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院校巡礼:河海大学大禹学院简介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12-09

院校巡礼:河海大学大禹学院简介
2012-11-15


  学院简介
  河海大学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需要,在举办多年基地强化班的基础上,于2009年7月6日成立了大禹学院。
  大禹学院的建设定位是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在课程贯通的基础上,实行本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型教学,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教材,培育教学名师;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实践教育基地;探索新世纪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精英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备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和具有价值判断、社会协调、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本学科专业的专门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了解;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
  实行本研连续培养。学生一、二学年按水利土木大类培养,主要是通识教育和基础培养。第三学年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程序到各专业方向,主要有水工、土木、港航、水文、力学等专业。第四学年开始,满足条件者可免试推荐、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采取措施提高学院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优先推荐学生到与我校合作的国外院校进一步深造,同时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实施“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专业分流方式。采取滚动淘汰制,学校将出台相关规定对不能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滚动淘汰至相关专业,同时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大禹学院

  专业设置
  大禹学院水利类:
  1.水利水电工程: 全国排名 1 (开设该专业院校数:53)
  2.土木工程: 全国排名 7 (开设该专业院校数:291)
  3.水文水资源环境与工程: 全国排名 1(开设该专业院校数:49,世界排名2,仅次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4.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全国排名 3(开设该专业院校数:21)
  大禹学院徐芝纶工程力学班:
  工程力学: 全国排名 12(开设该专业院校数:73)

  学院领导
  院长:院长 鞠平鞠平,男,1962年7月生,江苏靖江人。1982年7月和1985年7月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一直在河海大学任教。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在德国Dortmund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现任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洪堡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专业领域为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和EI收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荣誉。
  书记: 李冠华
  李冠华,男,1962年8月生,江苏常熟人。1986年7月在河海大学获陆地水文专业学士学位,后又获得管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副教授。曾任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州分校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州校区国际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部长,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河海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工作总经理、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现任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院长: 阮怀宁
  阮怀宁,男,1959年10月生,南京市人。1982年1月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学士,1984年1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1991年6月在河海大学获博士,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做高级访问学者,任客座教授。
  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团委书记、中央讲师团副分团长,历任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副处长、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教务部部长、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大禹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等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10多项科技奖励,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班导师
  武清玺,1951年2月生,山东省巨野县人。1977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9年获得工程力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随机场及随机有限元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常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同行专家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曾任河海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工程力学系副系主任、河海大学教学综合改革部主任和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一般力学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江苏省力学学会一般力学委员会顾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水工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课教学和工程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讲“理论力学”等5门本科生课程(其中2门为英语授课)和“工程结构可靠性”等4门硕士、博士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1名。主编国家级《理论力学》教材3套,出版《结构可靠性分析及随机有限元法》和《力学建模导论》专著2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78篇。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水利部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获得电力部(包括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4年评为河海大学教学名师,2006年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2008年评为国家教学名师。
  黄振平,男,1949年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1977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原名: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至1987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1991-1993年被选为援外专家,派往尼泊尔工作,负责水文计算、水文预报和英文翻译方面的工作;1998-1999年,被选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留学,专攻随机水文及水文风险理论;曾任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随机水文教研室主任、水文水资源系系主任助理、水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工程水文、随机水文及水资源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及研究生主讲《水文统计学》、《Applied Hydrology》(英语授课)、《风险分析与决策》、《工程水文学》、《随机水文学》等十多门课程;主编和参编、参译各类教材10多部,其中主编出版的《水文统计学》和《水文统计原理》分别荣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全国数十家高校选为教材,获得广泛好评。主持建设的《水文统计》课程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2007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项目。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河海大学徐芝伦教育奖”等各类荣誉称号和优秀教育奖10多项。作为骨干成员,所在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基于雨洪预报信息的防洪决策风险分析方法研究》评为江苏省优秀论文,《Study on Hydrologic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等论文在国际会议上获得好评。主持和参加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有《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防洪系统决策风险分析》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洪水随机模拟研究等。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陈垓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实验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洛阳市水资源评价》获河南省水利科学进步一等奖。
  顾圣平,男,1957年出生,江苏泰县人。1982年1月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5月河海大学水力发电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10月~1993年10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挪威工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系学习(国家公派)。现任河海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水电系统规划。长期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水电系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负责和参与建设的课程“水利水能规划”、“工程经济学”分别获省级优秀课程。指导已毕业和在读的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先后主持和参与的国家攻关项目、部(省)级项目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论著20余篇(部),其中,被SCI、EI检索的论文2篇次,主编、参编的教材或著作2部。近年来的主要学术研究工作有水利现代化理论、跨流域引水影响分析、边界河流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制定、灌区节水改造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废黄河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及治理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水电站调度与优化运行等,参加了水利部《农村水电站开发规划选点导则》、《农村水电站优化运行导则》等2个部颁标准的编制工作。研究方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水电系统规划、工程经济及项目评估与管理、水库调度及水电站优化运行。
  王义刚,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省定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河海大学海洋学院、交通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岸河口分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围涂开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洋出版社《海洋博士文库》丛书编委会委员,《海洋工程》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及河口、海岸演变、海岸动力学、航道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工程建后对长江河口地区影响”、“长江口南北港河床演变及其对拦门沙航道的影响”;水利水电科学基金《河口盐水入侵数值计算》、“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连云港核电站海洋水文气象研究”;江苏省纵向项目“江苏省海岸带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 “江苏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河口海岸及潮滩冲淤演变分析方法研究”,以及“江苏省海北滩涂围垦可行性研究”;“外环线越江工程二、三维数学模型研究”等项目。成果中获奖的有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泰和路沉管隧道深槽管段抬高对流态和河床演变的影响研究,交通部优秀水运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目前负责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流域调水等工程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第三分课题“长江口冲淤变化趋势及河口治导方针研究”,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项目“泗阳三线船闸泄水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上海实业半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南汇嘴控制工程和没冒沙生态水库规划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篇,被EI(美国工程索引)检索2篇,被ISTP检索1篇。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0余人。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相关话题/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