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铁角蕨分子谱系年代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关于生物类群的起源时间,分子定年(分子钟)和化石记录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分子定年和化石记录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对造成差异因素的探讨不多。

近日,我所分子古生物学研究小组以蕨类植物中的铁角蕨(Asplenium)为例,首次探讨了造成分子钟和化石记录之间差异的因素。现代铁角蕨属超过600种,广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最早可归入现代属的化石类群产于东亚下白垩统地层中(不迟于阿普特阶),而分子定年研究显示铁角蕨类最早在始新世(~57.7Ma)产生分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造成化石记录和分子钟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所用数据的属性(即表型和基因型)不同、分别采用主干类群和冠部类群的概念、分子系统树取样不足、化石类群鉴定的可能偏差。

  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早白垩世的铁角蕨类群很可能代表铁角蕨类演化过程中的主干类群,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谱系绝灭事件而缺失了中间环节。换言之,铁角蕨的表型特征在白垩纪以来的地质历史中曾经多次演化出现。

相关研究成果将于近期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Cretaceous Research。

  论文相关信息:Chunxiang Li, Qun Yang, 2013. Notes on the divergence time of the fern genus Asplenium from fossi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Cretaceous Research, available online, 23 July 2013, http://dx.doi.org/10.1016/j.cretres.2013.06.005

相关话题/鉴定 地质 系统 数据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