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河海大学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昌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20

导航


个人概况
科学研究
教学信息
社会职务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李昌利

职称: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部门: 信息学部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部门: 信息学部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电话: **
邮件: charlee@hhu.edu.cn
办公地址:
通讯地址:
邮编:







10 访问




个人简介


手机:**
邮箱:charlee@hhu.edu.cn

主要在图像处理和信号处理两个前沿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排名第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篇;发表课程教学相关论文10篇。获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出版高等学校教材和学术专著各两部。每年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研究生3名;在电子信息(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3名。另外还协助学科教授指导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生,感兴趣者可以及早交流。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在现代信号处理领域:为基于广义特征值分解的盲源分离算法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而证明这一大类算法的本质是源信号的“非特性”——统计非高斯性、时域非平稳性或频域非白性。针对非正交联合对角化,提出了多个能避免退化解的目标函数及其优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盲源分离和波达方向估计等领域。针对频控阵,设计了多个旁瓣电平低、半功率带宽窄的解耦发射波形。
(2)在图像处理领域:针对水下图像红绿通道像素严重退化的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CFA的红绿通道补偿机制。针对低照度环境下图像低质的难题,提出一种从四个对角线出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路径上涉及像素密集而均匀的Retinex照度估计方法;提出了多个能同时提升欠曝、抑制过曝的更加均衡的增强方法。
代表性教学成果:
从教17年来,对教学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刻怀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和激情。始终坚持教研相长和以本为本,反复推敲、钻研课程内容,深度挖掘单一课程及相关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形成了以“信号与系统”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经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身体力行尝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性的“教”与“学”。在《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十余篇。取得了大量的教研成果:对任意序号,我们观察到参与线性卷积运算的两个序列之序号和恒定不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序号和匹配的线性卷积计算方法;更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循环卷积计算方法;建立了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的关系式,严格证明了线性卷积重叠保留法;基于Hilbert变换和包络函数缓变的弱假设,严格证明了平稳窄带随机过程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平稳特性;基于辛格函数等间隔出现零点的奇妙特性,设计了一个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冲激响应函数。



个人资料


姓名: 李昌利
性别: 男
学位: 博士学位
--> --> 出生年月: 1976-08-29 00:00:00.0
学历: 博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领域


一、数字图像处理领域
(1)低照度图像增强;
(2)雾霾图像增强;
(3)水下图像颜色校正;
(4)图像边缘提取与分割;
(5)双边滤波器、导向滤波器;
(6)图像质量评价;
(7)多聚焦图像融合;
(8)显著性检测。
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
(1)盲信号处理;
(2)非负矩阵分解;
(3)矩阵联合对角化;
(4)频率分集阵/频控阵;
(5)可变分数延时(VFD)滤波器设计;
(6)规范有符号数(CSD)系统设计。


科研项目




论文




科技成果





开授课程



教学成果



教学资源




社会职务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相关话题/计算机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