暂定 110 人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46 体育综合复试科目 531 学校体育学 |
复试时需考核专项技术。 |
|
|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
|
|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
暂定 10 人 |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01 体育学科基础 |
复试时需考核专项技术。 |
||
|
|
复试科目 531 学校体育学 |
|
||
非全日制 |
|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
|
045201 045202 |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
暂定 75 人 |
②204 英语二 ③346 体育综合复试科目 531 学校体育学 |
复试时需考核专项技术。 |
注:我校各专业拟录取推免生人数将会在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网站公布,请届时查询。我校各专业最终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下达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可能增加或减少)。
考 试 参 考 书 目
考 试 科 目 |
参 考 书 目 |
出版社名称与出版时间 |
编 著 者 |
611 体育学综合一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
周西宽 主编 |
《体育社会学》 (第 3 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
卢元镇 主编 |
|
612 人体运动学综合 |
《运动生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年 |
王瑞元 主编 |
《运动解剖学》 (第 5 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年 |
徐国栋 编著 |
|
613 体育学综合二 |
《教育学基础》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 大学联合编写 |
《运动训练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
田麦久 主编 |
|
614 运动康复 专业综合 |
《运动生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年 |
王瑞元 主编 |
《康复医学》 (第 5 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
346 体育综合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
周西宽 主编 |
《运动训练学》 (第 1 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
田麦久 主编 |
|
333 教育综合 |
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 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
801 体育学科基础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
周西宽 主编 |
《运动训练学》 (第 1 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
田麦久 主编 |
|
511 体育基本理论与体育时 事政策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
周西宽 主编 |
521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 (第 7 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
查锡良 主编 |
《运动生物化学》 (第 1 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
张蕴琨 主编 |
522 生物力学 |
《运动生物力学》 (第 1 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 年 |
陆爱云 主编 |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年 |
钱竞光、宋雅伟等编著 |
|
531 学校体育学 |
《学校体育学》 (第 1 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
周登嵩 主编 |
541 武术基础理论 |
《中国武术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
邱丕相 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