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座谈】晏维龙书记出席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讨会_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马克思主义学院 报道

3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第三期活动“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讨会在文济307(东)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晏维龙,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文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团委负责人、艺术教学部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欢春主持。

晏维龙指出,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从本源上来说是哲学问题。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有着相通性、一致性。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文化,虽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并且有自己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和内规律。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念。这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评价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很好地集体备课,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风采和水平,达到了开阔思维、互相启发的预期效果。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学术研究上要坚定自信,争取承担更多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开出更多让学生喜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大贡献,在落实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中有更多担当。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带头人吴汉全认为,中国文化虽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只是可能性。要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对象层面的中国化和内容层面的中国化。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强飙认为,对“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这一命题深刻探讨很有意义,我们要深入剖析和研究这一命题。今天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理论创新、制度坚持、道路探索和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我们要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观点出发,深刻理解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教会学生知行合一。

文学院院长刘顺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大同”、“天下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追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致的,与中国实际结合才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国琪从历史眼光分析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接受的情况,一是中国所处的历史危亡时刻,二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传播,并指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从未间断,这与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一致,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祥副院长认为,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很好地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而且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两者之间方法原理相同,目标使命一致。艺术教学部唐善梅副主任也从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角度,提出了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其他与会教师分别从中国文化历史的完整性、大众文化心理、马克思主义人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特质等角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赵欢春在总结时说,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就当代中国而言,中国文化就是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内容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体现在四个维度上:一是大哲学的思维方式,二是大历史的纵深眼光,三是大人生的终级关怀,四是大人际的道德价值。这四个维度也是我们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学教学工作的方法论指引。

相关话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委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