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高思齐和程小峰讲解了玉米和水稻的生长史,科普报告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谜语和动画形象地演绎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特点。同学们挺直腰板,认真地聆听,积极互动回答问题,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作物生长知识,探索了的植物王国的秘密。
![](file:///C:\Users\yly\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file:///C:\Users\yly\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file:///C:\Users\yly\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file:///C:\Users\yly\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科普报告后,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张振刚博士带领同学们动手制作植物浮游瓶。同学们通过标本制作直观的了解了植物的结构特征,在科普志愿者的分组指导下,认真选取植物叶片和花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组合成各式各样的美丽的植物浮游瓶。
![](http://www.neigae.cas.cn/xwzx/zhxw//202105/W020210527554144146760.jpg)
![](http://www.neigae.cas.cn/xwzx/zhxw//202105/W020210527554144221886.jpg)
科普活动把知识展示和动手体验相结合,用通俗、风趣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实验为青少年展示的科学知识,启迪了他们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学态度,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5月22日,东北地理所参与了吉林省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科技创新成果主题展示。苏阳书记参加主会场活动,黄迎新研究员介绍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盐碱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大安示范区的相关成果和技术,并向社会公众普及了盐碱地植被恢复和利用的科学知识知识。
![](http://www.neigae.cas.cn/xwzx/zhxw//202105/W020210527554144292108.jpg)
![](http://www.neigae.cas.cn/xwzx/zhxw//202105/W020210527554144364749.jpg)
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是东北地理所推动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展现了研究所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园区风貌,今后,东北地理所将继续发挥科普国家队的优势,在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