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
基本情况
姓名:
于震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
所在系别:
金融系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Email:
yuzhen@jlu.edu.cn
详细情况
所在学科专业: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
所研究方向:
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应用计量经济学、东亚经济一体化
(Macro-Financial Theory and Policy, Applied Econometrics,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讲授课程:
WTO规则与应用
计量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计量经济学
公司财务(2+2留学生)
财务案例分析
经济学分析
金融理论与政策
教育经历:
1997.9-2001.6吉林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学士
2002.9-2007.6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经济学博士
2007.12-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世界经济
2011.1-2012.1美国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经济系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1.8-2001.10甘肃省榆中县连搭中学支教
2001.11-2002.7甘肃省委宣传部
2007.7-2009.9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2009.10-2015.9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10-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16.1-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金融学)
科研项目:
[1]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信贷周期及其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批准号:12CJY109,课题经费15万元,主持人;
[2] 2009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金融加速器机制与货币政策选择”,批准号:09YJC790116,课题经费5万元,主持人;
[3]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批准号:15ZDA017,课题经费8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4] 2015年吉林大学基本业务科研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研究”,课题经费5万元,主持人;
[5] 2015年吉林省发改委城镇化项目“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政府性债务风险研究”,课题经费25万元,主持人;
[6] 2013年吉林省发改委长吉图项目“吉林省利用财税杠杆促进长吉图政策导向研究”,课题经费20万元,主持人;
[7] 2010年吉林大学基本业务科研项目“中国信贷周期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课题经费3万元,主持人;
[8] 2008年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通货膨胀效应研究:基于汇率传递视角”,批准号:,课题经费3万元,主持人;
[9] 2008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金融资产、商品及劳动力价格的动态传导机制与宏观调控研究”,批准号:08JJD790153,主要参加人;
[10]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课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主要参加人;
[11]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市场的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05BJY100,主要参加人;
[12] 2005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联动效应、溢出效应与风险扩散研究”,批准号:05JJD790005,主要参加人;
[13]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市场摩擦的广义有效市场假说”,批准号:**,主要参加人;
[14]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批准号:05BGJ004,参加人;
[15] 2004年“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适应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结构研究”,主要参加人;
[16]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证券市场波动关系研究”,批准号:**,参加人;
[17]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金融领域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批准号:02JAZ790005,参加人;
学术论文:
[1]于震:经济安全互动视角下东亚地区合作格局演变与中国应对,《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2]于震、张超磊:日本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与启示:基于信贷周期调控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5年第10期全文转摘。
[3]于震、张超磊: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性研究:中日比较及其启示,《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4]于震、徐晓妹:次贷危机后中美金融市场联动性更强了吗?,《经济学家》2014年第9期;
[5]于震、李晓、丁一兵:东亚经济周期同步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论点摘录;
[6]于震、刘熙源:《动态拨备制度在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应用研究》,《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8期;
[7]于震、李晓: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演化与策略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8]于震、马庆魁: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9]于震、刘淼、赵振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分歧评析,《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5期;
[10]于震、刘淼、赵振全:中国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关联性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11]于震、刘淼、赵振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学术交流》2009年第3期;
[12]于震、杨苜、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增长,《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5期;
[13]于震、刘淼:真实市场条件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新思路,《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1期;
[14]赵振全、于震、刘淼: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15]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储蓄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影响机制,《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九卷),2008年12月(第六届经济学年会论文);
[16]赵振全、于震、杨东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基于门限模型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7]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理论与实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18]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八卷),2008年4月;
[19]赵振全、刘淼、于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动态分析与动因检验,《财贸经济》,2007年第6期;
[20]赵振全、于震: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
[21]赵振全、于震、袁锐:住宅和汽车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蓝皮书《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12月;
[22]趙振全、于震、劉淼:我國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適應性的實證檢驗,《管理科學與統計決策》,2006年第3卷,第1期(臺灣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交流組發行,ISSN:1814-9073);
[23]于震、赵振全、苏治: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钉住模型及实证分析:1999-2002,《吉大数量经济研究2005卷》,2007年6月;
[24]赵振全、刘淼、于震:小康社会独立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获奖情况:
[1] 2007年9月,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论文题目:《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理论与实证》,排名第二。
[2] 2007年11月,获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公司理财》,排名第四。
[3] 2007年12月,吉林省社科联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题目:《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理论与实证》,未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