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物类群。蚯蚓本身及其在土壤活动中形成的生物孔隙大小、数量与连通性影响着土壤团聚体周转,团聚体的形成与崩解又影响着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同时蚯蚓又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组成和功能,微生物又影响团聚体的稳定和SOC的累积与矿化。已有研究表明,蚯蚓既能促进土壤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积累,也会促进有机碳的矿化,增加土壤CO2向大气的排放。保护性耕作实施后土壤中蚯蚓数量显著增加,那么蚯蚓数量的增加如何影响黑土有机碳的变化?这一过程中土壤结构如何响应,与有机碳发生怎样的交互影响?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以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始于2001年)为研究平台,通过原位监测和室内原状土壤培养实验(180天),探究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下蚯蚓对黑土结构和有机碳的影响及其机制。
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蚯蚓数量。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连接性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保护性耕作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增加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和孔隙连接性,进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图1)。培养实验结果发现,添加蚯蚓对土壤CO2排放无显著影响,但添加秸秆后显著增加土壤CO2排放,并且新添加的秸秆在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中具有相同的分解速率。与传统耕作相比,蚯蚓活动有利于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有机碳的积累,同时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大孔隙平均直径,降低了100-500μm的孔隙数量。结构方程模型模拟得出,保护性耕作下蚯蚓通过影响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 同时得出传统耕作下添加秸秆则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图2)。
以上研究由东北地理所郭亚飞硕士生(第一作者)、梁爱珍研究员(通讯作者)、张延博士、张士秀副研究员、陈学文副研究员、吴东辉研究员等共同完成。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国际土壤和环境科学领域主流学术期刊Soil & Tillage Research,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和Ecological Indicators上。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拔尖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
1. Yafei Guo, Aizhen Liang*, Yan Zhang, Shixiu Zhang, Xuewen Chen, Shuxia Jia, Xiaoping Zhang, Donghui Wu.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earthworms to soil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combined with straw additions.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9, 105, 516–524.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18.04.046.
2. Yafei Guo, Xiaoping Zhang, Yan Zhang, Donghui Wu, Neil McLaughlin, Shixiu Zhang, Xuewen Chen, Shuxia Jia, Aizhen Liang*. Temporal Variation of Earthworm Impac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11), 190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6111908.
3. Yafei Guo, Ruqin Fan, Xiaoping Zhang, Yan Zhang, Donghui Wu, Neil McLaughlin, Shixiu Zhang, Xuewen Chen, Shuxia Jia, Aizhen Liang*. Tillage-induced effects on SOC through changes in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oil pore structur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03, 134617.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4617.
4. Yafei Guo, Ruqin Fan, Neil McLaughlin, Yan Zhang, Xuewen Chen, Donghui Wu, Xiaoping Zhang, Aizhen Liang*. Impacts in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earthworms, residue and tilla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using 13C labelling technique an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21, 205, 104737.
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20.104737.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在蚯蚓对保护性耕作下黑土结构形成和有机碳周转的影响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12
相关话题/结构 地理 黑土 蚯蚓 进展
东北地理所在微塑料影响蚯蚓吸收多环芳烃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塑料(MPs)是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和海洋生物中。它们可以通过农膜降解、污水灌溉、施用污泥和有机肥等途径进入土壤。MPs会影响环境中其它污染物的行为,并对生物体造成有害影响。迄今为止,不同粒径MPs对陆生无脊椎动物积累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仍不清楚。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环境生态学科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利用水生无脊椎动物评估湿地恢复效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湿地是地球表层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胁迫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湿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丧失和功能退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大规模湿地恢复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实施。湿地恢复措施的合理性和生态系统恢复的成效,急需相关评估理论和方法技术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三江平原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过程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江平原是近50年来我国人类农业活动和气候变暖双重影响下地表水热过程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从自然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向水田集中种植区的快速转变,显著改变了地表-大气间的水热传输模式和区域水资源消耗-更新速率,如何量化评估沼泽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通量传输机制和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是关系到三江平原地区湿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基于生态位模型对气候变化下松嫩平原湿地恢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湿地恢复工作不仅能够维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也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湿地恢复工作中,对恢复物种及恢复区域的选择往往是基于经验进行,缺乏对气候变化下湿地适应性科学认定。生态位理论模型可有效确定物种适宜性和恢复区域,因此,东北地理所姜明团队利用松嫩平原湿地植物分布数据,建立生态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黑土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核心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坡地被大量垦殖,水土流失逐年加剧,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目前采用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如垄作区田、地埂、鱼鳞坑等,多以水土保持为目标进行设计,对于污染的削减主要通过大量拦截泥沙、径流来实现。这些措施可能造成上游来水锐减,影响下游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农业行业标准《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发布实施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和东北地理所联合起草的农业行业标准《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正式发布实施,本标准的第一起草人是东北地理所韩晓增研究员。 东北黑土地耕地面积2.78亿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干旱胁迫下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东北大部分地区干旱事件频发,引起粮食产量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粮食产区应对干旱的积极应对策略之一。然而,很少有研究将土壤碳排放、微生物和作物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保护性耕作对自然干旱的综合响应。为此,东北地理所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河口湿地生物扰动的微生物响应特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态学研究普遍侧重于环境的时空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对于生物改变环境,尤其是生物扰动这种不存在直接营养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关注往往较少。河口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其活动对湿地沉积物具有高频率和高强度的扰动。蟹类是滨海潮间带湿地中最重要的底栖动物之一,其掘洞行为显著影响沉积物的养分有效性和沉积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基于遥感大数据和云平台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中国滨海滩涂制图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滨海滩涂是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包括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等无植被区域。滨海滩涂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碳汇、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等,并在调节区域资源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及维持滨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滨海滩涂受到陆地和海洋环境的双重影响和制约,是最为脆弱的湿地生态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野外站布局。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名单共涉及全国69家野外站,其中,依托我所建设的“兴凯湖湿地生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