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王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11

硕士生导师简介

    王健:女,1976年。工学博士,教授/硕导,中国氨基酸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氨基酸代谢工程、代谢控制发酵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特别是对氨基酸及核酸类物质代谢网络定量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氨基酸及核酸类物质产生菌的定向改造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2007-2008年在美国Rice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期间,曾从事代谢工程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及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承担氨基酸方面企业委托项目3项。在《Metabolic Engineering》,《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Biotechnology Progress》,《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氨基酸代谢工程相关研究论文30多篇,编著了《酶工程》、《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氨基酸工业发展报告》等3部学术著作。参加了《氨基酸产品分类导则》、《发酵法氨基酸良好生产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定。主持完成的《嘌呤核苷及其衍生物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羟基化氨基酸生物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和《三甲基甘氨酸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在氨基酸等发酵中的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联系方式:
   Email:wangjian99@jlu.edu.cn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吉大南岭交通楼510
   
 
一、研究方向:
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技术:开展以农产品、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发酵生产氨基酸、核酸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
 
二、主要履历:
2014年9月至今,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系 教授
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 副教授
2007年9月 至2008年10月,美国莱斯大学 访问学者
2004年9月 至2008年9月,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 讲师
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吉林农业大学硕士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吉林农业大学学士
三、社会兼职:
中国氨基酸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氨基酸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全国发酵工程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及专家组成员
四、科研成果:
近期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苏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构建与优化技术(2015AA021003)
[2]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发酵法高效生产L-异亮氨酸”(12ZCZDSY01900)
[3]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木糖好氧发酵生产琥珀酸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4] 2011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谷氨酸发酵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5] 2011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年产5000吨发酵法嘌呤核苷酸及深加工清洁生产工艺(应用)示范项目”
[6]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大肠杆菌木糖好氧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
[7] 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8] 山东阳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项目“肌苷和鸟苷菌种的技术开发” (00383)
近期主要论著:
著作:
[1]王健,怀丽华,周昌平,陈宁.酶工程.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ISBN 7-5019-4979-4
[2]杜军,王健,王晋.氨基酸工业发展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ISBN978-7-302-27397-4
[3]宋存江,方柏山,王健等。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ISBN 978-7-04-038233-4
已发表论文
[1] Wang J., et al. Succinate production from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by metabolic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1.13(3): 328–335
[2] Wang J., et al. Succinate production from sucrose by metabolic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Biotechnology Progress. 2011.27(5):1242-1247
[3] Wang J., et al. Ferm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an L-tryptopha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with inactivated phosphotransacetylase. Ann Microbiol. 2013.63(4): 1219–1224
[4] Wang J., et al.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to enhance production of L-tryptophan.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13.97(17): 7587-7596.
[5] Wang J., et al. Mutagenetic study of a novel 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
genase fro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nd its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guanosine production.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4. 28:1, 102-106
[6] Wang J., et al.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L-threonine by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with combined feeding strategies.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4. 28(3):495-501
[7] Wang J., et al. Optimization of Carbon Source and Glucose Feeding Strategy for Improvement of L-isoleucine Production by Escherichia coli. Biotechnol Biotechnol Equip. 2015.29(2):374-380
[8] Wang J., et al. Impacts of Sodium Citrate on Metabolic Flux Distributions of L-valine Fermentation. CMBB. 2010
[9] Wang J., et al. Co-expression of threonine dehydratase and acetolactate synthase in Escherichia coli for L-isoleucine production. Review Form of 2014 4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ISCEMP 2014)
[10] Wang J., et al. Efficient Electroporatio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y Surmounting the Restriction Barrier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Biomedical (BEAB 2014)
[11] Cheng L.K., Wang J., et al. Effect of Feeding Strategy on L-Tryptophan Production by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Ann Microbiol.2012. 62:1625-1634
[12] Cheng L.K., Wang J., et al. Strategy for pH control and pH feedback-controlled substrate feeding for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L-tryptophan by Escherichia coli.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3.29(5): 883-890
[13] Wang J., Wen B., Wang J. et al. Enhancing L-Isoleucine Production by thrABC Overexpression Combined with alaT Deletion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ppl Biochem Biotechnol. 2013. 171(1): 20-30.
[14] Zhao C.G., Cheng L.K., Xu Q.Y, Wang J.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L-tryptophan in Escherichia coli by application of a dissolved oxygen stage control strategy. Ann Microbiol. 2016. 66(2): 843-854
[15] Zhao C.G, Cheng L.K., Wang J. et al. Impact of deletion of the genes encoding acetate kinase on production of L-tryptophan by Escherichia coli. Ann Microbiol. 2016. 66:261–269
[16] LU P., LIU L.J, WANG J. The optimization of L-isoleucin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by Brevibacterium flavum KM011. Enliven Archive - Intensifying Thoughts1(1):1-5

获得奖励:

[1] 《嘌呤核苷及其衍生物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J-1-14
[2] 《羟基化氨基酸生物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8-J-216-R03/07
[3] 《三甲基甘氨酸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在氨基酸等发酵中的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JB2018-3-19 R03

相关话题/生物 吉林大学 农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李大伟
    硕士生导师简介李大伟:男,1982年10月生,环境学博士,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8月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赴日本筑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在日本筑波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8月吉林大学引进海外博士A类,到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联系方式:电子邮箱:davidli1024@jlu.edu.cn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张蕾
    硕士生导师简介张蕾,生态学理学学士、硕士,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工学博士,副教授,新西兰梅西大学访问学者。一直从事农业生物环境评价与设施节能方向的研究工作,在设施生产光环境评价、植物光合生理、高效节能无土栽培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指导硕士研究生9人(毕业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周德义
    硕士生导师简介周德义,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系主任。硕士生招收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或农业机械化工程联系方式电话:手机:**Emails: zhoudy@jlu.edu.cn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农业工程实验室122一、 研究方向1.耕整地机械智能化设计2.收获机械设计与智能化系统3.农业装备动力分配与优化主要开展了收获机械及其智能化设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吴文福
    硕士生导师简介吴文福,男,1965年出生,吉林大学教授、博导,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四批和第六批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现代粮食收获、干燥及储藏的理论、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了“真0.5稻谷循环干燥过程测控方法”和基于水势的粮食仓储图形化智能控制方法,开发和推广应用了系列智能保质减损粮食干燥和农村储藏装备;带领团队使得吉林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张亚秋
    硕士生导师简介张亚秋,工学博士,副教授,现就任于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系。一直从事智能农业装备控制系统及农业生产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的研究工作,在粮食干燥智能控制系统、粮仓自动控制系统、粮食干燥过程自动检测技术及粮食收购运输品质在线智能检测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主持完成省部级国家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省部级国家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窦建鹏
    硕士生导师简介窦建鹏,男,理学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粮油真菌毒素生物防控与降解技术的研究工作。在人参加工技术、花生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表SCI检索论文10余篇。硕士生招收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联系方式Email:doujp@jlu.edu.cn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交通楼303手机:**一、 研究方向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吴子丹
    硕士生导师简介吴子丹教授,1955年9月出生于重庆,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名誉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111”科学家,国家粮食局原副局长。吴子丹研究员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近五年,获批发明专利8件,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张劲松
    硕士生导师简介 张劲松,男,1975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 1、基于流变学的生物质(农产品、食品)加工改性与物性研究:多糖水凝胶和乳化液的流变学性质;农产品、食品中大分子的结构修饰及其黏弹性研究;大振幅振荡剪切测量及傅里叶变换流变学;食品水凝胶的凝胶化过程、机理;新型水状胶体的改性、表征与力学性质测量;复杂流体(软物质)流变学。 2、粮食品质控制:基于生物技术的农产品产前、产后品质控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姚仲文
    硕士生导师简介姚仲文,男,1971年10月生,博士,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仿生材料与工程,辐射防护与仿生工程。招生意向招收仿生材料或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硕士生,材料与仿生工程专业博士生。欢迎材料、仿生、机械、生物、力学、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生报考(含本硕博),攻读学位期间,可择优硕博连读或派造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1-2年。联系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韩志武
    硕士生导师简介韩志武,男,1969年7月生,博士,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兴趣表面仿生工程,机械装备仿生,仿生传感技术招生意向招收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或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生,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欢迎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