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作用已成为国际共识。其中,地球大数据成为支撑落实2030年议程的科技手段,为技术促进机制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5周年之际,国务委员王毅9月26日在减贫与南南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期间宣布中国科学院撰写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为各国加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这是继2019年后,第二次在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期间发布相关报告。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由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完成,中国科学院院士、A类先导专项负责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郭华东作为报告总负责人。报告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18个具体目标汇集了26个典型案例,从全球、区域、国家、典型地区四个尺度阐述了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指标进行的研究和监测,包括24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9个决策支持。有关成果包括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进展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保护对策、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全球中高分辨率森林覆盖监测等。《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中文版和英文版可在以下网址获取:https://mp.weixin.qq.com/s/jrqUU43v8FF0IFuVRLwBFQ。
东北地理所王宗明、贾明明、毛德华等完成的“中国沼泽湿地时空分布”案例入选《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成为26个典型案例之一。该案例面向SDG 6.6“到2020年,保护和恢复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包括山地、森林、湿地、河流、地下含水层和湖泊”,采用集成面向对象方法与多层决策树的湿地分类技术(HOHC),进行国家尺度沼泽湿地分类;分析了2015 年中国沼泽湿地空间分布格局,探明了2015~2018 年间中国红树林和互花米草变化特征。案例研究表明,2015~2018 年间中国红树林面积净增长22.11%,互花米草入侵面积净减少2.59%;发现中国红树林恢复成效显著,互花米草入侵得到控制。本案例的研究结果可作为国家落实SDG 6.6进展评估的重要基础,并为《湿地公约》履约行动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2015年中国沼泽湿地空间分布图
2015-2018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变化
2015-2018年中国互花米草面积变化
东北地理所王宗明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湿地遥感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主要包括:(1)研发了高精度国家尺度湿地分布数据集CAS_Wetlands、红树林动态数据集CAS_Mangroves、互花米草入侵数据集CAS S. alterniflora、滨海养殖池扩张数据集CAS_Coastal Aquaculture;(2)基于地球大数据,解析了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阐明了我国湿地损失与恢复的时空特征;(3)构建湿地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湿地恢复空间决策支持模型,建立湿地保护工程成效遥感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中科院1区,IF=7.3)、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1区,IF=6.6)、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科院1区,IF=7.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中科院1区,IF=4.7)、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中科院1区,IF=3.8)、Remote Sensing(中科院2区,IF=4.5)、Sensors(中科院2区,IF=3.3)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并被新华网、中国日报、央视网、中国科学报、科学网、新浪网、网易、搜狐网等媒体广泛报道。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完成的“中国沼泽湿地时空分布”案例入选《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12
相关话题/数据 地球 地理 湿地 沼泽
东北地理所发布30米分辨率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数据集
湿地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对于“美丽中国”建设至关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中国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空间分布范围明显萎缩。高精度的湿地空间分布信息是国家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支持和湿地科学研究的重大科技需求。 东北地理所王宗明研究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与康斯坦茨大学合作揭示土壤微生物在入侵灾难中的重要性
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经济损失使得我们急需探究外来种成功入侵的原因。长久以来,高竞争能力一直被认为是外来种成功入侵的关键。但是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两物种竞争(一个本地种与一个外来种的竞争),很少探究多物种的竞争。此外,竞争有不同的类型,被广泛研究的是对资源的竞争,但是竞争也可以通过其它营养级产生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气孔响应CO2升高和干旱胁迫方面发表特邀综述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干旱是影响气孔形态和气孔运动的两个关键环境因素,直接关系到作物水分关系维持和产量形成。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CO2浓度升高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作物的负面影响。木质部汁液负载的脱落酸在调控气孔形态,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会通过延迟气孔对干旱的响应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DNA甲基化参与调控大豆与大豆胞囊线虫互作的表观遗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cystnematode,SCN;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深入研究大豆-线虫互作机制对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培育抗胞囊线虫病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DNA甲基化(DNAmethlatio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首次推演Karrikin信号通路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组的调控模式
微生物组可以提升作物生产力,利用微生物组服务于作物生长和抗逆是当前农业发展重要趋势。作物到底如何实现对根际微生物组的有效调控,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对此,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土壤微生物研究团队开展了相关探索。 Karrikin(KAR)是燃烧植物释放的一类丁烯酸内酯化合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土壤水分微波遥感估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地表土壤水分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控制地表与大气界面能量和水分交换的重要边界条件,也是地表蒸散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地表水循环、能量循环、生态环境和农业应用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地表土壤水分的获取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反演和数据同化。微波遥感可以穿云透雾,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被认为是全球或区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与康斯坦茨大学合作在“多样性-入侵性”关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在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领域,本地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成为群落可入侵性探讨的焦点问题。1958年,英国生态学家CharlesElton提出经典的“多样性-入侵性”假说,认为本地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抵抗能力越强。尽管该假说被提出之后得到了许多模型或实验研究的支持,但是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东北黑土区切沟侵蚀过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东北黑土区作为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目前面临水土流失加剧,沟道侵蚀严重等问题。研究沟蚀发育关键过程和作用机制,可为黑土区切沟侵蚀防治、修复措施选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梯田作为治理坡耕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重要的水土保持田间工程措施。然而,在全球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湿地植物根际铁碳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目前,铁碳关系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铁(Fe)氧化物对有机碳(OC)的双重作用,既可以通过吸附或者共沉淀的方式保护有机碳避免受到微生物的分解,又可通过铁还原菌(FeRB)介导的异化还原铁过程导致铁结合态有机碳(OC-Fe)的释放。但是,目前铁碳关系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尺度上,很少有研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东北地理所在线虫趋化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寄生线虫与植物早期互作过程中,线虫能够感应植物或者根际微生物释放的化学信号而寻找寄主,而根际土壤pH和无机盐对线虫的聚集性和对植物的趋化性影响鲜有报道,因此土壤环境因子对线虫的趋避作用机制研究不仅能为线虫寻找寄主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王从丽研究员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