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项目针对设施农业生产中农药、肥料、农膜等农用投入品长期、高强度使用的特点,研究设施农业土壤中农药、氮磷养分、农膜、酞酸酯、重金属、抗生素等积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这些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和风险,提出设施农业污染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形成设施农业土壤污染关键控制技术和环境管理框架体系。项目组联合浙江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在全国不同区域典型设施农业生产区资料调研和环境调查、观测采样、实验室模拟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对典型设施农业生产区系统调查、研究与分析,明确了我国设施农业土壤污染特征及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设施农业污染物清单;提出了设施农业农药、氮磷养分、农膜、肽酸酯、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与方法;提交了设施农业土壤环境管理、农用投入品安全使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土壤污染综合防控对策和技术体系等7项对策建议;编制了《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南》和《设施农业土壤环境管理框架体系》等5项技术文件建议稿。项目出版相关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2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9项,开发计算机软件1项,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15名,培养研究生24名。
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家与地方的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等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持,凝炼形成的《我国设施蔬菜产地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和《我国设施农业中农膜应用的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建议》2份政策建议已经被生态环境部采用,并报送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该项目获奖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第一完成单位)、浙江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获奖人员:黄标,胡文友,方华,滕应,何跃,沈根祥,钱晓雍,曹云者,章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