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三叶虫附肢揭示其与节肢动物有颚类亲缘关系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近日,英国Geological Magazine杂志刊登了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Hongshiyanaspis yiliangensis)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化石发现于云南昆明附近寒武纪早期地层中,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七种,也是继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发现的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后,在中国发现的保存形态完整腿肢的第二种三叶虫。该研究为揭示三叶虫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该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赵方臣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曾晗等共同完成。

  三叶虫是已灭绝的一类已知物种数量最多的宏体化石节肢动物,因身体纵向和横向大多分为较为明显的三部分(三叶)而得名。三叶虫在古代海洋中生活了至少2.7亿年。最早的三叶虫出现在距今约5.2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其物种多样性迅速增加,成为“寒武纪大爆发”这一动物起源和辐射事件的高峰期中最具代表性和年代指示意义的化石之一。因此,寒武纪也被形容为“三叶虫时代”。三叶虫的繁盛持续到了随后的奥陶纪,而后经历了数次生物大灭绝和辐射,其生态地位逐渐衰落,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全部消失。

  作为已灭绝的节肢动物,三叶虫软体解剖信息缺乏,使其演化关系长期存在争议。现生的节肢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蝎子、蜘蛛、蜱螨、鲎等为代表的螯肢类;另一类是由多足类(以蜈蚣、马陆等为代表)、甲壳类(以虾、蟹等为代表)和六足类(以昆虫为代表)组成的有颚类。传统的观点认为三叶虫和螯肢类的演化关系更近,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支持三叶虫和有颚类的关系亲密。因此,新的三叶虫软体构造,尤其是附肢的解剖信息,成为解谜三叶虫演化关系的关键。

  自400年前首次有相关科学记录至今,发现的三叶虫已超过20,000余种,但却只发现有约20个种的三叶虫化石保存有软躯体附肢,而其中只有六种展示出形态完整的腿肢。与三叶虫矿化的外壳相比,这些罕见的三叶虫软躯体化石只能保存在埋藏条件特殊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包括寒武纪的澄江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瑞典奥斯坦生物群,奥陶纪的美国比彻三叶虫化石层和特伦顿群,以及泥盆纪的德国洪斯吕克板岩生物群。

  该成果在总结已知三叶虫软躯体信息的基础上,对新发现于我国云南昆明附近寒武纪早期“下庄化石组合”的,保存精美的触角和腿肢的宜良红石崖虫的百余块标本,开展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揭示出宜良红石崖虫和其它三叶虫一样具有双枝型腿肢,每条腿肢由内肢和外肢通过原肢与身体相连:原肢单节,通过关节膜与腹甲相连,具发育尖刺的颚基;内肢分为七节,末节具爪,基部六节具发育尖刺的内叶。

  与其它三叶虫不同的是,宜良红石崖虫的外肢明显宽大,由三块板状叶片组成,其末端发育长刚毛。因此,三叶虫和相关“三叶形虫”的内肢和外肢具有不同的形态分异:内肢形态十分保守,外肢形态分异显著。这种形态分异的模式与现生甲壳类的双枝型附肢十分相似,而与现生剑尾类(以鲎为代表)等螯肢类外肢明显退化的情况迥异。结合触角、头部分节等证据,支持了三叶虫和有颚类的关系更近,同时给螯肢类假说提出了更多需要解释的问题。

  此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Han Zeng, Fangchen Zhao*, Zongjun Yin, Maoyan Zhu. 2017. Appendages of an early Cambrian metadoxidid trilobite from Yunnan, SW China support mandibulate affinities of trilobites and artiopods. Geological Magazine: 1–23. doi: 10.1017/S0016756817000279.

相关话题/信息 辐射 生物 英国 生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什么引起五次生物大灭绝?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大灭绝是指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地球生物大量消亡甚至毁灭的一种灾变事件。由于事关地球整个生物圈的存亡,因而,备受各国科学家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关于目前地球是否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活动对地球生物圈是否产生致命影响?仍然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  然而,由于人类历史相对于地球历史非常短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中更新世以来地中海溢出流研究取得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晚中新世距今约500万年前,地中海连接大西洋的通道——直布罗陀海峡重新打开。低盐的北大西洋表层水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的中深层水携带大量高温高盐水体在其下进入大西洋。其主流沿着葡萄牙陆架/坡一直向北可延伸至挪威-格陵兰海,促进了北大西洋深层水形成,从而对加强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和全球温盐环流有所贡献。由于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社会性寄生甲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自然界中社会性昆虫(如蚂蚁、白蚁和蜜蜂)与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昆虫之间互相利用,从而使得一方或双方得以更好地利用资源、获得保护、适应环境和占领新的生境。白蚁是目前已知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其社会性起源于侏罗纪晚期,显著早于其他社会性昆虫。白蚁巢穴中也常寄居有种类多样、形态特化的小型动物(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材料揭示固着蛤起源演化和古地理分布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固着蛤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马尾蛤目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末环特提斯洋-大西洋-太平洋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之中。固着蛤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生物古地理学和能源指示意义,一直是国际中生代古生物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我国西藏和新疆的海相白垩纪地层中也产出固着蛤化石,但因化石材料采集困难,研究程度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寒武纪大爆发主幕期间华南未见大规模氧化事件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寒武纪大爆发自达尔文开始,一直为国际地质学界所聚焦。中国古生物学家自1980年代在云南帽天山发现澄江动物群后,大量代表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地质学家对地球大气—海洋系统从地球诞生之初的缺氧环境以怎样的型式、在什么时间节点逐渐演进到接近于现代的富氧状态一直抱有浓厚兴趣,并且这被认为是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绝灭类群研究揭示种子植物大类群起源和系统发育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生种子植物包括苏铁目、银杏目、松柏目、买麻藤目和被子植物五大类群。这五大类群的起源和系统发育关系是植物演化生物学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但目前很多相关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而作为现生类群中间环节的绝灭化石类群对阐明五大类群的起源和系统发育具有关键作用。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史恭乐博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琥珀化石揭示一亿年前昆虫求偶行为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求偶行为广泛存在于现生昆虫的各个类群,但化石记录极为罕见,这是因为昆虫(包括其他动物)行为保存为化石的几率极低。昆虫的古行为研究多借助间接的证据来推导,如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郑大燃、王博研究员等于缅甸琥珀中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研究表明“寒武纪大爆发”始于前寒武纪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带领的一个国际小组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质学》(Geology)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依据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获得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资料,证明寒武纪典型的动物骨骼化石在前寒武纪晚期就已经出现,并与前寒武纪晚期典型的弱矿化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白垩纪伞菌的多样性——来自缅甸琥珀蘑菇和甲虫的证据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蘑菇是一类大型、种类繁多的高等真菌,隶属担子菌门,伞菌纲。食用真菌多属这类,如香菇、牛肝菌、金针菇等。伞菌类的子实体较大,通常肉眼可见,属于繁殖器官。蘑菇的生活周期很短,且质地柔软,缺乏几丁质表皮或矿化壳体,也不具备高等植物的维管束结构,很难保存为印痕化石。  目前已知的蘑菇化石均来自琥珀,共描述5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埃迪卡拉纪中期碳同位素变化研究取得新认识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新元古代海洋碳同位素组成出现了多次剧烈的波动,其中发生在埃迪卡拉纪中期的无机碳同位素负漂移,是目前已知的地球历史上最大幅度的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反映了该时期全球碳循环出现了剧烈变化,并被广泛认为是埃迪卡拉纪地层划分和全球对比的化学地层标志。  前期国内外学者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研究揭示,华南地区埃迪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