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在利用土壤元素组成特征评估湿地恢复效果研究中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12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全球约有一半以上的湿地丧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深入以及湿地保护的加强,世界范围内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以期恢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评估湿地恢复效果的科研工作中,多数研究重点关注湿地植被的恢复过程,对湿地生态工程能否使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恢复到原始状态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土壤元素化学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指征,受景观特征、水文条件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元素组成通常由气候和成土母质共同决定。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多关注一个或少数几个元素,关于湿地恢复前后土壤元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而相关研究对于揭示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变化过程非常重要,将为湿地恢复效果评估与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以我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天然湿地、恢复湿地和开垦农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湿地植被恢复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湿地恢复前后土壤元素组成特征(55种)及其指示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过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元素组成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恢复湿地的土壤元素含量整体介于天然湿地和开垦农田之间。其中,氮、硫养分元素以及少数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在天然湿地中最高,在开垦农田中最低。相反,钠、钾元素以及大部分镧系金属元素含量在天然湿地中最低,在开垦农田中最高。磷元素在恢复湿地含量最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和pH是影响土壤元素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氮、硫、磷以及少数金属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大部分金属元素含量显著负相关。湿地生态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土壤有机质,使得土壤元素组成特征向未受干扰的自然状态方向发展。湿地生态工程实施10-15年,土壤元素组成指示的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可恢复到天然湿地50%左右的水平。然而,土壤特性的差异使得恢复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难以完全达到未受干扰的自然水平。
  土壤质地类型及吸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根际过程和微生物介导的反硝化作用等生物过程显著影响碳吸收、养分积累和金属元素迁移,调控土壤元素组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元素组成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和电导率是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敏感指标,可结合已有生物指标,综合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效果。
  本研究由东北地理所王国栋副研究员、姜明研究员、薛振山副研究员,我所海外特聘研究员、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Marinus Otte教授、袁宇翔博士等共同完成。成果发表于国际土壤学专业期刊Geoderma和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以及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等共同资助。论文信息列表如下:
  1.Wang, G.D., Otte, M.L., Jiang, M., Wang, M., Yuan, Y.X., Xue, Z.S., 2019. Does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soils of restored wetlands resemble natural wetlands? Geoderma, 351: 174-179. 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19.05.032
  2.Wang, G.D., Jiang, M., Wang, M., Xue, Z.S., 2020. Element composition of soils to assess the succes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https://doi.org/10.1002/ldr.3561

图1 土壤元素组成与约束环境变量的RDA排序图

图2 土壤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

图3 基于Bray-Curtis算法的样地(天然湿地、恢复湿地、开垦农田)NMDS排序图

图4 不同样地类型(天然湿地、恢复湿地、开垦农田)土壤元素组成聚类分析
表1 不同类型样地 (天然湿地、恢复湿地、开垦农田)土壤元素含量及环境因素差异

Unit
Undisturbed
Restored
Paddy
P
Environmental Factors
OM
%
16.00±1.50
8.26±0.49
4.65±0.41
<0.001
EC
μs/cm
2360±620
592±47
751±77
<0.001
pH
-
6.08±0.10
6.37±0.13
6.84±0.16
<0.001
Element concentration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U=R=P)
Ag
mg/kg
0.19±0.01
0.17±0.01
0.20±0.02
0.243
Al
g/kg
57.4±1.8
59.1±1.5
58.0±1.5
0.754
As
mg/kg
3.24±0.17
3.16±0.16
3.22±0.29
0.956
B
mg/kg
32.4±2.8
35.1±1.4
35.0±2.9
0.676
Ca
g/kg
7.63±0.37
7.49±0.37
7.71±0.43
0.930
Fe
g/kg
25.4±0.97
28.2±0.80
27.0±1.20
0.117
Gd
mg/kg
4.56±0.17
4.68±0.12
5.05±0.15
0.075
In
mg/kg
0.06±0.001
0.06±0.002
0.05±0.01
0.060
Mg
g/kg
5.46±0.17
5.52±0.24
5.22±0.33
0.681
Pb
mg/kg
19.9±0.40
20.9±0.53
21.6±0.87
0.136
Rb
mg/kg
79.4±1.6
80.4±2.0
80.3±1.8
0.912
Se
mg/kg
0.25±0.01
0.27±0.02
0.24±0.01
0.275
Sc
mg/kg
9.31±0.21
9.37±0.19
9.18±0.25
0.829
Sn
mg/kg
2.93±0.12
3.19±0.08
2.95±0.11
0.165
U
mg/kg
3.62±0.51
2.97±0.23
2.48±0.15
0.098
Element concentrations, decreasing (U ≥ R ≥ P)
Bi
mg/kg
0.25±0.01
0.22±0.005
0.21±0.005
0.001
Cd
mg/kg
0.28±0.01
0.26±0.01
0.22±0.01
0.007
Cu
mg/kg
28.0±0.9
28.6±0.7
23.2±0.6
<0.001
Cr
mg/kg
76.0±5.0
72.4±3.6
60.1±2.8
0.024
Mo
mg/kg
2.24±0.19
1.17±0.08
1.00±0.05
<0.001
N
g/kg
5.08±0.44
3.51±0.21
1.65±0.15
<0.001
Ni
mg/kg
27.9±1.8
23.1±0.7
20.5±0.9
<0.001
S
g/kg
1.36±0.19
0.51±0.04
0.43±0.10
<0.001
Zn
mg/kg
46.0±2.5
35.7±2.0
32.8±2.7
<0.001
Increasing (U ≤ R ≤ P)
Ba
g/kg
0.49±0.02
0.55±0.01
0.57±0.01
<0.001
Be
mg/kg
2.26±0.06
2.58±0.06
2.47±0.07
0.001
Ce
mg/kg
56.5±1.5
56.9±1.7
65.5±1.9
<0.001
Co
mg/kg
10.2±0.4
11.4±0.3
12.6±0.9
0.010
Dy
mg/kg
3.31±0.07
3.50±0.09
3.75±0.11
0.004
Er
mg/kg
1.78±0.04
1.85±0.05
2.01±0.07
0.008
Eu
mg/kg
1.00±0.02
1.06±0.03
1.17±0.03
<0.001
Ho
mg/kg
0.63±0.01
0.66±0.02
0.70±0.02
0.02
K
g/kg
14.3±0.4
15.7±0.3
16.9±0.3
<0.001
La
mg/kg
28.8±0.7
29.6±0.8
32.3±0.9
0.007
Lu
mg/kg
0.23±0.01
0.24±0.01
0.26±0.01
0.011
Mn
mg/kg
160±7
160±11
233±31
0.005
Na
g/kg
7.86±0.52
9.66±0.40
12.41±0.42
<0.001
Nd
mg/kg
26.9±0.9
27.4±0.8
29.9±0.9
0.042
Pr
mg/kg
6.81±0.16
7.04±0.20
7.73±0.22
0.004
Sb
mg/kg
1.20±0.04
1.16±0.02
1.61±0.18
0.003
Sm
mg/kg
4.94±0.12
5.20±0.14
5.67±0.16
0.002
Sr
mg/kg
115±6
130±6
157±7
<0.001
Ti
g/kg
2.90±0.11
3.34±0.06
3.30±0.05
<0.001
Tl
mg/kg
0.53±0.02
0.57±0.01
0.56±0.01
0.015
Tb
mg/kg
0.61±0.01
0.64±0.02
0.69±0.02
0.004
Th
mg/kg
7.67±0.18
8.05±0.17
8.46±0.17
0.009
Tm
mg/kg
0.25±0.01
0.26±0.01
0.28±0.01
0.010
Yb
mg/kg
1.59±0.04
1.66±0.04
1.80±0.06
0.008
Y
mg/kg
29.9±0.5
31.7±0.5
31.6±0.8
0.039
Zr
mg/kg
164±4
194±4
194±5
<0.001
U<R>P
Cs
mg/kg
7.24±0.22
7.40±0.16
6.56±0.20
0.012
Li
mg/kg
27.5±1.2
28.6±0.6
25.1±0.8
0.037
Nb
mg/kg
12.3±0.3
14.3±0.3
14.0±0.2
<0.001
P
g/kg
0.69±0.03
0.74±0.05
0.59±0.02
0.021
V
mg/kg
74.0±1.6
81.9±1.7
75.1±2.0
0.003

相关话题/土壤 地理 湿地 进展 元素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东北地理所在松嫩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研究中取得进展
    松嫩平原比邻科尔沁沙地,由于风蚀等作用形成沙丘-草甸交错相间的分布格局。高处的沙丘地区已被开垦为农田或种植树木,低处形成了盐碱化草甸,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作用,草甸发生次生盐碱化,形成大量裸斑。这种坨甸交错分布格局,为将沙丘上的风沙土搬运到盐碱地上用来恢复盐碱化草地植被奠定了物质基础。“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关键过程与减排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污水净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理的污水类型在不断增加,运行数量和污水处理规模在持续快速增加,对水污染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人工湿地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因此,迫切需要探明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研发可同步实现水质高效净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的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调控元件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近10年来,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创制了容量为40万株系的大豆突变群体并建立了大豆饱和基因突变库和优良变异材料库,在突变体库中筛选和鉴定了调控大豆高产、优质、抗逆的重要基因20多个,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材料和目标基因。最近学科组通过对突变体分析研究,解析了调控大豆维生素B1合成、四吡咯代谢和表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森林健康状况遥感评价研究中取得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在保障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健康状况是进行生态评估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体现在生态系统稳定性、恢复力、碳储存能力、木材生产力等方面。多源遥感数据的涌现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多尺度、高精度的森林植被重要生态参数遥感反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互花米草入侵过程遥感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到中国后迅速繁殖,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互花米草入侵过程的精准、连续监测对了解互花米草入侵机制至关重要,也是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重要依据。由于互花米草生长在复杂的潮间带区域,可达性差,遥感解译成为监测互花米草入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潮汐对互花米草的周期性淹没,无法确保在卫星过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类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农作物时空信息监测对于农业产量的精准评估十分关键。遥感技术具有实时监测、覆盖范围大等特点,被认为是农作物生长监测有效手段之一。光学遥感影像的成像易受天气干扰,很难获取全年时间范围的连续数据。微波遥感特别是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发展,为农作物的全天候观测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目前应用全极化雷达数据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成效评估中取得研究进展
    湿地是“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但也是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02年,国家组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其主要目标是遏制自然湿地的损失和退化,进而实现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已有的国家生态工程成效评估多聚焦于森林生态系统,如退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保护性耕作提升黑土有机碳及固碳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约为大气碳库储量的2倍,其变化对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巨大。与草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剧烈,频繁地耕作伴随秸秆移除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衰减。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下降导致土壤肥力退化以及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东北黑土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定量评估研究中取得进展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调蓄功能在维护流域水量平衡、减轻洪旱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如何从流域尺度上定量评估湿地水文调蓄功能是当前国际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嫩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嫩江流域湿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河流溶解性有机碳来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入0.38-0.5Gt有机碳,其中的55%都是以溶解性状态存在。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河流输运碳的主要形式之一,全球河流DOC平均含量为5-6mg/L,河流DOC的成分及来源较为复杂,是当今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河流输送到海洋的D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不同流域类型的河流D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