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志清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1-03

王志清,2000年引进高校,2003年评聘为古代文学教授,2005年聘为硕士生导师。主攻唐宋文学及文学评论。现为南通大学古代文学唐宋方向学科带头人,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赋学会特邀理事,孟浩然研究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世界华文诗人学会等理事。
自2000年调入高校以来,在数十种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其论文散见于《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文史知识》、《天津社会科学》、《河北学刊》、《江海学刊》、《中州学刊》、《学术论坛》、《江淮论坛》、《北方论丛》、《东岳论丛》、《南方文坛》、《社会科学辑刊》、《探索与争鸣》、《鲁迅研究月刊》、《江苏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学海》、《古典文学知识》、《名作欣赏》,以及《东北师大学报》、《深圳大学学报》、《山东师大学报》、《吉首大学学报》、《福州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报》、《宁夏大学学报》、《南通大学学报》等。其文章被《新华文摘》、《高校文摘》、《报刊文摘》、《唐代文学年鉴》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多次转复,收入《中国中古文学研究》、《长安学》等论文集。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包括主编)11部,代表著作有《纵横论王维》、《盛唐生态诗学》、《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
其学术影响主要在王维研究和盛唐山水诗研究上。学坛巨擘傅璇琮先生认为:“志清君学术视野也较开阔,特别是在王维研究上另辟蹊径。”著名学者霍松林认为其《纵横论王维》“探微抉奥,胜义纷呈。视角新颖,论析精密,新意迭出”,具有“拓土开疆的意义”。王维研究会原会长陈允吉教授称此著“与近几年来问世的王维研究论著相比,不论在广度与深度上本书都见出自己的优势。”其盛唐生态诗学研究,为陈铁民先生赞为“开辟了一门新学科”。近年来,偶尔涉猎辞赋研究,鉴赏家徐应佩先生撰文誉其为“研究当代文赋第一人”。文学创作,以散文诗影响较大,曾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文学报》、《诗刊》、《中国诗歌》、《诗潮》、《扬子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香港散文诗》、《文学报》(港)、《文艺报》(港)、《华夏纪实》(港)、《葡萄园诗刊》(台)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其作品被选入《中国新诗选》、《世界华文诗存》、《江苏新诗50年》、《中国散文诗经典》、《中国散文诗90年》、《散文诗六十年精品选》、《大诗歌》等十多种选本,编入多种诗歌、散文诗年鉴,并被《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论》等专著以章节的形式写入。2006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学”诗歌一等奖(仅1名);2007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理论集”奖(共5名);另在香港二度获奖;其学术论文曾5次获南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奖。
学术研究与创作特点的评介文章,散见于《文艺报》、《唐代文学年鉴》、《唯实》、《东方丛刊》、《东方文化周刊》、《社会科学报》、《古籍新书报》、《文汇读书周报》、《全国新书目》、《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王维研究》(专辑)以及省市日报、晚报、广播电视报等,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报刊亦有文章评介。

2000——2010著、编出版
独著
《神啊神——生命痛感之札记》(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心如古铜》(华晖出版社2005)
《盛唐生态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齐鲁书社2007)
《纵横论王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初版;齐鲁书社2008再版)
《大风起兮:袁瑞良赋体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10)
主编
《中外诗歌精品阅读》(语文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实用语文学习辅导》(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文心雕虫》(齐鲁书社2007)
《儒林心史》(齐鲁书社2009)
《学林广记》(黄山书社2010)

2000—2012主要论文统计2012年:东亚三国文化语境下的王维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12.1)美学与情性的两极差异:从《鹦鹉赋》到《白鹦鹉赋》(南通大学学报2012,2;北京大学学报文摘2012.3)苏轼韵高而才高的诗美思想(苏州大学学报2012,4)李商隐《九日》献疑(南都学坛2012.5;高校文摘摘要2012.6)论傅璇琮的书序(宁波大学学报2012.1)当下旧体诗词悯情书写的价值理性(武陵学刊2012.2)挑灯常拾新鲜句——何永康七绝评论(文教资料2012.6)立体而开放的研究景观——《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评论(中国韵文学刊2012.4)

思想汁液的独饮与苦酿(文艺新观察2012.2,总期40)哲思话语与精神美色(香港散文诗2012.4,总期43)妙在繁花落尽时(《艺术鉴藏》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

范曾辞赋的现代品格(范曾研究2012.1转载)“代表作”制度且慢行(社会科学报2012,4,12)百年回眸的文化自觉(社会科学报2012.7.27)大树·旗帜·风向标(文学报2012,7.27)批评家的自我救赎(文学报2012.8.16;中国社会科学等网转发)新诗评论:怎的都不谈格律(文学报2010.11.15;中国社会科学等网转发)解密无秘密可言的秘密(四川日报2012.3.30“文艺评论”版)2011年盛唐诗歌的极品——《次北固山下》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11,1)深入浅出的技巧和境界——尚永亮《唐诗艺术讲演录》评论(《淮阴师院学报》2011,2)盛唐盛世对王维及诗歌的造就(《南通大学学报》2011.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4卡片;《北京大学学报》2011.6文摘)李白与“金陵怀古”的集体无意识(《南师大文学院学报》2011,3)《大历诗风》的诗学话语与文体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11,5)李白首开“金陵怀古”咏叹的特殊意义(《中国李白研究》2010-2011集,黄山书社2011.12版)当今辞赋欲何往(《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1,6)“一枝秾艳露凝香”——香港散文诗作家评论(《香港作家研究》第九卷,香港文学报社2011年8月出版,同见《香港散文诗》总40期,2011年10月出版)不能用经济适用房招揽教授(《光明日报》2011,4,25)谒嵩阳书院(《光明日报》2011,7,11

2010年
《次北固山下》的公信度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报》2010,1)
“谪仙”自我:李白的认知错位和精神偏执(《宁夏大学学报》2010,6期)
缘何没有“王湾体”(《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9出版)
长安文化的精髓与王维诗歌的经典性(《长安学术》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0,11)
范曾辞赋的现代品格(《名作欣赏》2010,1期)
袁瑞良赋的美学特征(《扬子江评论》2010,5期)
当下辞赋之三忧(《中华辞赋》2010,第5期)
简笔精写“瘦身”文学史(《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期)
诗情璧合史实的经营(《边疆文艺评论》2010,3期)
量身定做文学史(《语文教学通讯》2010,第11期)
强烈而执著的诗歌实验精神(台湾《葡萄园》诗刊2010,秋季号,总187期)
《老君山赋》全在意胜(《牡丹》文学月刊2010,12期)
踏歌欢乐中国行——《华夏踏歌》评论(《词坛》2010年4期)
只是征行自有诗——《诗文歌词集》评论(香港《文艺报》总期第三十二,2010,1,1)
散文诗:最不可或缺的是自由精神(《梧州学院学报》2010,第5期;《中国诗歌》2010,第12期)
微型文学史评介(《文汇读书周报》2010,1,15)
报告文学写作的危机与拯救(《文学报》2010,11,25)

2009年
评董乃斌《文学史学原理研究》(《文学评论》2009.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三十年唐诗研究综述(《深圳大学学报》2009.2
诗学“以德为本”的价值理性(《河北学刊》2009.5)
王维:应制七律第一人(《文史知识》2009.1)
王维诗美适度原则和中节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9.5)
金陵怀古第一诗(《古典文学知识》2009.6)
盛唐盛世的诗歌经典(《南通大学学报》2009.5)
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范曾的“三恋”情结(《华夏纪实》香港2009.1)
长安文化的精髓与王维诗歌的经典性(“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大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008年
宗杜论诗:元好问的意义与局限(《民族文学研究》2008.4)
从《中兴间气集》看盛、中唐之交的王维接受(《文学遗产》2008.6)
王维“歌诗化”的自觉(《吉首大学学报》2008.6)
怎样拯救堕落的文艺批评(《探索与争鸣》2008.8)
论苏轼“诗主理”与“主理诗”的理性自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3)
灵魂之舞的自由维度——王充闾大散文及其散文观研究(《南方论坛》2008.5)
王维友情诗的“遥想”写法(《名作欣赏》2008.5)
黄山为辞兮黄河为采——袁瑞良辞赋荐读(《名作欣赏》2008.9)
王维的生态观及其诗的生态形质(《江汉大学学报》2008.5)
“黍离”之悲与“蒹葭”之愁——《听雨》与《乡愁》的相似性比较(《文学界?人文》2008.9)
古代文学“应用”研究的范式——评吴在庆《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文汇读书周报》2008.11.7)
《散文诗90年》:跨越百年的巡礼(《出版人》2008.6)
《王维论稿》评论(《唐代文学年鉴200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3出版)
《唐代文士与唐诗考论》评论(《唐代文学年鉴200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3出版)
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唐代文学年鉴2008》,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10)
王维的生态观及其诗的生态形质(《唐代文学研究12》,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10)

2007年
陆游“史笔山水”的写实品格和形态(《中州学刊》2007.5)
《闲情赋》之于“宫体诗”的影响考论(《贵州社会科学》2007.7)
焦躁的叩问——王充闾及其散文之美学观照(《社会科学辑刊》2007.2)
彻骨真爱的血性投入(《名作欣赏》2007.1)
人生焦虑演衍的自恋情怀(《名作欣赏》2007.4)
大巧之拙不工自工(《名作欣赏》2007.6)
《闲情赋》的费解与新解(《名作欣赏》2007.10)
王维“闲适”的生命精神与诗歌旨趣论(《南都学坛》2007.1)
“后王维”时期的王维接受(《唐都学刊》2006.6)
王士桢诗学的“救弊”思想内核(《南通大学学报》2007.5)
新锐、理性的批判精神——评论《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报》2007.1.)
《我的海南岛》再版序言(香港《华夏纪实》2007.3/4合期)
生活处处皆好歌(《词坛》2007.6期)
自适度情境而直切内心的诗性求解(《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张謇开发思想研究综述(《张謇研究百年回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2006年
美在和谐:《山居秋暝》新解(《文史知识》2006,11)
盛世选本的盛世形态——《河岳英灵集》、《唐贤三昧集》二选本之共性研究(《山东师大学报》2006,3)
盛唐的盛世和谐特征及其内涵考察——兼论盛唐诗人的休闲状态和山水情(《吉首大学学报》2006,5)
刘长卿山水诗的盛唐面目(《殷都学刊》2006,2)
刘长卿归属盛唐山水诗派的理由、意义及其它(《南都学坛》2006,4)
蓝海文新古典主义诗学的核心及其“潜诗学”特征(《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1期)
以诗性与哲意为诗歌命名——沙白新作《八十初度》组诗之评论(《南京理工大学报》2006,2期)
道学视阈的王维阅读(《南通大学学报》2006,6)
为真情招魂:散文诗最好方式的自救(《西华大学学报》2006,6)
以歌释诗:切入唐诗原创本体的研究(《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作家的困境当归咎于作家自己(香港《华夏纪实》2006,3期)
美妙的山水协奏:袁瑞良赋论(《光明日报》2006,11,10,7版)

2005年
人性与诗性的急转弯:沈宋贬诗与盛唐先声(《学术论坛》2005,5)
盛唐城市化进程与诗歌的回归主题(《东北师大学报》2005,1)
“弃”之稳否辨:《赠孟浩然》与《岁暮归南山》之讨论(《名作欣赏》2005,2)
王维追步楚骚的美学意义(《唐都学刊》2005,2)
魏晋骈赋的文体性质及其意义(《南通大学学报》2005,1)
魏晋骈赋的文体性质及其美学意义考论(《中国中古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
《唐诗创作与唐诗传唱关系研究》评论(《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为当下基础教育号脉的勇力——读《基础教育的战略应对》(《南通大学学报》2005,3)
赤子心肠血性文章(《新教育》2005,5)

2004年
“王维模式”的文化诠释(《深圳大学学报》2004,1期)
“美不自美”:中唐诗美的人类自我中心观特征(《江淮论坛》2004,6)
“美在自美”:盛唐山水诗美观的生态本位特质(《内蒙社会科学》2004,4期)
盛唐休闲风气与诗人的别业创作生态(《北方论坛》2004,3期)
盛唐山水诗群落的生态阐释(《贵州社会科学》2004,6)
孟浩然诗水意象解密(《山东师大学报》2004,5)
盛唐山水诗派的语言策略(《延边大学学报》2004,2期)
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与自然品藻(《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2期)
审美时间中的生命体验:王维时间意识论(《南京理工大学报》2004,1期)

2003年
芙蓉论诗与谢、王山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3期)
王维美学观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学海》2000,3期)
佛禅“自性”与盛唐精神及山水诗形态(《甘肃社会科学》2003,4期)
盛唐山水诗“派”的特殊生态(《东方论坛》2003,4期)
接受期待与盛唐山水诗的文化生态(《天津社会科学》2003,6期)
盛唐的文化策略与山水诗派生态(《社会科学辑刊》2003,5期)
自然环境的生态优越与盛唐山水诗派的生态取向(《东北师大学报》2003,5期)
《野草》的文体颠覆与辨证(《鲁迅研究月刊》2003,9期)
审美时间中的生命体验:王维时间意识论(《南京理工大学报》2004,1期)
王维文学史地位之浮沉的反思(《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3期)
现代诗学创建的人文品格(《东疆学刊》2003,3期)
张謇的戏剧观及其实践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03,5期)
张謇书法的实用精神与美学性格(《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1期)
香港散文诗的艺术实力与生命精神(《香港散文诗报》2003,1期)

2002年
文学批评性情参与的学理依据(《江海学刊》2002,2期)
中国文学批评的德本精神及本体意义(《东北师大学报》2002,5期)
盛唐山水诗群落的自然生态观及生存状态(《学海》2002,4期)
从王、孟诗交看二人性情之差异(《贵州社会科学》2002,3期)
寻找学术上的对话平台(《南京理工大学报》2002,3期)
体合天地之心的诗美追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4期)
文学批评的现实语境与本土化策略(《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4期)
贴近生活的艺术样态(《文艺报》2002、5、14)
美丽的林子美丽的《给他》(《当代诗坛诗学季刊》香港,2002第33期)

2001年
“思无邪”诗学模式的审美缺陷及负面效应(《南通师院学报》2001,3期)
王维哲学思想三教兼综的特征(《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2期)
直彻心源的生命感动(《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1,3期)
王维人生哲学中的虚静内核(《王维研究》三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
善性理性的诗化形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外向视角的情感体认(《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当下散文诗到底缺什么(《云南文艺评论》2001,6期)
写出生命的爱意(《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01,8,25)
寂寞状态的生命独语(《中国文化报》2001,4,19)
理想与诗性的生动交契(《中国人事报》文学评论版,2001,3,27)
渴望深度(《人民法院报》文学评论版,2001,5,23)
文学批评请多自重(《人民法院报》文学评论版2001,9,12)

2000年
芙蓉论诗与谢、王山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3期)
王维美学观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学海》2000,3期)
以还乡精神构筑理想家园(《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
精彩纷呈的动态结构:《唐代美学史》评(《南京理工大学报》2000,3期)

1990—2000部分作品
专著
《生命场景》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心智场景》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魂泊昆仑:走近王宗仁》东方出版中心1998
《约会香港:香港诗侠诗歌评论》雅苑出版社1998
论文(古代)
陶潜与陆游比较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2,2期)
清于月出初三夜澹似汤烹第一泉(《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2,2期)
陆游山水诗:狂与逸的交渗协和(《徐州师大学报》1993,3期)
离情别绪的物质化形态(《中文自修》1993,3期)
山水诗中物的心态化试论(《人文杂志》1993,1期)
王维的金戈铁马审美模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3,3期)
王维边塞诗:雄悍逸放的人格塑型(《晋阳学刊》1994,2期)
诗与禅交相交替的深刻契合(《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4,3期)
同是逸气横清秋:从陆游山水诗看王维的影响(《中州学刊》1995,4期)
心物冥一的庄禅精神(《东北师大学报》1995,6期)
从斜阳意象看王维的悲剧情结(《徐州师大学报》1997,2期)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2期)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江苏社会科学》1998,1期)
歧异两极的心象构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2期)
向善灵魂的深重叹息(《东岳论丛》1999,4期)
论文(现当代)
中国审美教育的传统特征及现代态势(《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2,1期)
当代散文诗之审美观照(《宁夏社会科学》1990,5期)
报告文学功利性的美学价值(《宁夏社会科学》1991,2期)
意象化:当代政治抒情诗的美学自审和选择(《宁夏社会科学》1992,3期)
文艺审美情趣低下化现状之讨论(《唯实》1993,3期)
诗歌的现实情绪在传统积淀上的叠印(《江海学刊》1993,5期)
活泼而自由流淌的绿意(《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3,3期)
新诗形式建构的中和抉择(《诗刊》1997,5期)
感觉孙重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5期)
辉煌颤栗的生命感动(《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6期)
属于孩子们的纯情(《文艺报》1992,1,11)
彦加散文诗研究现象散论(《文艺报》1993,12,11)
还乡与理想家园(《文艺报》1998、11、4)
还乡精神与理想家园(《文艺报》1997,11,4)
贴近生活的艺术样态(《文艺报》2002、5、14)
人性深度的真实示现(《文艺报》1998、4、9;《青海湖》1998,4期)
清纯淡雅的灵魂气息(《文学报》(香港)1999,4月号;《作品》7期转发)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爱爱
    姚爱爱,女,1967年生,南通大学文学院世界史教研室教师。90年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99年取得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被评聘为副教授。任职以来,先后担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通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得南通师范学院第三届十佳教师、院第二届学生论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法政经管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徐静玉
    徐静玉,江苏沭阳人,1972年出生,中国史教研室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199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承担《中国现当代史》、《中国通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近代史料学》、《中国现代史专题》等课程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敦琴
    江苏如东人。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张謇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纪委委员,南通大学学术委员。江苏省历史学特色专业点负责人,南通大学历史学特色专业负责人,南通大学历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南通大学历史学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石静
    石静,女,1969年11月生,江苏如东人,中国史教研室副教授。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获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承担《中国古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通史》、《中国历史专题研究》、《中国现代史专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近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钱健
    钱健,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54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羽离子为其号,多以号行文。先后毕业于海门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苏州大学历史系,受史学士。先后进修于英国利汶语言中心和清华大学及工作于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师范学校、英国罗伯特·戈顿大学、爱丁堡大学。2000年9月起至今先后在江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陆梅
    陆梅,女,江苏启东人,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以同等学历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大学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工作,副教授,先后发表过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论文10多篇。2001年获得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建芳
    刘建芳、教授、1959年9月出生。文学院历史系主任。研究方向世界近代史、美国城市化道路及诸问题研究美国史代表性成果《美国政府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及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美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甘肃社会科学》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邓乐群
    邓乐群(1951.10),湖南涟源人,文学院历史学教授(1998年授职),古代文学硕导,《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江苏历史学会理事、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炎黄文化研究与古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发表论文50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荣华
    崔荣华,男,1962年生于南通。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1985年苏州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2年5月被评为讲师,1999年6月被评为副教授。先后担任了中国古代史、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国史学史等十多门课的教学任务,发表了教学科研文章30多篇,先后主持与参予市厅级课题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
  • 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明
    陈明,1954年12月生。博士,教授。江苏省世界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美国史代表性成果《相信进步----罗斯福与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世界历史》,2002年第4期《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思想及其影 ...
    南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