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信息 张景萍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6年 3月30日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化学学院
所学专业 办公电话 5099372
传 真 5269667 E-mail zhangjp162@nenu.edu.
个人情况综述
张景萍,博士,东北师大化学学院教授, 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从事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过硕士研究生课程: 高等物理化学实验、电子结构与化学(英文原版教材)、功能材料(分子磁学)。指导硕士研究生 3名,其中指导布隆迪留学生1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
在测试中心负责核磁共振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测试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加了测试中心的历次计量认证与换证工作。在首次的计量认证过程中,担任结构测试未知样品的测试解析和最后的答辩论证工作。由于我校的80兆核磁谱仪已经列入被淘汰行列,开始时专家不相信我们能够完成解析任务,但是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以超出专家预料的结果获得专家的认可与赞赏。在最近的换证过程中,本人负责需要填写的三份检验报告之中两份报告的攥写工作,为换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完成教学与测试工作的同时,从事光、电、磁特性功能材料及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论文4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J. Phys. Chem. AJ. Org. Chem.Chem. Phys. Lett.Chem. Phys.Synth. MetalsJ. Phys. Org. ChemHeteroatom Chem.等。主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省部委科研项目共7项。2000年获得环太平洋地区化学国际会议组委会青年学者旅行资助,参加Pacifichem 2000国际会议。以利用超分子技术与无机离子构造有机或分子铁磁材料为题的主持科研项目获2002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名)。2002年获"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以有机功能材料电子性质的基础研究为题的参加科研项目获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第4名)。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86年 7月 东北师大化学系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 6月 东北师大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量子化学方向理学硕士学位 (导师:王荣顺教授)
1997年 6月 东北师大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理论无机化学方向理学博士学位(导师:王荣顺教授)
1995年 9月-96年3月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访问学者(K. Muellen教授研究组)
1996年 8月-97年5月美国麻省大学化学系合作研究 (P. M. Lahti 教授研究组)
1999年 10月-01年10月日本九州大学药学部博士后 (N. Koga教授研究组)
2002年 10月--02年11月 德国马堡大学化学系(J. Frenking教授研究组)
1989年 7月--92年6月 东北师大分析测试中心助教
1992年 7月--97年 11月 东北师大分析测试中心讲师
1997年 12月--01年 11月 东北师大化学学院副教授
2001年 12月--现在 东北师大化学学院教授
2003年 5月--现在 东北师大化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社会学术兼职
2002年6月--现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兼职教授
2004年9月—现在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教学工作
指导硕士研究生 3名其中布隆迪留学生1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 2名。出国前主要讲授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高等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语言; 以及函授课程: 核磁共振波谱、高等数学。回国后积极响应学校关于提高硕士研究生英文专业水平的改革方案,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首次在化学学院选用原版英文教材,为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用英文授课的新专业课Explore Chemistry with Electronic Structure Methods。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针对学生毕业论文方向的不同,辅导的侧重点不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认真听取每位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好评。同时充分发挥了本人国外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英语口语特长,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年与其他两位教授一同为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新开功能材料课程,负责分子磁学部分,采用双语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掌握专业名词的英文表示方法。其它专业及往届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均旁听该课程的授课
主要科研方向
从事光、磁特性功能材料及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
1. 实用化稳定分子磁性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
2. 新型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发光机制及性能研究
3. 新型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从头算密度泛涵及能量解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50473032,时间:2005.01-2007.12, 24万元,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杂自旋分子磁性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20274006,时间:2003.01-2005.12, 22万元,主持。
3. 吉林省科委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基金项目"有机及杂化电磁活性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时间:2002.06-2005.06,10.0万元,主持。(已完成)
4. 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资助项目"利用超分子技术构造杂化分子磁性材料",时间:2002.05-2005.06,3.0万元,主持。(已完成)
5.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载体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生产均四甲酸二酐的新方法研究",时间:2001.09-2004.09,6.0万元,参加。(已完成)
6.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电磁活性有机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时间:2000.01-2003.01,1.7万美元,主持。(已完成)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利用超分子技术与无机离子构造有机或分子铁磁材料",时间:1999.01-2001.12,10万元,主持。(已完成)
8.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生产邻对苯二甲酸",时间:1998.01-2000.06,6.0万元,参加。(已完成)
9.中科院应化所百人计划子课题"光电磁活性高分子",时间:1997.11-1999.11,2.0万元,主持。(已完成)
10.国家教育委资助项目"嘧啶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优化研究",时间:1993.01-1995.12,4.0万元,参加。(已完成)
11. 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氟尿嘧啶类杂环化合物新合成方法",时间:1992.05-1994.12,3.5万元,参加。(已完成)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机导体的搀杂与导电机理研究",时间:1988.01-1990.12,5.0万元,参加。(已完成)
主要科研成果
1. 修改并补充了传统的判定铁磁耦合单元的方法
2. 首次揭示出影响双及多自由基体系高自旋基态稳定性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自旋分布规律,和具有稳定高自旋基态的结构规则。为设计新型的高自旋分子提供指导性理论依
3. 提出了集稳定自旋中心与多耦合通道于一体的新概念,据此可设计系列稳定的实用型高自旋分子
4. 提出了利用杂自旋中心和铁磁耦合单元设计高自旋分子的新规则,为高自旋分子的实验工作提供了可行性范围,有效避免了人力与财力的浪费
5. 给出分子间铁磁耦合的正确图象,和三维空间内的磁相互作用模式,从理论上探索利用分子间氢键构造有机铁磁材料的可能性
6. 研究了顺磁离子与卡宾及氮氧自由基通过吡啶、联吡啶、三吡啶形成配合物的磁相互作用机制。发现了卡宾及氮氧自由基在配体上的取代基位置应该选择4位,才能有效地与顺磁离子发生相互作用
7. 利用化学键分解解析方法处理金属有机配合物,发现了配体的络和方式与静电势能及材料发光性能间的本质关系。
8. 利用量子化学手段处理化学传感器体系,揭示出其高选择性的内在因素
学术论文目录:
1. G. Gahungu, J. Zhang “Molecular geometry,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study of meridianal tris(8-hydroxyquinolinato)gallium(III) with ab initio and DFT methods” J. Mol. Structure: THEOCHEM (2005) in press.
2. G. Gahungu, J. Zhang ““CH”/N substituted mer-Gaq3 and mer-Alq3 derivativ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he tuning of emitting color” ” J. Phys. Chem. A (2005) in press.
3. Y. Zhao, Q. Liu, J. Zhang, Z. Liu “Heteroatom-substituted expanded radialenes: one-pot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panded 1,3-dithiolane[n]radialenes” J. Org. Chem. (2005) in press.
4. G. Gahungu, J. Zhang “DFT and TD-DFT investigation of the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for dinuclear and mononuclear copper(I) and silver (I) complexes of 3,5-bis(trifluoromethyl)pyrazole and related bis(pyrazolyl)borate” Chem. Phys. Lett. 410(2005)302-306.
5. J. Zhang, G. Frenking “Quantum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bonds in 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um as emitting material for OLED” J. Phys. Chem. A 108(2004)10296-10301
6. J. Zhang, G. Frenking “Quantum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bonds in Mq3(M=AlIII, GaIII) as emitting material for OLED” Chem. Phys. Lett. 394(2004)120-125
7. G. Gahungu, B. Zhang, J. Zhang “Theoretical study of tris(o-phenylenedioxy)cyclotrisphosphazene(TPP) electronic structure with ab initio and DFT methods” Chem. Phys. Lett.388(2004)422-426.
8. J. Zhang*, L. Wang, R. Wang, N. Koga "The effective position of radical substitution on pyridine ligands for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 in 1:2 complexes of paramagnetic ion and organic radicals: a DFT study" Synth. Met. 137(2003)1355-1356.
9. J. Zhang*, L. Lv, L. Wang, R. Wang, "Th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ono organic radicals and paramagnetic ions through bipyridine ligands" Synth. Met. 137(2003)1347-1348.
10. J. Zhang*, L. Wang, H. Zhang, R. Wang, "Ab initio study for the effect of hydrogen bonds in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spin molecules" Synth. Met. 137(2003)1349-1350.
11. H. Tong, G. Zhou, L. Wang, J. Zhang, "Novel highly selective anion chemosensors based on 2,5-bis(2-hydroxyphenyl)-1,3,4-oxadiazole" Tetrahedron Letters, 44(2003)131-133.
12. J. Zhang, M. Suehiro, A. Sakane, S. Karasawa, T. Akita, N. Kog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l ion and organic radical through pyridine, bipyridine and terpyridine ligands"Mol. Cryst. Liq. Cryst, 376(2002)431-436
13. J. Zhang*, H. Zhang, L. Wang, R. Wang, L. Wang, "Effect of configuration and conformation on the spin multiplicity in xylylene type biradicals" Sci. China Ser. B. 43(2000)524-530.
14. J. Zhang, R. Wang, L. Wang, "The intermolecular coupling through space for stacked high spin molecules"Synth. Met. 103(1999)2273-2274.
15. J. Zhang, G. Yang, R. Wang, L. Wang, "A rule to design high spin molecules with hetero-spin centers"Chem.Res. Chinese U. 15(1999)337-342.
16. J. Zhang, G. Yang, R. Wang, L. Wang, "The design of novel high spin molecules with two-atoms spin centers"Chem.Res. Chinese U. 15(1999)385-387.
17. J. Zhang, R. Wang, L. Wang, M. Baumgarten, "Using triazine as coupling unit for intramolecular ferromagnetic coupling of multiradicals" Chem. Phys.246(1999)209-215.
18. J. Zhang, P. M. Lahti, R. Wang, "Theoretical design of high spin organic molecules with two-center, three electron spin-containing units" J. Phys. Org. Chem., 12(1999)53-60.
19. L.-X. Wang, X.-B. Jing, F.-S. Wang, J. Zhang, R.-S. Wang, T. Soczka-Guth, K. Mullen "Synthesis of poly(phenylenesulfide-phenylenamine) by self-polycondensation of methyl-(4-anilino-phenyl) sulfide with antimony pentachloride" Synth. Met. 101(1999)320.
20. M. Cui, J.-K. Feng, H.-X. Zhang, M.-F. Ge, C.-C. Sun, J. Zhang"Dependence of multiplicity on conformation: ground states of o-, m- and p-phenylenediaminedications"Synth. Met. 100(1999)261-8.
21. J. Zhang, P. M. Lahti, R. Wang, M. Baumgarten, "Design of high-spin molecules incorporation charged plus neutral spin centers" Heteroatom Chem., 9(1998)161-7.
22. J. Zhang, R. Wang, M. Baumgarten, "Role of hydrogen bonds in the propagation of ferromagnetic coupling between high spin molecules" Mol. Cryst. Liq. Cryst., 306(1997)119-123.
23. M. Baugarten, J. Zhang, K. Okada, N. Tyutyulkov, "Intramolecular exchange interaction in xylylene type biradicals" Mol. Cryst. Liq. Cryst., 305(1997)509-514.
24. J. Zhang, M. Baumgarten, "Novel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high-spin Aggregates?"Chem. Phys., 222(1997)1-7.
25. J. Zhang, M. Baumgaten, "Using trazine as coupling unit for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ferromagnetic coupling I"Chem. Phys., 214(1997)291-299.
26. J. Zhang, M. Baumgarten, "The stability of ground state multiplicities in triradicals and their dependence onconfiguration and conformation" Chem. Phys. Lett., 269(1997)187-192.
27. J. Zhang, S. Karabunarlieve, M. Baumgarten, "The ground state spin multipli-city of Schlenk-type biradicals and the influence of additional linkage to ladder type structures" Chem. Phys., 206(1996)339-351.
28. R. Wang, Z. Su, Y. Fu, J. Zhang,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dop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lO4- in polyacene" Synthetic Metals, 55-57(1993)4531-4535.
29. R. Wang, J. Zhang, Z. Su, Z. Huang, "Theory study on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iodine-doped 1,4-cis-polyisoprene" Synthetic Metals, 55-57(1993)4411-4414.
30. R. Wang, J. Zhang, "Theory study on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Polyphenthizin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ts double doping" Synthetic Metals, 43(1991)3399-3402.
鉴定成果目录
获奖情况
以利用超分子技术与无机离子构造有机或分子铁磁材料为题的主持科研项目获2002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备注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张景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3
相关话题/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马占芳
教授信息 马占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9.29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化学学院 所学专业 办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袁树人
教授信息 袁树人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6年7月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学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殷秀琴
教授信息 殷秀琴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1年12月 职 称 教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刘继生
教授信息 刘继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9月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学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徐效坡
教授信息 徐效坡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1年1月 职 称 教授 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刘湘南
教授信息 刘湘南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8月30日 职 称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王士君
教授信息 王士君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1月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刘立侠
教授信息 刘立侠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8年8月1日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所学专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何孟元
教授信息 何孟元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32年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 遗传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朱长甫
教授信息 朱长甫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5月12日 职 称 教授 所在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 植物学 ...东北师范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