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0年中国主要流域径流量减小原因探讨分析
张树磊1,2,杨大文1,2,杨汉波1,2,雷慧闽1,2
(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2.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针对1960—2010年径流量显著减少的中国主要流域,包括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和汉江等,选择其上游地区受人类直接取用水影响较少的山区小流域,分析径流变化及其原因。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程,估计了流域年径流量变化的气候弹性系数和下垫面弹性系数,并对各流域径流变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径流对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均不敏感;在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径流对气候和下垫面变化都更为敏感,且区域差异性明显。潜在蒸散发的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微弱,降水减少和下垫面变化是径流减少的主导因素,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尤为显著。对比两个阶段的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结果,近10年间流域下垫面变化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较前20年有显著增加。通过分析近3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发现,植被覆盖改善是下垫面变化的重要原因,说明中国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显著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流域径流减小。
关键词:径流减少;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归因分析;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
黑河上中游潜在蒸散发模拟及变化特征分析
赵捷,徐宗学,左德鹏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估算了黑河上中游流域2000—2010年潜在蒸散发(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ETP),并考虑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分析了ET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要素,分别利用ETP和ET0驱动水文模型,比较径流模拟精度。结果表明:①基于高精度遥感数据,S-W模型可模拟区域ETP。黑河上中游流域,夏季ETP对年值的贡献最大,各土地覆被类型的ETP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总体而言,植被条件越好,ETP越小;②在研究区内,相对湿度对ETP变化的影响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对ETP变化的影响与辐射相近。植被越稀疏,ETP对气象要素及LAI的敏感性越强;③与ET0相比,ETP能够更好地描述陆面蒸散发能力,相同条件下使用ETP驱动水文模型模拟精度更高。
关键词:土地覆被;潜在蒸散发量;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黑河
DEM数据源及分辨率对HEC-HMS水文模拟的影响
高玉芳1,陈耀登1,蒋义芳2,彭涛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2江苏省气象台,江苏南京210008;3.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DEM数据源及分辨率会影响流域特征参数的提取,进而影响水文模拟结果。将ASTER30mDEM、SRTM90mDEM及基于ASTER30mDEM的40m、50m、60m、70m、80m、90m重采样DEM作为HEC-geoHMS模型输入,提取流域特征,采用HEC-HMS模型,以西笤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2011年6月和2011年8—9月的两场降雨径流过程中,DEM数据源和分辨率对水文模拟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都较好,模型确定性系数都大于0.82,但是单峰的洪水模拟效果总体更好,基于SRTM90m的模型确定性系数比基于ASTER30mDEM、重采样90mDEM的模型确定性系数都大。基于重采样DEM的模型确定性系数变化较大,而且与分辨率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在HEC-HMS的模拟中,基于ASTER30mDEM和基于SRTM90mDEM的模拟输出结果相对误差相差3%~5%,基于SRTM90mDEM和基于重采样90mDEM的模拟输出结果相对误差相差2%~4%,基于重采样DEM的模拟输出结果相对误差相差最大达到了11%。
关键词:DEM;ASTER30m;SRTM90m;重采样;HEC-HMS模型;径流模拟
流域地貌结构因子对径流特征的影响分析
刘金涛1,2,王爱花1,2,韦玉1,程兵峰2,韩小乐1,2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选取淮河两个主要暴雨中心的11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地貌结构因子(流域高程曲线特征值等)对其水文响应特征(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流量历时曲线斜率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域高程曲线积分值及其斜率对径流特征影响最大。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流量历时曲线高流量阶段的斜率值(Sfh)与高程曲线斜率成正比,确定性系数达到0.77和0.67;而流量历时曲线低流量阶段的斜率值(Sfl)与高程曲线积分值也成正相关,确定性系数达0.65。这表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流域,其蓄水能力较弱,容易造成暴雨洪水过程的陡涨陡落,且多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较大;反之在较为平坦的流域,其径流响应相对缓慢,表现出较强的流域调蓄能力。
关键词:中小流域;地貌结构因子;径流特征
华北平原典型区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特征
马斌1,2,梁杏3,靳孟贵4,李静1,牛宏1
(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8;3.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4.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为研究华北平原衡水地区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特征,采集不同盐度的深层地下淡水(TDS为0.61g/L)和浅层地下咸水(TDS为7.97g/L),现场开展室外器皿蒸发实验,获得了当地气象条件下氢氧同位素分馏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淡水及咸水剩余表层水δ18O与剩余水比率f呈指数关系,与瑞利分馏模拟结果一致,δD和δ18O蒸发线斜率分别为4.78和4.69。整个蒸发过程中,淡水及咸水氢氧同位素值增量?δD分别为?δ18O的4.82倍和4.76倍;剩余表层水相对于初始水δD和δ18O的变化量与累积蒸发量之比,淡水分别为2.68‰/cm和0.56‰/cm,咸水分别为2.78‰/cm和0.61‰/cm;而在不同的蒸发时段,剩余表层水δD和δ18O的变化量与蒸发量无明显相关性。受水分子扩散的影响,蒸发皿中氢氧同位素分馏在垂线上分层微弱。由于水体盐度较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进行自由蒸发时,氢氧同位素分馏的盐效应可以忽略。
关键词: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
段良霞1,2,黄明斌2,张洛丹1,2,索立柱1,2,张永坤3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为掌握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经典线性回归方法对该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呈中等程度变异,并与海拔高度、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和分形维数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交互相关关系,可用于状态空间模拟分析。不同因素组合下的状态空间模拟效果均要优于线性回归方程,其中采用海拔高度、砂粒含量和分形维数的三因素状态空间方程模拟精度最高(R2=0.992)。状态空间模拟方法可用于黄土高原坡面尺度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预测。
关键词:坡面尺度;土壤水分;线性回归;状态空间模拟;黄土高原
双峰型非均匀沙推移运动特性及输移规律
孙东坡1,刘明潇2,王鹏涛1,李国栋2,赵亚飞1,董明家1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45;2.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采用图像识别与推移质动态监测技术,开展基于双峰型非均匀推移质的系列水槽试验。通过引入反映床面粗糙度、粘性底层特性与颗粒非均匀度η(粗细比)的综合水流强度函数Ψb、特征弗劳德数Frb,系统研究了不同水流强度与床沙组成条件下的推移质输移特性以及颗粒非均匀度对输沙率的影响。通过对关键因子的辨识与量纲分析,提出了双峰型非均匀推移质输移模式,建立了基于近壁特征因子的水流强度Ψb与非均匀推移质输移强度Φ′的函数关系。对双峰型底沙输移机理的分析表明,非均匀沙的组成特征使得η成为影响Φ′的重要参量;正是细粒对粗粒的解怙作用对粗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使推移质输移率与颗粒非均匀度间呈现驼峰关系,峰值对应的粗细比ηc约为3∶7。
关键词:颗粒非均匀度;综合水流强度;特征弗劳德数;粘性底层;量纲一输沙率
粉质黏土堤防漫溢溃决试验
魏红艳,余明辉,李义天,吴松柏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为研究粉质黏土堤防漫溢溃决破坏过程及其对水流要素和土体性质的响应规律,以河道流量、筑堤土体含水率和孔隙率为变量,在弯道水槽中开展了9组堤防漫溢溃决概化试验。通过试验发现,粉质黏土堤漫溢溃决溃口发展过程可分为垂向侵蚀和横向扩宽两个阶段,垂向侵蚀阶段以“陡坎”后退为主要形式;筑堤土体含水率与孔隙率不仅影响了溃口垂向侵蚀以及横向扩宽速度,而且决定了溃口最终形态,河道流量主要影响堤防溃口的横向扩宽速度;溃口处流速以及下游水位变化受溃口高度的制约。拟合得到土体黏聚力与土体含水率、孔隙率的相关关系式;通过试验数据提出了由土体黏聚力和水流参数表达的“陡坎”侵蚀后退速度计算公式,证明具有一定合理性。
关键词:粉质黏土堤防;漫溢溃决;含水率;孔隙率;黏聚力;“陡坎”侵蚀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
李文杰1,杨胜发1,付旭辉2,肖毅2
(1.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74;2.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
摘要:针对三峡蓄水运行后的泥沙淤积问题,基于实测资料,采用输沙率法和断面法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结果表明:三峡水库2003—2013年泥沙淤积总量为15.31亿t,平均排沙比为24.5%,均较论证阶段降低;库区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和弯道河段,宽谷段全断面发生淤积、弯道断面流速较小一侧淤积、峡谷无累积性淤积;常年库区近坝段泥沙淤积速度逐年减小,而上段泥沙淤积速度则呈增大趋势;淤积物粒径沿程分选不明显,常年回水区淤积物中值粒径多在0.01mm以下。库区峡谷段深泓线无明显变化、尚未出现泥沙淤积三角洲、库尾泥沙淤积上延和尾水抬高不明显,据此初步推断峡谷河段存在富余挟沙力而成为局部侵蚀基准面,整个库区将无统一平衡比降的趋势。
关键词:泥沙;淤积;挟沙力;平衡比降;三峡水库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过程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
夏军强1,张晓雷1,2,邓珊珊1,李洁1
(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采用浑水控制方程,建立了基于耦合解法的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用于模拟高含沙洪水演进时的河床冲淤过程。然后采用黄河下游游荡段1977年7—8月实测高含沙洪水资料对该模型进行率定,基于水沙耦合解法的各水文断面流量、总含沙量及分组含沙量的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符合更好,计算的沿程最高水位及累计河段冲淤量与实测值也较为符合。最后还采用2004年8月高含沙洪水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率定及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维水沙耦合模型计算高含沙洪水过程,能取得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高含沙洪水;洪水演进;河床冲淤;浑水控制方程;耦合解法;黄河下游
泥沙起动概率的高速摄影测量方法
苗蔚1,陈启刚2,李丹勋1,钟强1
(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为了通过实验测量泥沙起动概率,基于封闭槽道内开展的泥沙起动实验,系统论述了基于高速摄影的起动概率测量方法所涉及的起动概率定义、相机采样频率、图像处理方法、起动比例与运动比例的关系等关键问题。根据泥沙在水流紊动猝发作用下起动的物理机制,定义实测起动概率为单个紊动猝发周期内,从一定面积床面上冲刷外移的泥沙比例。根据推移质运动概念模型,提出高速图片拍摄间隔应小于推移质运动的中间时间尺度,以捕获泥沙的每一次起动。在高速图像处理时,通过连续两帧图片之间的灰度差实现运动比例的无偏差提取。进一步分析表明,运动泥沙可处于起动、止动或滑翔状态,运动比例等于起动比例、止动比例和滑翔比例之和,起动比例与运动比例之比等于两张图片之间的时间间隔除以推移质运动的中间时间尺度。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将高速摄影测量方法用于泥沙起动概率的测量,结果表明,临界起动水流条件时,床沙处于少量起动现象,对应的临界起动概率与窦国仁所推导的2.28%接近。
关键词:泥沙;起动概率;高速摄影;图像处理;猝发;采样频率
论感潮河段航运工程水文标准分界与衔接
张幸农1,陈长英1,刘慧2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2.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0)
摘要:针对中国河流与海岸交界处感潮河段航运工程水文标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设计水位的确定及其衔接和水流、泥沙分析方法的差异,进行区段划分和标准衔接关系的研究。通过阐述感潮河段区段及基本特征,分析了各类航运工程的水文指标,提出以“月平均潮位年变幅多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潮差”两特征值的比值作为感潮河段不同区段划分的依据指标,并通过实例计算,论证了航运工程水文标准分界及其衔接关系。结果表明,该指标反映了感潮河段不同区段水文条件受径流和潮汐的影响程度,依据其不同取值,可对航运工程水文标准予以分界,形成较好的衔接。
关键词:感潮河段;航运工程;水文标准;分界与衔接
城市小型河流水动力弥散和潜流交换过程
于靖1,2,张华1
(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3;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为研究城市小型河流中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规律,分析基流条件下流动水体与暂态存储区之间的滞留交互作用,采用溴化锂(LiBr)作为保守性示踪剂进行野外现场示踪试验,结合一维溶质运移存储模型(One-dimensionalTransportwithInflowandStoragemodel,OTIS)定量解析潜流交换特性,估算纵向弥散系数(D)、潜流交换面积(As)、主河道断面面积(A)和潜流交换系数(α)。模型度量指标DaI值和均方根误差值结果表征参数模拟结果可靠性高,拟合效果理想。由泵入点O至下游1300m设置的A、B、C、D4处监测点的模拟结果表明,水文参数D、As、A和α均随水文条件而变,OB河段(0~600m)潜流交换能力较弱,主要以对流弥散过程为主;BD河段(600~1300m)具有较强的暂态存储能力,对溶质的滞留时间长;BC(600~1000m)和CD(1000~1300m)河段交换系数分别为(3.42×10-6±0.65×10-6)s-1和(2.87×10-6±0.81×10-6)s-1;河段BC存在2.2×10-5m3/(s·m)的侧向补给流量。4个河段对比发现,城市河流渠道化、河床沉积物贫瘠等特征导致潜流交换能力弱化。
关键词:城市河流;物理迁移;暂态存储;保守性示踪剂;一维溶质运移存储模型
非均质裂隙介质中重非水相流体运移
邓亚平,张烨,施小清,吴吉春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由于裂隙介质具有强烈非均质性,使得重非水相流体(DNAPLs)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行为较孔隙介质更为复杂。基于指示模拟算法模拟裂隙介质的二元变量(粗糙面接触和裂隙开口),综合模拟退火算法构建裂隙渗透率随机场。采用T2VOC模拟DNAPLs在裂隙介质的运移,探讨粗糙面接触的相关长度、各向异性比、倾角以及非均质性程度对DNAPLs运移分布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粗糙面接触的相关性越差,DNAPLs污染范围越大;粗糙面接触的各向异性比和倾角增大,将导致更多DNAPLs残留;而相关长度和各向异性比增大以及倾角减小,都会引起DNAPLs锋面运移速率增大;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增强,会导致局部粗糙面接触上蓄积的DNAPLs饱和度增大,运移速率减小。
关键词:非均质;裂隙介质;地质统计;DNAPLs;T2VOC
结合糙率校正的河网水情数据同化
陈一帆1,2,程海洋1,万晓丽1,2,方华建1,2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2.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为解决河网水动力模型重要参数糙率与水力状态量水位、流量的同步校正问题,以糙率和水力状态量作为河网非线性动态系统变量,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构建结合糙率动态校正的河网水情数据同化模型。通过算例计算,系统分析了水位动态噪声水平、糙率动态噪声水平、糙率初始值及测站个数对模型校正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用于水位状态量的实时校正;靠近测站的糙率校正值趋于真值,远离测站的糙率校正值趋于初始值;通过调整糙率动态噪声水平,可以有效控制糙率的修正量,防止糙率修正过大而引起计算失效问题。
关键词:河网;糙率校正;扩展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
生态模型在河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申霞1,2,B.LarryLI2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2.EcologicalComplexityandModelingLaboratory,UniversityofCaliforniaatRiverside,RiversideCA92521-0124,USA)
摘要:河口作为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地,具有生态交错带特性,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发生着演变。生态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以及生物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的重要手段。采用不同方法对生态模型进行分类,综述各类生态模型的特性、优缺点及应用领域。讨论建模过程中模型变量与函数、模型整合及时空尺度、模型参数取值及不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各类生态模型在河口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评价、系统决策支持等管理领域的应用。尽管中国河口生态模型构建及应用已有一些成果,但与国外相比,在理论生态学及数据积累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关键词:河口生态系统;生态模型分类;时空尺度;人类活动;海岸带综合管理
关于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热点的认识
李炎隆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中国的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正确指引水利学者的研究导向,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2014水工结构与水力装备战略研究暨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及水利学科有关申请书的申请材料和专家评议意见,分析了水科学研究中水工结构工程学科近期的研究进展情况,初步明确了“库坝工程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为“十三五”期间水工结构学科重大研究项目,在“生态水工学”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优先支持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提出了学科亟待攻关的前沿热点科学问题。该研究有利于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凝炼关键科学问题,促进水利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水工结构;材料及施工;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领域;学术交流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水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中文摘要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水文 生态 过程 科学 比例
《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10期摘要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遮帘式板桩码头的工作机理蔡正银1,侯伟1,2,关云飞1(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4;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摘要:板桩码头结构深水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克服作用于前墙上的随开挖深度剧增的土压力。遮帘式板桩结构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的板桩码头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年第4期文摘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2015年8月第4期(总第152期)(双月刊)目次脉冲波作用下竖直弹性板的水弹性响应……………………高哲,梁书秀,孙昭晨,王兴刚(1)突发洪水时山区中小水库漫坝风险的极大熵分析………………………………陈业华,王浩(9)综合物探法探测堤坝白蚁隐患的关键技术研究………陆俊,李军,臧德记,贾海磊,严双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9期摘要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中低压缩性土地区桩承式加筋路堤现场试验研究郑俊杰1,曹文昭1,董同新2,张军3,谢明星1(1.华中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2.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3.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水科学进展》2015年第4期摘要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I.现代变化趋势任国玉1,2,任玉玉1,2,战云健3,孙秀宝2,4,柳艳菊1,2,陈峪1,2,王涛2,4(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2.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大坝所举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及数据可视化方案”讲座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2015年7月30日,大坝所邀请中水银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家举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及数据可视化方案”讲座。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8期文摘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非饱和砂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王成华,万正义,张成林(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摘要:传统降雨入渗分析仅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砂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砂土坡面进行了一系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年第3期文摘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2015年6月第3期(总第151期)(双月刊)目次堰塞坝溃坝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陈生水,赵天龙,钟启明(1)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裂缝扩展过程模拟…………………………………………胡少伟,米正祥(9)基于相似理论的海工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寿命预测………………刘荣桂,徐洁,陈素碧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7期文摘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压实黏土梁弯曲开裂性状试验研究凌道盛1,2,徐泽龙1,2,蔡武军1,3,王云岗*4(1.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2.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3.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4;4.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6期文摘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大厚度自重湿陷黄土湿陷变形评价方法的研究邵生俊1,2,李骏1,李国良3,邓国华4,张继文5,刘阳1,邵帅1(1.西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陕西西安710048;2.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3.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4.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5期文摘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软黏土中某内支撑式深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分析李忠超1,陈仁朋1,陈云敏1,饶猛2(1.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2.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摘要:软黏土中深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是基坑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评估方法主要有传统经验公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