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梳理过往创业进展与创业努力关系研究发现,创业者在取得较好的创业进展后是增加还是减少后续的创业努力尚未明晰。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指出个体会结合现况评价与自身动机倾向决定后续行为方向与强度,能够为前期创业进展与后续创业努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一种解释。其中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结合任务进展对现况进行评价的认知结果,调节定向是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的两种自我调节动机倾向。促进定向为趋利动机倾向,高促进定向的个体在决策中倾向使用冒险的策略,为使可能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损失为代价;预防定向为避害动机倾向,高防御定向的个体厌恶失败与损失,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以避免损失、确保安全。基于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创业者在取得良好创业进展后,是增加或是减少创业努力要综合考虑其创业自我效能与调节定向。
追踪创业者并收集多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创业自我效能在前期创业进展对随后创业努力的影响中起中介角色,其作用发挥是解释前期创业进展对随后创业努力复杂关系的关键。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动机倾向的创业者对创业自我效能存在着不同的解读,进而决定后续增加或减少创业努力。创业者高促进定向水平越高,创业自我效能对随后创业努力产生越强的负向影响,从而前期创业进展与随后创业努力的间接负相关关系越强;预防定向水平越高,创业自我效能对随后创业努力产生越弱的负向影响,从而前期创业进展与随后创业努力的间接负相关关系越弱。
文章对创业情境下创业者依据反馈调整自身目标实现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提出并证实了现况评价与动机倾向联合效应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连同考察创业者的现况评价(创业自我效能)与动机倾向(调节定向),才能够深入理解前期创业进展对后续创业努力的复杂影响。这为理解前期进展与后续努力间复杂关系提供了新视角,验证了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对现有自我调节过程研究相悖结论的统合能力。同时提示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估,面对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自我调节策略,以促使自己专注于当前创业活动,并提前储备资源和实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