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风消浪、保护滩涂、净化海水和促淤造陆等重要作用,是国际上湿地生态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红树林资源急剧减少,全球35%的红树林在此期间消失。红树林不可取代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面临着自然和人为双重胁迫下急剧锐减的严峻形势,使得红树林保护和管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中国,上世纪后50年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其损失速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红树林保护的法律和条例,但是关于红树林保护成效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在国家尺度上,红树林保护的成效如何?各个保护区的建立是否起到了保护当地红树林的作用?等等相关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制定合理的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和资源利用政策意义重大,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生态文明目标的相关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红树林生长区,包括中国大陆南部和东南部海岸以及海南岛全部海岸和台湾岛西部海岸,岸线长度约为14000公里。以有限的时间、人力、财力对如此广阔、庞大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制图等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并且红树林分布于地势开阔平坦的潮间带浅滩,实地调查方法难以进行,常规手段进行准确定位和描绘费时费力,且周期长,时效性差。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的科研人员历经6年时间,进行了覆盖整个中国沿海红树林湿地分布区的野外调查,构建红树林湿地样本库,利用120余景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和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中国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的遥感提取,总体精度在78%~94%;从而构建了第一个中国红树林空间分布及其变化数据集—CAS_Mangroves。该数据集目前包括1973、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共6期中国红树林空间分布数据,并将持续进行更新。通过对1973~2015年全国红树林分布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3~2000年其间,中国红树林损失了60%;但2000~2015年期间中国红树林面积增加了12%,中国红树林保护政策自2000年开始初见成效。1973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分别为48801 hm2、28246 hm2、20450 hm2、18702 hm2、20776 hm2和22419 hm2。2)通过对7个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进行分析,发现自保护区建立起,保护区内红树林明显增加;保护区周边红树林面积同样有所增加,但是略微滞后于保护区内,建立保护区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大面积红树林。3)对比分析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红树林保护措施和效果,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亚洲其他国家。
此研究从遥感视角出发,在国家尺度上量化了近42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结合红树林保护和管理政策,评估了中国红树林保护成效。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我国的红树林湿地的损失和恢复进程,也为其他生态资源的大尺度、长时间序列遥感调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我国履行国际湿地公约、进行环境外交也具有积极意义。
该研究由东北地理所贾明明助研、王宗明研究员、毛德华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张渊智教授、武汉大学王超副教授等共同完成,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1470)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7FY100706)共同资助。 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Jia M., Wang Z., Zhang Y.,Mao D., Wang C., 2018. Monitoring Loss and Recovery of Mangrove Forests during 42 years: The Achievements of Mangrove Conserva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73, 535-545.
1973~2015年中国红树林分布变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变化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构建中国红树林数据集并分析过去40年全国红树林分布动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3-20
相关话题/数据 地理
东北地理所在高光效交替休闲种植模式提高土壤质量研究取得进展
农业管理措施影响土壤质量、作物生产力和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传统耕作习惯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增加土壤侵蚀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玉米高光效交替休闲种植模式是东北地理所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通过改变行向和垄距,实施免耕和秸秆全量还田等管理措施,使得耕地轮作休耕,实现休闲种植、培肥地力和防风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CO2浓度升高会促进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和氮素固定,从而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而这些过程均与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明确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于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氮素匮乏的土壤中固氮细菌的数量以及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植物代谢途径响应根结线虫侵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寄生线虫是分布广泛的世界性植物病原物,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寄主植物在物质能量代谢水平如何应对线虫侵染的研究十分匮乏,解析寄主植物特定代谢途径对病原线虫的适应性变化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phosphatep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湿地弹性与机制转变上取得重要进展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气候变化、土地和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了制约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全球的地质年代已经进入到了“人类世”,相应地,如何确定人类世开始的时间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我国受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影响较晚,尤其是东北地区,在清代有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揭示野生植物种子储藏物质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起始和关键阶段,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同时环境因素也通过调控母体转移到种子中的储藏物质种类和量间接影响种子萌发。以往有关贮藏物质如淀粉、蛋白质或脂肪含量及种子活力与萌发关系的研究主要见于作物种子,在野生种中鲜有报道。不同物种种子贮藏物类型、比例及作用不同,分析主要储藏物质含量与野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国内首次提出湿地休闲农业研发框架
湿地与农业关系问题历久而弥新,以牺牲天然湿地发展农业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和历史性的普遍现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湿地与农业从竞争转向共存需要寻求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平衡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东北地理所湿地演化与生态功能学科组于晓菲副研究员等从获得学界和社会普遍共识的湿地休闲生态系统服务出发,梳理了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盐碱对植物早期生长影响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的世界性问题,全球7%的陆地面积和20%的灌溉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影响。盐渍土根据土壤pH、电导率、钠吸收比或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被分为盐土(salinesoils)、苏打土或碱土(sodicsoils)或盐碱土(saline-sodicsoils)。此外,水势、盐含量也是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CO2浓度升高影响植物生理代谢过程,导致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总量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由于土壤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参与土壤养分转化,揭示CO2浓度升高条件下,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植物寄生线虫抗性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在所有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中,大约80%的经济损失是由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导致的。目前主要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已被禁用或者限制使用,不能满足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利用植物抗性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防治线虫方法,而对抗性资源的筛选及植物抗性/防御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是加速植物抗病育种和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碱化草地多途径利用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和管理对土壤中众多的生态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决定着土壤质量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作为一种极为敏感和脆弱的土壤资源,盐碱土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远高于其它土壤类型。因此,研究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