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主任,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界面过程与效应团队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科学基金(IFS)科学顾问。先后访问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开展表面化学、结构化学和土壤酸化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并与上述国家及美国、印度等国科学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主要从事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土壤酸度与酸化、土壤铝化学和重金属在土/水界面的化学行为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有机酸对可变电荷土壤铝化学行为的影响机制、可变电荷土壤中带电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养分和污染物界面化学行为影响、颗粒表面扩散层重叠对土壤酸化的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在土壤和Fe/Al氧化物表面的反应机制、酸化土壤的修复原理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Plant and Soil, 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中文专著2部 (丁昌璞、徐仁扣.《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 科学出版社, 2011;徐仁扣等. 《酸化红壤的修复原理与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3)。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有:土壤中带电表面(土壤胶体、有机质、微生物和植物根)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界面电化学特征和效应;土壤形成过程中粘土矿物和表面电化学性质的演变;土壤酸化过程与酸化控制;生物质炭的化学性质与酸性土壤改良和污染控制。
研究领域:土壤化学,环境化学
招生方向: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土壤学;招生方向:土壤化学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土壤学;招生方向:土壤表面电化学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环境科学;招生方向:表面化学原理与土水污染防治
课题组目前在研项目:
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变电荷土壤中根-土相互作用与根/土界面的电化学特征;
② 科技部973项目:“东南丘陵区红壤酸化过程与调控原理”—课题三“红壤酸化阻控原理与对策及生产力恢复”;
③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热带地区典型土壤中双电层相互作用与根/土界面的电化学特征;
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养分和污染元素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气候区典型水稻土表面电化学性质的演变特征与效应;
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可变电荷土壤中磷酸盐在细菌-矿物界面固定的机制。
研究生获奖情况:
2005届硕士毕业生李九玉获中科院地奥奖学金二等奖,其毕业论文获江苏省2006年度优秀硕士论文;
2007届硕士毕业生侯涛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2008届硕士毕业生李素珍的毕业论文获江苏省2009年度优秀硕士论文;
2011届博士毕业生袁金华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研究生论文代表作:
(1) Li JY, Xu RK et al. 2006. Mechanism of aluminum release from variable charge soils induced by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kinetics stud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0: 2755-2764. (2005届硕士毕业生)
(2) Hou T, Xu RK et al. 2007. Interaction between electric double layers of soil colloids and Fe/Al oxides in suspension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310: 670-674. (2007届硕士毕业生)
(3) Liang J, Xu RK et al. 2007. Effect of arsenate on adsorption of Cd(II) by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Chemosphere 67(10): 1949-1955. (2007届硕士毕业生)
(4) Li SZ, Xu RK et al. 2009. Electrical-double layer interaction between oppositely charged particles in variable charge soils as related to salt adsorption. Soil Science 134(1): 27-34. (2008届硕士毕业生)
(5) Li SZ and Xu RK. 2008. Electrical double layers’ interaction between oppositely charged particles as related to surface charge density and ionic strength.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6:157-161. (2008届硕士毕业生)
(6) Wang Y, Xu RK et al. 2009. Phosphate adsorption at variable charge soils/water interfaces as influenced by ionic strength.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7(5):529-536. (2008届博士毕业生)
(7) Jiang J, Xu RK et al. 2008. The mechanism of chromate sorption by three variable charge soils. Chemosphere 71(8): 1465-1471. (2009届博士毕业生)
(8) Wang N, Xu RK et al. 2009. Use of various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to study the pH effects in an acid tea garden soil.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25: 128-132. (2009届硕士毕业生)
(9) Mao J, Xu RK et al. 2010. Effect of dicyandiamide on liming potential of two legume materials when incubated with an acid Ultisol.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42(9): 1632-1635 (2010届硕士毕业生)
(10)Yuan JH, Xu RK and Zhang H. 2011. The forms of alkalis in the biochar produced from crop residu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2: 3488-3497. (2011届博士毕业生)
(11)Yuan JH and Xu RK 2011. The amelioration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biochar generated from nine crop residues on an acidic Ultisol.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27(1): 110-115. (2011届博士毕业生)
(12)Wang YP, Xu RK and Li JY. 2011. Effect of Fe/Al oxides on desorption of Cd2+ from soils and minerals as related to diffuse layer overlapping. Soil Research 49(3):231-237. (2011届硕士毕业生)
(13)Tong XJ, Li JY, Yuan JH and Xu RK. 2011. Adsorption of Cu(II) by biochars generated from crop straw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72(2-3): 828-834. (2012届硕士毕业生)
(14)Jiang TY, Jiang J, Xu RK and Li Z. 2012. Adsorption of Pb(II) on variable charge soils amended with rice-straw derived biochar. Chemosphere 89: 249-256. (2013届硕士毕业生)
(15)Wang Q, Xu RK and Li XH. 2012. Proton release from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roots induced by Al(III) under hydroponic conditions. Soil Research 50(6):482-488. (在学博士生)
(16)Liu ZD, Li JY, Jiang J, Hong ZN and Xu RK. 2013. Adhe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to nanoscale Fe/Al oxides and its effect on th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e/Al oxid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110: 289-295. (在学硕士生)
研究生参与的已授权专利
(1) 徐仁扣, 毛佳, 李九玉. 基于豆科植物物料和硝化抑制剂的酸性土壤绿色改良剂. 发明专利号:ZL 2009 1 **.2.
(2) 徐仁扣, 袁金华, 李九玉. 一种高效酸性土壤有机改良剂. 发明专利号:ZL 2009 1 **.8.
(3) 徐仁扣, 赵安珍, 姜军. 一种利用建筑渣土和污泥生产的草皮基质. 发明专利号:ZL 2009 1 **.3.
(4) 徐仁扣, 万青, 郭都, 佟德利. 喜硝植物在修复酸化土壤中的应用及修复方法. 发明专利号:ZL 2011 1 **.5.
(5) 徐仁扣, 袁金华, 王艳平. 一种对农作物秸秆及其他有机物料进行炭化处理的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0 2 **.3.
(6) 李忠意, 徐仁扣, 李九玉, 刘源. 测定土壤流动电位的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3 2 **.5.
联系方式:
Tel:
E-mail: rkxu@issas.ac.cn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仁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04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忠佩
李忠佩,男,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创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生物质转化及有机资源管理技术研究组负责人,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土壤学会秘书长。2003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标
一、简介 1、教育经历 1991年获南京大学地球科系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8年获南京大学地球科系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3年获南京大学地质系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2、工作经历 1992年开始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历任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颜晓元
男,研究员,1970年8月生于湖南衡南县。1988.9-1992.7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士。1992.9-1995.7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1995.8-1998.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1996.1-7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访问****。1999.3-2001.3日本国际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丁维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获得者。1984和1987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97-1998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林业研究所和Griffith大学做高级访问****,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华
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7年和2001年分别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土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3月-2003年3月及2003年10月-2004年9月在日本国际农业科学研究中心(JIRCAS)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及该中心特别研究员进行合作研究。现任土壤与农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段增强
男,副研究员,创新方向:营养与品质,研究方向:设施农业。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实用无土栽培及其配套技术”项目曾获2003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授权专利两项:发明专利:滴灌用防堵滴头;专利证书号:ZL111626.4,实用新型专利:滴灌装置;专利证书号:ZL298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尹斌
尹斌: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1995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出站并留所工作至今。1998年和2000年分别到香港中文大学与英国女王大学做过高级访问****。2001年被聘为研究员,主持“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贾仲君
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员。1997年山西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在美国农业部与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研究大气甲烷氧化微生物;2003年7月至2003年10月北卡州立大学访问****;2003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名古屋大学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龙华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获得者,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7月进入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0年7月出站并来所工作。 主要从事土壤化学、土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兴祥
王兴祥,1967年12月生,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1996和2001年在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英国Durham大学地理系、德国Kiel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所等开展合作研究。2006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